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合成既具有好的溶解性又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的聚(二氮杂萘酮醚酮)。方法通过分子设计,将烷基取代基引入到聚(二氮杂萘酮醚酮)的分子链中。结果通过芳基亲核取代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带有烷基取代基的新型聚(二氮杂萘酮醚酮)。这种聚(二氮杂萘酮醚酮)室温下可全溶于NMP,DMAc,DMF,Py,CHCl3等极性溶剂中。在氮气中,10%失重高于454℃,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为208~236℃。结论该方法适宜于将来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长碳链对称二酮化合物是合成具有旋光活性的天然产物(如昆虫性信息素)和具有生理活性的大环烯烃等的重要中间体[1,2].而长碳链对称二酮的合成工作只是在近几年引起人们的兴趣[3].本文报道以癸二酸为原料经反应合成1,10——二苯基——1,10——癸二酮.其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3.
利用Sybyl6.3软件,对1-苯基-3-甲基-4-(邻-甲酰基苯甲酸)-2-吡唑啉-5-酮(化合物A)和1-苯基-3-甲基-4-(顺-乙酰基丁烯酸)-2-吡唑啉-5-酮(化合物B)进行了分子力学计算,得到其酮式、环烯醇式和链烯醇式的最低能量构象分子。并利用MOPAC程序中的PM3方法对这两种化合物六种不同构型的分子进行了量化计算和配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配位能力,且以链烯醇式构型最稳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1-(4-甲基苄基)哌啶-4-酮肟醚与2-氯-5-氯甲基吡啶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1-(4-甲基苄基)哌啶-4-酮-6-氯吡啶-3-甲基肟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元素分析、IR、1H MNR及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确定.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9.486(6),b=6.317(4),c=15.027(10),α=90,β=93.178(8),γ=90°,V=899.0(10)3,Z=2,Dc=1.270 g/cm3,μ=0.223 mm-1,Mr=343.85,F(000)=364,S=1.019,R=0.0732以及wR=0.1902.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是非平面的,哌啶环是一个椅式结构.哌啶环与苯环的二面角为86.1(9)°.此单晶中没有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初步杀菌活性测试表明,在浓度为1×10-4时该化合物有广谱的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具有生理活性的Troponoids,选择 3 乙酰基酚酮 1和2 乙酰基 7 甲胺基酮 6与 3,4 ,5 三甲氧基苯甲醛等取代醛反应得到缩合产物 2~ 5,7~ 9;缩合产物 3 (3,4 ,5 三甲氧基 )肉桂酰基酚酮 2和 3 (3,4 亚甲二氧基 )肉桂酰基酚酮 4与羟氨和苯肼进行缩合成环得到苯乙烯基取代的缩杂环酮化合物 10~ 13;化合物 1与 3,4 ,5 三甲氧基苯甲醛在原甲酸三乙酯和高氯酸存在下反应一步得到 2 (3,4 ,5 三甲氧基 )苯基 4 ,9 二氢环庚并吡喃 4 ,9 二酮 14。以上化合物 2~ 5,7~ 14的结构经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以乙酰基二茂铁和取代苯甲醛为原料,利用羟醛缩合反应制备3种单二茂铁基的α,β-不饱和酮(1a~1c).然后将其与水合肼缩合成环合成吡唑啉(2a~2c),再与相应酰氯反应,引入具备强吸电子能力的含氟基团,合成5种3-二茂铁基-5-芳基-1-苯甲酰基吡唑啉(3a~3e),并运用IR、MS、1H NMR、19F NMR、13C NMR及HRM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两种电化学手段探讨化合物3a~3e的氧化还原过程,利用热重分析(TG)、差热分析(DSC)两种热分析手段深入研究化合物3a~3e对高氯酸铵(AP)的燃速催化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a~3e均只含有一组氧化还原峰,归属于分子中茂环Fc/Fc+的氧化还原过程,且电极反应动力学基本受扩散控制.热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3a~3e均对AP有优良的燃速催化效果,将原来的分解温度从450℃提前到300℃左右.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SAMO方法(The Simulated ab initio molecular orbital techni-que),对王冠醚化合物:12—Crown—4;12—ane—4;15—Crown—5;18—Crown—6 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计算所得分子轨道能量与实验所得光电子能谱相符合,采用分子碎片模拟合成了冠醚分子的静电势场,较好的说明了王冠醚化合物的成键机理。  相似文献   

8.
冠醚络合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醚类大环化合物是近年来国内外非常重视并作了大量研究的一类新型化合物。自从1967年美国杜邦公司的佩德森(Pederson)合成了第一批冠醚以来,短短几年内就合成了几百种大环化合物(主要是大环多醚,还有大环多胺和多硫醚等)。目前,新冠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正在不断被报道。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和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催化性质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人们之所以对冠醚类大环化合物有如此大的兴趣,原因主要在于:(1)作为模型化合物研究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如生物膜、酶作用机理、生物体内的金属离子和其他物质的输运过程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2)为络合物化学开辟了新的领域,提出了主客体络合化学的概念;(3)作为新型的萃取剂,分离分析试剂、相间催化剂,在  相似文献   

9.
文报道了N,N′—二羧甲基大环醚双内脂和大环胺双内酰胺的合成.本文选择4,7—二羧甲基—4,7—二氮杂—1,10,13,16,19,五氧杂环二十一烷—2·9—二酮(简称化合物Ⅰ)和1,4 —二羧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烷—2.9—二酮(简称他合物Ⅱ)分别作为两类化合物的代表,测定了它们的酸离解常数和化合物Ⅰ与2价金属离子的络合物稳定常数.两种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在弱酸性条件下,用叠氮基直接取代醌环上一个氢原子合成叠氮泛醌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合成了五种叠氮泛醌类化合物:2—叠氮基—3—甲氧基—6—甲基—5—(牛龙)牛儿—基—1,4—苯醌,3—叠氮基—2—甲氧基—6—甲基—5—(牛龙)牛儿基—1,4—苯醌,6—叠氮基—2,3—二甲氧基—5—(牛龙)牛儿基—1,4—苯醌,2—叠氮基—3—甲基—6—甲氧基—5—(牛龙)牛儿基—1,4苯醌和3—叠氮基—2—甲基—6—甲氧基—5—(牛龙)牛儿基—1,4苯醌.这些叠氮泛醌的结构已由核磁共振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质谱数据所证明。所有这些化合物在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迁移反应中都具有部分生理活性.此外,对醌环进行叠氮化反应的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同时还简要描述了叠氮泛醌化合物以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化学反应性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炔二醇的合成与环化,及环化产物的结构问题。将多聚甲醛三聚乙醛及环氧乙烷与乙炔基环已醇(Ⅰ)及格氏试剂交换而得的镁衍生物反应,分别得3-(1'-羟代环已基)丙炔-2-醇-1(Ⅱ),4-(1'-羟代环已基)丁炔-3-醇-2(Ⅲ)及4-(1'-羟代环已基)丁炔-3-醇-1(Ⅳ)。 用甲酸磷酸混合酸处理,Ⅱ,即实现环化而生成4,5,6,9-四氢茚满酮(Ⅵ);而相似的处理却将Ⅲ及Ⅳ都各自环化为同一物,即3-甲基-4,5,6,9-四氢茚满酮(Ⅶ)。这样,就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四氢茚满酮的路线 在光谱和化学论据的基础上,对环化产物中有关双键的准确位置的细微结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新型耐高温材料聚芳醚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型的耐高温聚合物聚芳醚酮的结构特点介绍了其主要的4种类型: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酮酮,聚醚酮醚酮酮,给出了3种改性方法:采用不对称单体和引入非共平面结构以破坏分子间的规整堆积;分子主链中引入大的侧基;共聚、共混改性,概述了聚芳醚酮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含间苯基及甲基侧基聚芳醚砜醚酮酮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2,2’-二甲基-4,4’-二苯氧基二苯砜(α—CH3-DPODPS)、对苯二甲酰氯(TPC)和间苯二甲酰氯(IPC)为单体,通过亲电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主链含四面体构型的砜基及其醚键邻位含有甲基的新型聚芳醚砜醚酮酮聚合物.结果表明,该类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良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1H-1,2,4-三氮唑-1-丙酸与邻苯二胺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非对称双杂环化合物2-[2-(1H-1,2,4-三氮唑-1-基)乙基]-1H-苯并咪唑的水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晶胞参数为:a=2.873 55(13)nm,b=0.766 68(3)nm,c=1.011 59(4)nm,β=90°,V=2.228 62(15)nm3,Z=4。双杂环分子在固态时采用对位交叉构象,相应的C7—C8—C9—N3扭转角为174.30(19)°。苯并咪唑环上的两个N原子都参与了N—H…N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将相邻的双杂环化合物分子连接成一维超分子链,两条一维链通过与结晶水分子间的O—H…N氢键作用进一步构筑成一维超分子管道。  相似文献   

15.
以4′—溴乙酰基苯并—15—冠—5为原料,(1)与不同一元或二元羧酸盐反应,合成了七种以酯酮桥链相连的双冠醚(Ⅰ—Ⅶ)和两种取代苯并—15—冠—5单冠醚(Ⅷ—Ⅸ):(2)与邻苯二胺反应,得到一种二氢喹喔啉基取代苯并—15—冠—5(Ⅺ)。在合成双冠醚(Ⅶ)时,首先制得4′、4″一二羧基二笨并—24—冠—8(Ⅻ)。以4′一氨基苯并—15—冠—5为原料,与 2、4—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 2、4—甲苯并二亚脲基双苯并—15—冠—5(Ⅹ)。  相似文献   

16.
对藏药喉毛花(Comastoma pulmonarium)中环烯醚萜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使用硅胶、凝胶、树脂材料(MCI-GEL)及RP-HPLC色谱分析方法,从藏药喉毛花-丙酮(φ=70%)体系中提取分离得到3个环烯醚萜化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等分析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并使用二倍稀释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个环烯醚萜化合物分别为(Z)-6-ethoxy-5-ethylidene-4,5,6,8-tetrahydro-1H,3H-pyrano[3,4-c]pyran-1-one (1);swerimilegenins H (2);swerimilegenins I (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化合物3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在Ba(ClO4)2存在下,用2,2-(5-甲酰基-2-呋喃基)烷(1a,1b)与三乙烯四胺模板缩合,接着用饱和硫酸钠溶液脱钡离子,合成了含二个呋喃环系的19-元西佛碱大环化合物(4a,4b),新型含四个呋喃环系的26-元西佛碱大环(2a,2b,3a,3b),通过2,2-(5-甲酰基-2-呋喃基)烷(1a,1b)与乙二胺或邻苯二胺由非模板法直接合成,产率高。  相似文献   

18.
在相转移催化剂TEBA(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和少量10%氢氧化钠溶液存在时,龙脑烯醛和丁酮能顺利地发生羟醛缩合反应,脱水后生成四个产物:3-甲基-5-(2,2,3-三甲基环戊-3-烯-1-基)戊3-烯-2-酮(Ⅰ),6-(2,2,3-三甲基环戊-3-烯-1-基)己-4-烯-3-酮(Ⅱ),3-甲基-5-(2,2,3-三甲基环戊-3-烯-1-基)戊-4-烯-2-酮(Ⅲ)和6-(2,2,3-三甲基环戊-3-烯-1-基)己-5-烯-3-酮(Ⅳ).其中Ⅰ的含量大于70%,可用作合成人造檀香醇(Sandalore)的原料。当TEBA存在时,也能催化加速正丁醛和苯甲醛与丁酮的缩合反应,反该产物与不加TEBA的情况相同。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二本基膦三甲基硅烷与α-氯代或溴代酮反应合成α-二苯基膦苯乙酮(Ⅰ)、二苯基膦甲基-β-萘基酮溴化物(Ⅲ)、二苯基膦甲基-1-金刚烷基酮溴化物(Ⅴ)等新化合物.用二苯基氯膦与乙酸乙酯烯醇锂盐反应制备α-二苯基膦乙酸乙酯(Ⅵ);用四氢铝锂还原羰基化合物制备相应的仲醇;酯Ⅵ与甲基溴化镁反应制得二苯基膦叔丁醇(Ⅶ).并对各化合物的~(13)C和~(31)P核磁共振谱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具有生理活性的Troponoids,选择3-乙酰基NFDA1酚酮1和2-乙酰基-7-甲胺基NFDA1酮6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等取代醛反应得到缩合产物2~5,7~9;缩合产物3-(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NFDA1酚酮2和3-(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基NFDA1酚酮4与羟氨和苯肼进行缩合成环得到苯乙烯基取代的缩杂环NFDA1酮化合物10~13;化合物1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在原甲酸三乙酯和高氯酸存在下反应一步得到2-(3,4,5-三甲氧基)苯基-4,9-二氢环庚并吡喃-4,9-二酮14。以上化合物2~5,7~14的结构经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