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文化是和谐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是和谐精神与和谐文化的载体。因此,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社会具有存在意义上的互动性和发展意义上的统一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照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国社会所处的具体时空规定性出发。为此,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契机,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底蕴;加强和谐文化和和谐精神建设,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2006年,苏南各市科协认真贯彻中国科协七大和江苏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推动自主创新为主线,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全年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绩,打造了新的品牌和平台。本期“科协之声”栏目刊登了南京、镇江、常州和无锡四市2006年科协工作亮点以及苏州市科协2006年的工作回顾和2007年的三大工作看点,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4.
创新·人才·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馥郁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江泽民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强调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的需要;是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需要。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教育则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5.
6.
7.
9.
10.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校要求我们做到: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做到依法行政;完善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一词成为时代的强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创新"也成为人们争相传诵的时代名言,但是,"创新"与"发展"的目的何在?通过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我感到,目的就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13.
郑荣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12-14
构建和谐高校课堂必须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过程。在高校课堂内教学要素业已确定的前提下,上课要稳中出新就应自破除高校课堂迷信开始。根据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原理,在一个系统中,有些关键要素对整体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整体功能的发挥首先取决于关键要素功能的发挥。因此,构建和创新以大学生为本的高校和谐课堂,教师要素是最关键!所以,对广大高校教师来说,不断提高自身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创新素质,才是构建和创新高校和谐课堂的根本之道和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4.
15.
分析了工科教育的特点,大学思想与技术思想的区别,指出了创新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工科创新教育的规矩、方圈、创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分析了工科教育的特点,大学思想与技术思想的区别,指出了创新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工科创新教育的规矩,方圆、创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的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现状,提出应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消费过程优化及政策法规支持5个方面开展工作,阐述了各方面所能采取的举措,重点分析了一些具有实践价值的科技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2):77-80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是以数学创新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信息时代数字化人才的课程 ,是使数学教育走向计算机化的教学轨道的基础 ,是数学创新教育的需要。彻底改革数学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把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凸现于数学学科的课程建设之中 ,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