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儿科MRI技术的应用和成像设备进展情况予以综合讨论,方便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更能对儿科MRI技术及成像设备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和设备在医学应用中的优势,分析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设备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设备的发展策略,提出了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重点攻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认知神经科学已成为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趋势之一,脑成像技术是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工具,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为当前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本文侧重论述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基础,实验设计原理,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为推动国内这类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病变中其功能的病变先于形态上的病变.当前临床应用的疾病成像诊断仪均为形态解剖学成像技术,不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诊断.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具有功能成像特性的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首先进入了科学家的研究领域.鉴于它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保留其优势、又从不同方面改善其缺陷的磁感应成像技术、磁共振电阻抗成像技术、感应式磁声成像技术又先后进入了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介绍了几种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对它们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血液灌注成像(PWI)是诊断早期脑缺血的新技术;表现弥散系数、脑血流、脑血容量及平均时间是预测缺血灶结果的参数,本文综述了DWI及PWI的基本原理、测定技术及它们在诊断早期脑缺血方面的应用,分析了DWI及PWI在诊断早期脑缺血方面的相互关系,认为DWI及PWI能对早期脑缺血出诊确诊断信息,可反映缺血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颈部肿块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讲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主要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颈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在各种影像检查中,超声以简便易行作为首选,螺旋CT以较高分辨率的多轴位成像而被广泛应用,MIR以高软组织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而成为最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并结合现场实际着重介绍了红外成像技术在二次设备中的应用,为红外成像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内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的历史,应用的主要方面,以及三种常用的自旋核,并指出了与传统的技术和CT成像相比,磁共振技术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医学取得了许多方面的成就,其中之一就是医学成像,简单说,就是透过表皮直接看到内部器官。除了20世纪初的x射线透视之外,更神秘的CT及MRI(磁共振成像)在80年代已经得到普及。其后一系列新的成像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通过这些技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等病变,拯救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但是,所有这些技术都是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结果,没有一、二百年前的数学,  相似文献   

10.
科学工作者已确认用磁共振思维成像技术能够观察到人在说谎时脑组织的活动情况,此技术可能取代曾被一度使用却令人感到神秘莫测的撒谎检测器。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阐释了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原理与设计,指出在同类脑成像技术中,fMRI具有无创性、极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同时提供机能性和结构性图像等优势,已迅速成为心理学领域最受推崇的一种脑认知成像研究工具.本文同时总结了近15年来fMRI在我国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该技术在具体研究中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8):939-939
这部经过彻底修订的第二版《人脑功能》阐述了现代无创伤脑成像技术的理论、实践和应用方法,以及在探索正常脑和疾病脑的结构和功能中的应用.本书由功能成像实验室(Functional Imaging Laboratory,FIL)的成员所撰写,FIL是维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资助的伦敦实验室,在过去的10年一直致力于发展脑成像技术的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胡越峰  郭志强 《创新科技》2014,(18):100-101
本文主要论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锅炉外部检验时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检验方法和判断依据,探讨了该项技术在电站锅炉检验领域的应用,为保障锅炉安全运行提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 MRA)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成像:①智能(smart)跟踪法;②test小剂量测试法;③经验法.同时将可变参数进行对比,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三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8).测试法成像质量优率最高. K空间中心充填和K空间顺序充填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K空间中心充填图像质量好于K空间顺序充填.结论:3种3D DCE MRA成像方法中,test小剂量团注测试法是3D-DCE MRA成像最佳的延时时间计算方法,其成像质量最佳.高质量的3D DCE MRA图像依赖于患者的配合、合理的扫描序列及参数选择、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的把握、合理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速度.  相似文献   

15.
超声、磁共振和核医学成像是独立于 X射线成像以外的三种医学影像技术。高档超声成像设备已经进入了采用数字多声道技术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实时性的时代 ,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对磁场和表面线圈的改进、创新 ,其成像分辨率和实时性已经可以和 X射线CT一比高下 ,而对核医学来说传统的 γ照相机正在让位给发射型计算机体层 CT(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 CT(PET)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癌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目前可实现HCC无创诊断的最佳成像技术。成像在HCC的早期检测、准确分期和规划管理策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传统肝脏CT成像和MRI成像的优缺点,并对一些成像模式如双能CT、灌注CT、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弹性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以及波谱成像的原理、优缺点和临床研究进展等进行系统概述,为进一步推进HCC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15例踝关节疾病的MRI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踝关节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MRI T1WI、T2WI、T1WI增强及毁损梯度回波(SPGR)扫描对15例踝关节疾病患进行检查,分析各类疾病在不同腿扫描技术中的征象,重点观察跟骨、距骨、关节囊及滑膜等MRI征象。结果:在15例踝关节疾病的检查中,MRI诊断骨关节病3例,滑膜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结缔组织病1例,外伤改变2例,类风湿1例,滑膜增生1例,囊外软组织增厚1例,关节腔积液1例,正常1例。MRI多参数序列成像能显示骨髓腔、关节囊、滑膜的病理改变;MRI多层面扫描能清楚显示踝关节不规则骨及其解剖形态。结论:应用腿多参数、多层面扫描,对显示踝关节复杂的三维结构以及软组织的层次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的检出及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雷达技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合成孔径雷达因其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等特点,成为当前研究发展的重点。本文从介绍合成孔径雷达原理入手、研究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的现状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红外线的发现至今已有210年,红外线与红外成像技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概述红外成像技术的原理、发展与应用,最后对红外线与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应用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可以显示大脑各个区域内静脉毛细血管中血液氧合状态所起的磁共振信号的微小变化 .fMRI作为无损和动态的探测技术 ,已日益成为观察大脑活动 ,进而揭示脑和思维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对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生物物理机制作了简要的描述 .然后分别介绍了脑高级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环节 .最后给予了脑高级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展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