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和柳永词在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存在雅俗分野,学界较少注意后者对前者的接受与化用。有宋一代,随着“诗话”这种文学形式的崛起,士人对《诗经》推崇有加,产生了向文学性回归和主体色彩介入的新变。柳永亦深受此风浸染,其词在意象、主题、用典、表现手法等方面,或直接、或间接因袭《诗经》章句、结构,体现了宋代文学在世俗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柳永是千年词史上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位词人,自宋以来的词学批评里,柳永受到了颇多訾议,因其创作了俗词,引发了历代文人几乎一边倒的犀利批判。然而在晚清,这一形势有所改观,继江苏词人冯煦对柳永词给予了较高关注后,湘籍词人陈锐取法于前,推衍于后,对柳永词大加赞赏,他在词学著作《袌碧斋词话》中对柳永"俗"词的重新认识,对柳词协词韵、重字句的欣赏,对周邦彦、柳永师承关系的认同等,都是非常有深度的见解,为柳永在清末的正名、重建词史上的地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锐词学思想与常州词派词学理念迥异,其推尊柳永,重字句、协韵与守律,且填词较好地实践其理论主张。不惟如此,柳永词谱之功与婉约风格受到陈廷焯、郑文焯、刘熙载、王国维以及朱祖谋等词学家的青睐,反映了柳词经过清初、中叶传播的沉寂之后于晚清民国再次进入词学家的接受视野,亦体现了晚清民国词学思想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由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的创造而转化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传递是指以意象为载体传达独特情感活动的过程。作为词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巅峰,宋词以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的明喻方法,赋予词极强的情感表现力和审美意义。柳永词将风、月、酒、泪、柳、云、黄昏等作为意象符号,在意象传递中注重情与景的融汇、虚与实的结合,注重对韵与味的追求,对整个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柳永的行旅词中,充满了思念故乡和故人、厌倦羁旅漂泊生活的苦闷情绪。而这种情绪在唐宋诗词中可以说是很普遍,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代表中国古代行旅文化的一个特点。血缘亲情意识和地缘乡土观念造成的离乡不易、亲情难舍,空间转移带来的文化失落,以及现实生活的不如意,是游子思乡情怀产生的几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文学领域,男性作家一直把女性塑造为天使、淑女或恶魔的形象,他们以自身的男权思想掩盖了女性本身的性别特征和社会特征,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自女权运动以来涌现的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则站在女性的角度书写女性题材小说,试图推翻这种传统的男权社会及其制度,争取自由和平等。通过对男女两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分析,希望消除文学上的霸权思想,谋求两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从圣寿词这一角度,比较了晏殊和柳永二人在表现内容方面的异同,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客观地评价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从写作动机方面探讨了二人圣寿词的情感倾向和目的,从而对这一历来较少为人所注意的圣寿词作了一次简要的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可以说是自然流露于小说文本之中.她通过塑造肢体残废和精神疾患两种类型的男性以及压抑焦虑、缄默无助的女性来达到男性的放逐与女性的迷失的文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孙康宜先生的词学研究专著《词与文类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学研究的实际出发,采用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重新审视词学发展历程,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北美文学研究界流行的“文体研究“的新方向。在对柳永词和苏轼词的研究中,孙康宜先生“透过语言分析来探索作品的意义“,从措辞、语法、句法、文体出发,通过对零落的词语和段落进行非常谨慎、细致而感性的分析,破解研究对象的内涵,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都给后来的词学研究者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孙康宜先生的词学研究专著《词与文类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学研究的实际出发,采用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重新审视词学发展历程,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北美文学研究界流行的“文体研究“的新方向。在对柳永词和苏轼词的研究中,孙康宜先生“透过语言分析来探索作品的意义“,从措辞、语法、句法、文体出发,通过对零落的词语和段落进行非常谨慎、细致而感性的分析,破解研究对象的内涵,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都给后来的词学研究者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北宋词人柳永写离别词有独到之处,其往往充分利用慢词长调的体制,通过人物形态的刻画、时空背景的营造以及铺叙手法的运用,将离情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拓展并丰富了离别诗歌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12.
《诗经》和柳词在性质上具有巨大的差异,同时柳词中又存在着化用《诗经》的现象,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用俗于俗、用雅于雅、用雅于俗,对柳词化用《诗经》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探讨柳词对《诗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舒婷以女性的细腻和敏感,抒写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以自我心灵的抒发和对传统的颠覆,呼唤着女性独立意识的真正崛起,这在新时期诗歌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从女性之于人、女性之于男性、女性之于传统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着分析庐隐小说的特点:浓厚的自叙传性质;以情感人的悲剧意识;对女性命运的追问;融情入景的笔调。旨在说明庐隐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应当切实加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诗歌史上很早就有羁旅行役之作,后来逐渐形成羁旅诗创作的传统。春秋时期诗人宋玉的羁旅诗《九辨》在中国诗歌史上奠定了“怀才不遇”、“贫士不遇”之情感主题(悲秋母题)。柳永部分羁旅词与宋玉《九辩》在主题内容和情感内涵上有着实质上的渊源关系,可以是说由于独特的身世遭遇,使其对宋玉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深深的认同了宋玉,进而把悲秋的文学传统主题引入慢词,使慢词在题材和内容上得以诗化、雅化。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现存的629首词中涉及女性的词作共183首。这些词和辛弃疾的爱国词分属不同的范畴。就是这些关于女性描写的词作不但充实了辛弃疾词作的内容同时也更全面地表现其真性情的完美性格。而在梳理、分析辛弃疾女性词的内容及其内涵的同时,我们看到他女性词作中所蕴涵着的作者不同于时人独具特色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妇女地位低下。奥斯丁通过讲述女性的婚恋故事,探讨了当时女性的处境和地位,主张女性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由于男女在颜色喜好上存在性别差异,因此本文从语义的角度归纳了两类与性别有关的颜色词:用于描写男性的颜色词;用于描写女性的颜色词.  相似文献   

19.
老舍在其一系列表现女性形象的作品中,善于从文化伦理的角度分析展示女性的命运,并在其作品中对传统伦理社会虚妄的女性形象大胆提出质疑,使其小说在描写表现女性形象时,渐渐疏离女性神话而坚持女性个体意识,表现出独有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茅盾、丁玲小说中对女性外在形象的描绘以及爱情观念的表述反映了他们对都市女性形象各自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揭示出男女性作家对女性立场的不同心理映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