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弹性分组环公平性分析及其改进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弹性分组环(RPR)是基于分组的城域网发展的重要方向;公平性是RPR的关键技术之一;而传统的公平性概念并不适用于RPR,该文在首先定义适用于RPR的公平性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今RPR协议草案中的公平算法,并针对此公平算法在非平衡流条件下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方案-RPR节点流聚集(RPR-NIA)公平算法.仿真验证的结果表明,在非平衡流条件下,RPR-NIA公平算法在保证节点流聚集公平性的基础上能减轻振荡幅度,提高节点平均吞吐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带宽利用率;并且能够实现多拥塞节点条件下链路带宽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弹性分组环的网络性能,特别是业务的最大接入延时,为网络配置提供有效的参考,基于网络演算理论建立了弹性分组环业务传输模型,分析了弹性分组环网络中各类业务在网络中的最大接入延时,并提出在特定条件下各类业务最大接入延时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高优先级业务的最大接入延时小于低优先级业务的最大接入延时;业务最大接入延时与环路站点无关,不受环路规模的影响;环路业务量、整形器容量以及最大分组长度的增加都会使得业务最大接入延时增大。该计算方法易于实现,便于在工程环境下对性能快速估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弹性分组环多阻塞点公平性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弹性分组环的公平性分组调度,设计并实现了多阻塞点公平性算法。该算法不但能够避免排头阻塞的影响,而且可以公平地控制节点间的带宽分配,实现空间重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比现有算法有较大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4.
弹性分组环网络中分组传输延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分组环(RPR)是一种新的城域网技术,其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正在制定之中.该文建立了弹性分组环(RPR)网络的传输模型; 采用排队理论,在限定条件下对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进行了分析; 利用仿真工具建立了RPR网络的传输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能够为网络业务配置提供有效的参考.通过对各类业务传输平均延迟的比较,对各类业务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多层次网络结构 (例如 IP over SDH)中 ,对业务的保护切换技术不仅仅在某一层中实现 ,而是在几层都提供了保护功能。目前同步数字体系 (SDH)层自愈算法都是为电路业务设计 ,具有保护切换速度快 (≤ 5 0 m s)的优点 ,但资源利用率低 (≤ 5 0 % )。IP层的保护策略是为数据业务设计 ,资源利用率高 (≈ 10 0 % ) ,但切换速度慢 (>5 0 m s)。文中提出一种新的集成自愈策略 ISH,结合 SDH层的自愈操作来传输保护信令 ,通过 IP层的网络算法来提高链路利用率 ,从而具有与 SDH自愈类似的保护切换速度 ,在业务均匀分布时显著提高了链路利用率。论文并对 ISH的网络容量与排队时延进行了分析和仿真。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新的应用于弹性分组环网络的带宽分配算法,该算法采用了有限集合中收敛速度最快的二分法,通过对公平速率的逐次逼近来实现带宽的动态分配,适用于分布式网络环境。分析和仿真表明,采用基于二分法的带宽分配算法能够给每个节点分配到接近理想的公平带宽。整个环路在实现公平性的同时能够得到最大的空间重用并且收剑迅速。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今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大,骨干网和接入网的技术革新又使旧城域网成为网络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新一代城域网已成为各个设备制造商抢占市场的先机,是运营商拓展业务的重中之重。在介绍了城域网进行改革性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弹性分组环(RPR)组网技术后,阐述了10G以太网作为新一代的全光城域网络传送技术的优势和RPR在10G城域网以太网组网建设中的优势.探索了RPR的带宽管理技术,并提出了RPR环路带宽共享接入策略和公平接入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分组失序影响TCP传输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控制协议,但是分组失序还是会对TCP传输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并行交换和较高的网络负载是导致分组失序现象大量涌现的根本原因,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具有并行交换功能的仿真系统,对分组失序触发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操作、抑制拥塞窗口增长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TCP协议将分组失序误认为分组丢失是导致其传输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种适用于节点功率非对称WSN的改进S-MAC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节点功率非对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隐终端问题,提出在RTS/CTS机制基础上增加广播Bandwidth Reservation(BRES)消息的改进协议。在改进协议中,通信节点的邻居节点根据侦听到的CTS消息动态广播BRES消息,使得与通信节点连接非对称的高功率节点在接收到BRES消息后推迟自身发送任务,从而避免了隐终端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相比SMAC协议,改进协议减少了低功率节点的数据冲突并降低了其到目的节点的端到端延迟,提高了低功率节点和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 for Resilient Packet Rin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resilient packet ring (RPR) in this paper. In this algorithm, nonlinear explicit rate feedback control is used to ensure fast convergence and smooth equilibrium behavior. The algorithm combines explicit rate control with a deficit round robin (DRR) scheduler, which not only ensures fairness, but also avoids the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of explicit rate control algorithms. The algorithm has good features of fairness, fast convergence, smooth equilibrium, low queue depth, and easy implementation. It is insensitive to the loss of congestion control packets and can adapt to a wide range of link rates and network scales. It has solved the unbalanced traffic problem of spatial reuse protocol (SRP). The algorithm can be implemented on the multi-access control layer of RPR nodes to ensure fair and efficient access of the best-effort traffic.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动态负载下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双阈值流量自适应的异步媒体接入控制(AX MAC)协议.该协议基于前导序列侦听技术,在发送频闪前导序列过程中插入握手机制,使得平均前导序列长度缩短为节点侦听间隔的1/2;同时提出一种双阈值的网络流量判决机制,使得节点能够自适应调整其侦听间隔.建立了基于Markov链的协议模型,并分析了协议阈值对节点调节侦听间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AX MAC能够显著地减小动态负载下的网络延时;通过选择合适的阈值,能够达到较好的能耗和延时平衡.
  相似文献   

12.
功率控制技术和多用户联合检测技术是在3G移动通信系统中有效克服远近效应和多址干扰,从而提高系统容量的关键技术.针对固定步长功率控制算法对快衰落跟踪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情况,提出一种适用于时分高速上行分组接入(time division-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TD-HSUPA)系统的...  相似文献   

13.
环回和源路由是多协议标签交换-传输应用(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ransport profile,MPLS-TP)网络环保护的2种基本方式,融合它们有利于减少丢包和降低数据时延。针对目前融合二者的方法在控制分组传输路径和倒换时延方面存在冗余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环保护方法—高效的环回和源路由网络环保护(efficient wrapping and steering,EWAS),通过精简控制分组传输路径消除路径冗余,降低控制分组传送开销和倒换时延,并使中间节点自动倒换数据传送通路以减少数据分组转发次数。理论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与环回、源路由和环回和源路由网络环保护(wrapping and steering,WAS)方法相比,EWAS 的控制开销和倒换时延分别降低20.55%和15.18%以上。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EPON系统核心MAC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融合FPGA技术与嵌入式系统实现了EPON的点对多点MAC接入功能.帧校验、加密、分类及仲裁等控制部分用FPGA完成,涉及复杂算法的注册与动态带宽分配利用嵌入式Linux平台实现.对MAC控制器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点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机制的动态带宽分配方案以改善网络QOS性能.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以采用低成本的FPGA来实现,为开发MAC控制器专用芯片提供了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分析模型,用以评价无线信道上的误码对IEEE无线局域网中的基本接入机制和RTS/CTS接入机制的饱和吞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本接入机制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用户数和误码率的影响,RTS/CTS接入机制的性能仅对误码率敏感,研究工作为无线信道上纠错编码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依据,对于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控制,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了虚拟企业访问控制需求的基础上,扩展传统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定义了一种跨企业RBAC(CE—RBAC)模型,该模型能在虚拟企业环境中方便地实现跨企业的安全访问控制。  相似文献   

17.
图像边缘细节富含高频成分,鉴于小波包分析具有对高频分辨率高的特点,提出一种应用小波包变换的图像加权广义模糊增强算法。对图像进行小波包分解,分别对各分解子图像进行基于线性广义模糊算子(LGFO)的模糊增强处理,重构前对各增强子图像赋予不同的权值,通过小波包图像重构实现对原始图像的加权模糊增强处理,获得细节丰富、对比度强的高质量增强图像。在基于边缘测度与噪声标准差的增强图像质量评估标准下,算法实现了模糊参数的自适应寻优。实验表明,增强图像轮廓准确、细节丰富。  相似文献   

18.
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为分布式煤质共享结构,所承载业务的QoS要求各异,如何在保证传输效率的同时满足用户对服务质量的需求,是APON接入控制算法的关键,文中提出了分布式分层调度方案,辚各类业务提供不同的QoS保证,并通过仿真对业务的时延和时延抖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GlobalFIFO等调度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在紧急救援和军事活动等实际应用中实现上下级间广播式通信方式, 参考并简化了 NbIA(Neighbors Indirect Acknowledgement Algorithm)算法的组网思路, 设计新的时隙分配方式, 提出了一种基于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的广播式 MAC(Media Access Control)算法。 OPNET 软件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的组网速度与 NbIA 相近, 但实现方法大大简化, 并可根据节点的业务需求提升节点的吞吐率, 从而有效支持视频业务的传输。  相似文献   

20.
According to analyze the facade phenomen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this paper proposes a feasible method to state clearly and improve the power control efficiency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 One of the crucial problems for WSNs is the design of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Our method want to adjust the activities of the MAC protocols control to achieve the enery conservation whe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of sensor nodes is running, which is the major consumer of energy consumed by sensors energy.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MAC protocol makes a strong impact on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To some extent,our research work describes and analyze the source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MAC layer and simultaneously present an optimal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MAC protocol. Then we discusses some factors impact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MAC protocol and metric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ventually, the coming research direction is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