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有效提升长江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基于长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江苏段长江岸线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全面考虑岸线水域、陆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以水深基准价格、岸线等级系数、岸线实际利用等级匹配度系数、岸线利用效率系数为指标的江苏段长江岸线资源有偿使用定价方法。基于此,以扬州段长江岸线资源为例进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扬州各岸段大多数原有企业岸线资源利用效率均较高,但也存在少数企业占用优良岸线资源而利用效率较低的现象,建议通过采用岸线有偿使用制度,推进企业退出或转型升级,促进岸线资源合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山东省河岸线资源分布情况及健康状态,以大汶河岸线为研究对象,基于岸线自然条件和人工开发程度,提出山东省河流岸线分类方法和标准;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20个指标,以行政区划为单元构建河流岸线资源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大汶河左、右岸分别进行岸线资源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大汶河岸线资源健康指数均大于60,济南市莱芜区右岸和泰安市宁阳县左岸岸线资源健康指数分别为68.99和68.77,泰安市泰山区岸线资源健康指数最小,为61.04;济南市莱芜区右岸河岸带保护和发展充分,泰安市宁阳县左岸自然状态较好,泰安市泰山区右岸自然状态、人为影响及措施均有待改善;评价结果与大汶河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能够反映大汶河岸线开发利用、生态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模拟计算研究区长江沿岸污染带的污染负荷量,应用有限体积法及通量向量分裂方法(FVS)建立了考虑非点源影响的平面二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同时对水源地河床演变和岸线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岸线污染负荷总量超标,水源地受岸源污染较重;水源地近期萎缩较快,河床处于淤积阶段.  相似文献   

4.
方元 《安徽科技》2016,(8):34-3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长江干流重要组成部分的皖江铜陵段,拥有长江岸线资源142.6公里(南岸59.9公里,北岸82.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4.1公里,分别占皖江的18%、26%。两岸湖泊众多,湿地资源丰富。构建皖江铜陵段绿色生态廊道,对维系长江皖江段优良生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张琪 《工程与建设》2022,36(1):84-86
为达到合理利用岸线资源,促进临海口岸旅游业的发展,以营造健康生态系统和良好水质环境为目标,根据规划功能,使护岸结构既满足结构安全,又能实现景观功能需求.文章重点分析了港口景观护岸的结构形式、设计策略以及设计特点,在港口滨水护岸工程设计中,根据区域岸线自然环境特点的不同,分段布置适合的护岸结构.利用景观护岸形式丰富岸线功...  相似文献   

6.
宜昌城区长江岸坡稳定性预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修建与蓄水后,由于清水下泄,长江宜昌城区河段发生明显冲刷,深泓普遍下切,河段内出现了多处新的崩岸险情,为此,国家启动三峡后规长江崩岸治理工程.在工程勘察的基础上,对岸坡地形地貌、地质结构以及岸坡稳定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宜昌城区长江岸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并采用河岸地质结构预测法对岸坡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和预测表明,护岸工程岸坡不存在稳定(A)类岸坡;基本稳定(B)类岸坡约占23%;稳定性较差(C)类岸坡约占48.5%;稳定性差(D)类约占28.5%.  相似文献   

7.
长江江苏段区域供水水源地可利用江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势稳定性、岸线利用现状分析基础上,选取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稳定性江段,建立了平面水流、水质有限体积法及黎曼近似解模型,采用同步遥感、水量、水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在沿江污染源调查基础上进行污染源概化;对各概化的污染源计算出在设计条件下的污染带分布图,并计算出污染带长、宽随排污量变化曲线.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长江江苏段的岸线资源稳定性江段进行水质可达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岸线是一种重要的国土资源。岸线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了研究广西海岸带区域岸线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合理开发和利用海岸带岸线资源,通过利用不同时期遥感影像,结合水陆边界识别技术及临岸地物类型、结构等信息对广西岸线空间分布和属性信息进行遥感识别和提取,对岸线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获取了广西不同时期岸线及围填海的空间分布及岸线属性信息。通过分析研究不同时期的岸线分布状况、围填海状况及岸线属性信息,结果表明:广西岸线类型丰富,自然岸线以生物岸线、淤泥质岸线为主;人工岸线以港口、码头、养殖等类型为主,养殖围堤是该区最显著的岸线类型。13年间自然岸线逐渐减少、人工岸线逐渐增加,岸线总长度增加102.86km,其中岸线变化最大的时期是2005-2010年;广西沿岸13年间围填海面积为66.74km2,围填海主要的增长点是钦州市钦南区及防城港市港口区。港口、码头及工业园区建设是广西岸线及围填海的主要驱动力。本文研究结果对该区域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港口合理布局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进长江岸线保护的精细化管理和规划,初步探索了长江下游段岸线保护范围的界定方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河湖岸线保护相关文献、标准及法规,综合考虑水利行业河道岸线行政管理范围和“河岸线河岸带缓冲带”保护范围,提出了长江下游段岸线保护范围界定与规划方法,指出长江岸线河岸带和缓冲带范围需综合考虑岸线生态、水文功能和后方陆域利用方式予以界定。对扬州段长江岸线界定结果表明,提出的岸线保护界定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与现行岸线管理办法有较好的关联性,可用于长江下游段岸线保护范围的界定。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海岸线绵长,适宜开发浴场约72处,岸线总长149.61km,约占全省岸线的5.9%.已开发利用的有23处,占可开发浴场资源的1/3.其中高度开发的浴场约占资源量的4%,中等开发浴场约占资源量的12%,一般开发的占15%.黄海岸段开发利用程度和水平高于渤海岸段.浴场的开发利用应与海滨风景区(点)建设相结合,以城市海滨为中心向外延推.近期完善已开发浴场服务设施,远期逐渐向辽东半岛渤海沿岸推进,辽东湾西岸的浴场以兴城湾为中心向南北扩展.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1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的特点长江中游流域面积68×104km2,水资源分区包括长江中游干流区、汉江水系区、洞庭湖水系区与鄱阳湖水系区,水资源的特点是降水与径流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长江中游区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而平均年径流深663....  相似文献   

12.
防洪工程乃百年大计,其设计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防洪安全,尤其是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设计,应在深入研究工程现状的基础上,反复比较论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无为长江大堤是巢湖流域的防洪屏障,属国家一级堤防工程,新安闸是无为大堤上唯一的1 座圬工结构穿堤涵闸,每到汛期长江高水位期间则险情不断,严重危及着无为大堤的防洪安全,对该闸除险加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地区平均年径流深663.3mm,为全国平均年径流深值的2.3倍「';人均拥有水资源约2SOOm',比全国人均占有水平高12%;此外,从上游入境的客水量与中游区内的产水量相当,也可以开发利用.长江中游地区清江、洞庭湖、汉江与邵阳湖水系可开发水能资源约2O72XIc'kw['j,占全流域的11%,水能资源的开发区位优于上游地区.充沛的水资源是一项有利于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要素,应对水资源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开发,建立水业群体,形成区域优势产业,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1水业群体的主要部分售水业.由于北方地…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在长江江苏段防洪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遥感多时相分析方法对长江岸滩变迁进行动态调查,研究河床的时空演变规律,结合河床边界条件分析及江岸崩坍灾害调查,进行江岸稳定性评价,为长江江苏段治理及防洪减灾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结合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提出长江长治久安的意见和进一步开展遥感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GPS技术进行测量工作,速度快精度高,具有传统测量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该项技术在安徽省长江防汛、河道治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水位消退过程岸滩土壤呼吸及植被化护岸对土壤碳排放影响,以库区澎溪河段岸滩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Yaxin—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仪系统对库区水退过程中岸滩土壤的呼吸速率进行了测定,并同时测定了土壤呼吸测点的土壤温度(土层深度0、5和1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p H等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水位消退过程中岸滩近水层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呈单峰曲线,2月份出现峰值;常年非淹水区土壤呼吸速率变动大于近水层,其峰值晚于近水层1个月。研究发现,长时间淹水可降低土壤呼吸强度即有利于岸滩土壤固持CO_2;但退水时间越长,岸滩土壤呼吸强度增加,接近或高于常年非淹没区。研究表明,岸滩现有植被在护岸同时是否亦能保持土壤碳的低水平排放亟待给予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水资源系统由自然水和社会水两大子系统构建,为包涵一定地域背景,具备特定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平衡的复杂大系统.水资源系统的功能判别需要运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以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包括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度量.长江三角洲就当地水资源而言,实为水资源紧缺地区,水资源系统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演化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的资源型缺水,退化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水质型缺水.而且短缺程度日益加重,概括为:废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江、河、湖泊水网污染日重,太湖污染久治未成,近岸海域赤潮频发.为此,长江三角洲水资源系统的修复与调控必须将江、河、湖、海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提高、协调、平衡水资源系统承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得长江三角洲人水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8.
沅水流域的人口分布在先秦已经比较广泛,楚汉时期黔中、武陵郡及其属县的广泛设置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汉代的著籍人口已达二三十万。三国至隋唐时期,沅水流域的人口继续增长,其分布由下游向上游递减。宋朝进一步加大了沅水流域的开发力度,不仅鼎州,而且辰、沅、靖三州人口数量增幅也很大,崇宁年间达到大约五十万人,宋代人口增幅变为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加大。元代,该流域的人口数量增至最高峰。元代以前长时期的户口增长为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经济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兴山县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北侧与秦巴山东南神农架林区之间,是我国植物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特有经济植物较多。作者等在兴山县植物资源调查中对该地区资源量很大、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魔芋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及几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湿地系统的功能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长江流域湿地资源及动态的分析,揭示了湿地生态系统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流域内水旱灾害频发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密切相关。应该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合理调节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能力,改善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同时应把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各系统的功能,建立流域水资源平衡及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