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静压楔形桩沉桩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楔形桩与等截面桩在静力沉桩过程中的沉桩效应,在软土地基中分别对l根等截面模型桩和3根不同楔角的楔形模型桩进行静力沉桩试验.通过试验数据整理分析,获得等截面桩与楔形桩在静力沉桩中桩周土的竖向位移、径向位移、沉桩压力与沉桩深度的规律及最大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楔形桩周土的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分别随沉桩深度、楔角的增大而不断下沉并靠近桩中心;最大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均出现在1倍平均桩径处,最大竖向位移为平均桩径的5.78%~9.45%,最大径向位移量为平均桩径的0.92%~2.04%;楔形桩沉桩所需的沉桩压力随桩深度、楔角的增大而不断增加,且增加的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2.
基坑工程中,桩后土体的变形是对支护结构产生作用力的原因,对桩后土体的实时监测,能够准确把握土体的变形规律,确保施工安全。依据某桩锚联合支护式深基坑桩后土体深部水平位移的实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到土体深部水平位移分布图。研究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深部水平位移不断增加,沿深度方向呈现"中间大,上下小"的分布规律,最大值在测斜深度的上1/3处;开挖深度对土体深部水平位移最大值位置点影响显著;最大值位置处的位移呈现"阶梯状"增长规律。研究分析结果为支护桩受力及变形、桩后土压力的分析提供依据,对进一步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用分段线性函数模拟桩侧剪应力与桩土相对位移的关系,用应力跌落描述了峰值剪应力和残余剪应力之间的关系,运用力学理论推导出单桩荷载与沉降的关系,并通过算例分析了软化系数的大小对单桩承载力、沉降、桩身轴力和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桩土之间剪应力和相对位移的关系满足软化模型(即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上有明显的峰值,峰值后应力随位移增大而降低),则根据p-s曲线确定单桩承载力时,必须综合考察软化系数大小、桩端土的性状及单桩沉降和p-s曲线的形状,才能合理地确定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邯郸市某深基坑桩锚式支护结构冠梁位移及桩身弯矩的计算与现场实测,研究分析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冠梁变形特征及桩身弯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在现场实测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理论计算提出合理建议,为桩锚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好坏,直接影响到桩的承载力.要在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就必须避免桩的侧向位移.本文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发生的现象,分析了打桩、降低地下水位、土方开挖等桩产生位移的原因,讨论了位移的柱承载力的变化,以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 FLAC3D 建立了数值模型, 对比了圆孔扩张理论的解析解与数值解,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桩实体单元基于位移贯入法模拟桩-土间摩擦作用, 且与相关文献中施加节点力模拟摩擦效应的方法进行了对比, 二者的计算结果较吻合. 基于此数值模拟方法 对静压桩单桩、双桩的沉桩过程进行计算分析, 并就已打入桩体对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的影响 进行研究, 得到以下结论: 模拟桩-土问摩擦效应的两种方法中, 位移贯入法计算所得土体水平位移在地表处较大, 这是因为桩体以固定速度向下运动时, 为阻止圆孔缩径而约束了其径向位移, 消除了摩擦效应对土体水平作用的影响. 沉桩结束后, 在大于地表下1/4 桩长深度范围内 的土体水平位移较大, 是主要的变形区域. 上部土体沉降较大, 而下部土体沉降较小, 其中距地 表下1/8 桩长至 1/4 桩长处沉降最大, 说明已打入桩的存在改变了土体水平位移的大小, 更使得土体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趋于线性. 待打入桩的沉桩过程使得已打入桩身产生一定的倾斜. 由于沉桩扩孔的影响, 受到水平挤压的桩前土体在已打入桩的阻隔下沿着桩身向上隆起, 表明已打入桩的存在改变了土体位移的分布模式, 最终达到了减小水平位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桩的荷载沉降特性的研究已受到工程界的普遍重视,研究认为桩土接触面处的非线性伴移特性在荷载传递机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桩土接触面处的非线性位移特性可由沿桩身的摩阻力的发挥程度来反映,然而目前单桩的研究工作大部分是有关单桩的线弹性特性,进而得到单桩的荷载位移之间关系的数值解及计算表格,本文提出一个分析桩基沉降的计算模型,在该计算模型中,用荷载位移传递函数来描述桩身摩阻力和桩身位移的非线性关系,并用桩端位移法计算桩的荷载沉降,基于本文所提出的荷载位移传递函数,本文研究了多层土中单桩的荷载位移特性。  相似文献   

8.
主要讨论群桩沉降问题,分析了各种参数变化对群桩工作性状的影响,尤其是桩刚度比对群桩沉降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桩土刚度比k、桩长径比L/D、桩间距S/D、桩数n等因等变化对群桩沉降量、桩身压缩量、轴力分布、荷载分担比等均有显著影响,并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根据静力学理论,研究了线性软化和非线性软化模式的桩土系统在外荷载作用下,桩身位移满足的微分方程解释解。提出了相应的桩土系统分布参数的正反演方法,已知桩土力学参数时,可计算不同桩顶沉降下对应的荷载、桩身内力和位移;也可根据实测的静荷试桩数据,通过作理论计算与实测曲线拟合分析处理,确定桩土系统的力学参数。试验桩的综合对比结果表明了本方法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实例,研究了软化模型的桩基承载力和桩径的非线性相关特性以及摩阻力和端承力发挥过程的不同步性,该研究结果对桩的承载力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可视化室内模型试验方法,对垂直受荷单桩桩周土体位移场、应变场发展规律及破坏性状进行较为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桩侧土体变形影响范围为(3~4)b(b为方桩边长),桩端下土体影响范围为(5~6)b;单桩桩侧土体最大剪应变由桩身上部逐渐向桩身下部延伸,桩端以上(3~4)b截面附近存在侧阻力弱化区;单桩破坏面由桩侧土体剪切滑动面、桩端鼻锥状弹性核及桩端附近的2片剪切滑动面组成。  相似文献   

11.
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单桩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ANSYS7.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由水泥土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新型复合桩-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单桩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该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内外芯和桩土各部分间的分配,荷载沿深度的传递和向外扩散等,并通过就不同的水泥土和桩周土体的弹性模量、芯桩的长度、芯桩的直径等诸因素对地基沉降的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口径小于500mm的钻孔桩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桩位移控制,桩孔成形控制,桩身垂直度控制,保证桩尖进入设计持力层的措施,清孔质量的控制,钢筋笼质量的保证措施,桩身混凝土浇灌质量的保证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假定不同的桩土参数和加载工况,采用修正的指数曲线模型作为荷载传递函数,应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以矩阵位移法分析桩身荷载传递特性,模拟桩身参数的变化对单桩荷载传递机理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当长径比较大时,大部分荷载由桩身侧面传递,桩端分担比例不大;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仅提高桩身刚度或长径比,对桩端分担比例或桩体承载性能的提高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将桩的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者视为统一整体,上部结构考虑空间框架形式,筏板计算采用享奇中厚板8节点等参数单元,桩土体系采用剪切位移法考虑群桩效应进行共同作用的空间,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所编制程序具有一定通用性,适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矩形基坑悬臂式支护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整个支护系统的能量表达式,推导了基坑中部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支护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得出了开挖中各个参数对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和各个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坡顶超载和比例系数“m”是控制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的主要参数,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单桩沉降遮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桩基沉降中普遍存在的遮拦现象,提出了用剪切移法分析单桩沉降遮效应的方法,并推导了相应的理论公式;结合上海的地质情况对单桩的遮拦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桩对土体深度方向的差异沉降具有明显的遮拦作用,桩刚度对遮拦效果影响较大,遮拦桩不宜作用柔性桩;遮拦桩轴向刚度接近于受荷桩轴向刚度时,已获得理想的遮拦效果,再增大遮拦的刚度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认识静压桩施工对周边道路的不利影响,采用三维实体模型,综合考虑了桩、路面与土体的摩擦以及大变形、非线性等因素,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工程,在无道路和存在5 m宽道路两种情况下,分别进行静力压桩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情况下土体位移的变化以及存在道路时路面板的位移及应力变化.得到结论:存在道路情况下,地表土体水平位移减小,而深部土体水平位移增大;有路情况下土体竖向位移较无路情况的发生了较大变化;路面板在近桩端下沉,远桩端上翘等.  相似文献   

18.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好坏,直接影响到桩的承栽力、要在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就必须避免桩的侧向位移.本文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发生的现象,分析了打桩、降低地下水位、土方开挖等桩产生位移的原因,讨论了位移的桩承栽力的变化,以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静香  孙凯 《科技信息》2010,(22):288-288
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杆(索)支护型可根据周边环境灵活设计,适应环境较强,但是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机械庞大、复杂,施工噪音较大,泥浆难于处理等。钢管桩直径小,刚度大,施工容易,便于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下施工的特点,工程应用表明钢管桩可以代替钻孔灌注桩,起到良好的支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桩土的位移协调条件、改进李海芳位移模式和有效桩长的定义,分析桩侧摩阻力在桩顶处最大时的柔性桩单桩荷载传递规律,得到柔性桩的桩身应力、桩侧摩阻力和有效桩长的计算表达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桩身应力和桩侧摩阻力均是在桩顶处最大,沿桩长的分布形式与试验结果较一致;有效桩长与试验值非常接近,且比段继伟的建议取值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