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科学》2010,(12):F0003-F0003
<正>12月1日消息:克隆羊多莉又获"重生",最初进行此项研究的英国科学家又培育出4只克隆羊.它们被形象地称之为"Dollies"(多莉的复数)。它们不仅是多莉的复制品,在遗传上与多莉也丝毫不差。Dollies是3年半前出生的,但直到欧洲议会最近就有关克隆和动物福利的讨论中被提及,公众才知道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时下,以《魔戒》和《哈利·波特》为代表的西方幻想小说正在世界各地风靡一时。虽然幻想小说都是以丰富的想象来表达人类超越现实生活的愿望的,但幻想小说又分为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两种。科幻小说以科学为依托,通过对未知或可能世界的探索,激发人类对现在与未来生活的思考。奇幻小说则不拘泥于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二月的遐想     
读者朋友好!春节过得好吗? 真的,怎么就没有一篇以春节为主题的科幻小说呢? 说到这个问题,就要提到有关科幻背景的问题,就要提到有关科幻民族性的问题,甚至还需要提到许多科幻以外的东西。“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小说”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欢迎大家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世界上第一头克隆羊“多莉”不幸得了关节炎,后腿不能站立。5岁半的羊在其家族里不过是个少年,关节炎在这个年龄段并不多见。紧接着,我国山东出生的一头克隆牛“委委”,在落地仅一个小时后就短命夭折。克隆动物的生命质量及寿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本来进入老年才开始变短的染色体端粒,在多莉身上已经缩短了很大一截,或许它已提前进入老年。据此质疑克隆技术,京都大学生殖生物学教授今井裕认为——  相似文献   

5.
易家康 《世界科学》2006,(11):36-36
已与他人合著新书《多莉之后:人类克隆的用途和滥用》的伊恩·维尔穆特,现正在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研究人类的疾病。问:创造多莉绵羊后,你认为今后10年内克隆技术会把我们引向何处?答:从技术观点看,克隆技术曾令人失望。效率并无戏异性的改变,而且出现了许多异常现象。今后10年,我  相似文献   

6.
你的脸庞     
正格蕾丝·唐是笔者很喜欢的一位微型科幻小说作者,她的这篇《你的脸庞》照样十分有可读性。当基因分析变得越来越容易实现,而器官移植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的世界或许真的会出现小说里描述的这种可怕职业……欢迎回家,孟德尔。"出去一整天的DNA刮削器带着发现回家时,我向它招呼道。我意识到,我是在跟我的机器人交谈——这大概是我在过去的一年里独自生活和工作的一个后果。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说一首歌能让死去的人获得重生,很多人会认为这只是在神话、小说或电影里才会出现的事情。但是,在危地马拉北部的雨林里,生活着一群与世隔绝的土著人,几百年来,族中一直流传着一首被人们称作"重生歌"的古老歌曲,因意外或疾病而死亡的人,只要听到那首"重生歌"就会奇迹般地死而复生。世界上真的有这种让人死而复生的歌吗?  相似文献   

8.
克隆真的那么容易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年前,坦亚·多明戈博士抱着热切的希望踏入了设在奥瑞根的实验室。她希望自己能够很快地克隆出猴子来。这个实验室有足够的猴子可供研究和实验。实验室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既然已经成功地克隆了绵羊多莉,那么克隆猴子也不会是遥远的事。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多明戈博士却在一年前离开了实验室,当时她已经是担任这项研究工作的负责人了。事后,她称这3年多的实验下作简直就是一段令人恐怖的往事。在这3年里,他们进行了将近300次实验,而得到最好的一次实验结果是一个没有胚胎的胎盘。多数时候得到的要么是一些没有染色体的细胞构成的…  相似文献   

9.
正科幻小说是人类幻想传统的一部分,它纪录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又高于生活。也许有一天,当现实主义小说太过封闭时,幻想文学将在文学流派中再次占主导。我作为一名作家,在被引见给别人时,通常熟悉的模式是这样:"哦,真的!很有意思!"某人——暂且叫她简吧——听起来很热情。"你在写什么?""科幻小说。"我说。简呆滞的眼光看着我:"不好意思,我想我从来  相似文献   

10.
正药物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可以治疗胃溃疡。但如果有人说,医学可以将所有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这听起来会不会很荒谬?要知道,疾病原本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本文要讨论的正是这样一个假想的世界。那么,所有疾病都能得到治愈的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古代神话书籍《山海经》中,有一位神仙刑天能够“以乳为目,以脐为口”,也就是说刑天能够用乳头当眼睛看世界。现在,也有人能够用舌头当眼睛看世界。这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神话传说,而是事实。我们都知道。舌头可以帮助我们品尝美味,舌头可以帮助我们发出正确的声音。但是,我们似乎很少会想到过舌头也可以帮助我们观看世界。  相似文献   

12.
人与机器的结合是科幻小说中最具诱惑力的情节之一。从仿生女人到机器警察,这些人造生物有幸拥有不会垮掉的身体和进化得登峰造极的大脑。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它们毕竟尚未出现。对于某些未来主义者来说,可能出现的最诱人的东西是科幻小说中所谓的~一种“湿件”,即人脑与计算机的联系件。这里的“湿”指的是人脑。“湿件”一词是从“硬件”和“软件”引伸而来的。通过所谓的“湿件”,人脑将与计算机直接相联。计算机可以完全地阅读到人的脑电波,了解人的所有思想——包括庸俗的和高尚的。  相似文献   

13.
1997年2月23日,英国苏格兰罗斯林(Roslin)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小组利用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出一只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世界舆论哗然,近一段时间各大报章连篇累牍地报道、评论这一重要新闻。 这件事为什么如此特别?“克隆”是什么意思? “克隆”(clone)即“无性繁殖”之意。在中学我们学过的孤雌生殖就是一种动物无性繁殖;将新鲜的柳树枝条、杨树棍棒插入湿润的泥土,不久就会发芽,长出新的植株,这说的是植物的无性繁殖。植物的无性繁殖很普遍,我们每个人可能都见识过,但对动物界而言,只有极少数低等动物能实现无性生殖。 但是由于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大自然持续几万年、几百万年的自然生殖状况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的"围棋人机大战"引发网民高度关注。由谷歌公司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 Go"(阿尔法围棋,网民戏称"阿狗")以3:0完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比赛胜负已分,但带给人的思考却未就此停止。该如何看待"阿狗"与李世石的巅峰对决?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离我们还远吗?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后人类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带着诸多疑问,记者专访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告诉你一个科幻小说作家眼中的"阿狗"和"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5.
外星智慧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几乎与科幻小说的历史一样古老。总体来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外星生物与人近似,因为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说很难为智慧生物再设计出一种更好的方案;另外一种则认为它们应该完全不像人,因为人体是千百万次进化选择的偶然结果,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其他世界的智慧也会具有人形。当然这些还是基于生物学的讨论,更前卫的观点则认为;脆弱的有机躯体只是生物进化链条中的一环,智慧的载体早晚会为无机材料所取代。最远离现有科学体系的观点则是:智慧的最高形式很可能不再需要物质载体,而将以能量的形式存在……著名科幻大师A.C.克拉克在其(2001:太空奥德赛》中曾以大量篇幅对此进行了讨论。 那么当人类与这些形形色色的外星智慧遭遇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会不会像威廉·戈尔丁(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科幻短篇《大蚂蚁》中所描述的那样,人类会因恐惧和厌恶对方那与人类相距甚远的形象而对这种善良的生命无所顾忌地杀戮呢?在《嵌合体,早上好!》中,似乎上演了同样的悲喜剧情:“嵌合体”是一种与人类毫无共性的智能,其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也截然不同;由于这种距离的存在,导致了人类开始时的误杀;但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和互助,双方终于实现了交流……具体故事  相似文献   

16.
声波武器     
任何人,只要是看过汤姆·克鲁斯在《绝密情报》中使用那把声波枪向追踪者射击这一幕,都会认为这种武器只会出现在科幻小说中。但是,运用现代科技确实可以制造出这样的武器,只是样子有点不同罢了。乌迪·诺里斯——美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以及超声技术领域的先驱者,发明了一种不会取人性命的声波武器。据诺里斯说:“对大多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正>好莱坞灾难片《2012》上映后,频发的地震和冰岛火山适时地出来凑热闹,于是引发了新一轮有关"世界末日"的热议。古代玛雅人真的预言过所谓"世界末日"吗?世界真的会在2012年12月21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们将来可以仅仅敲破一个鸡蛋就能帮助病人治疗癌症。治疗癌症这类让人胆怯的险恶疾病将真的能这么轻松,这么方便吗? 曾经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第一个克隆哺乳动物“多莉羊”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宣布了他们下一个课题计划:改变母鸡的遗传组成,使这种改造过的母鸡生下的鸡蛋蛋白中含有未来的新型药物成分。在这个著名的研究所里似乎又将诞生一个令人振奋的基因工程“明星”动物。罗斯林研究所的一个负责人海伦·尚在一个发布会上说:“这个研究项目的实质就是要创造出新型的‘超级鸡’,这种鸡能生下含有新药成分的鸡蛋,这些…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14日,是世界第10个献血日,今年的主题是"每一份献血都是生命的礼物"。这一活动旨在用来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无偿献血让世界更美好,但是献血都有哪些流程?会不会伤害身体?哪些人适合献血,哪些人不能献血?献血前后又应该注意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于2013年6月13号走进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就以上问题采访了血液中心主任白林。  相似文献   

20.
腾月 《科学24小时》2013,(12):55-56,F0003
<正>正如宇宙学上存在着一个让所有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奇点"一样,信息技术正朝着"超人类智能"的奇点迈进。计算机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相信,这个信息奇点即将到来,那时,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这是真的吗?有不少人在记忆知识的时候或许会想,我的大脑要是台电脑就好了,可以一直记住那么多知识且永远都不会忘记。但是,如果真的把你的大脑变成电脑,你会同意吗?或许没有一个人愿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