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真空—堆载联合法在珠海横琴能源站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对现场真空度、孔隙水压力、深层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分层沉降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地基处理前后的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资料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堆载预压后,软土地基的沉降速率指标、固结度、承载力均达到设计要求,软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明显改良,预压效果良好;为具有相同或类似条件地域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杭及上海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工程,分析了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建造了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和所建造的数学模型,对软土地区的最大地表沉降量及沉降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映射精度较高,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软土路基分级填筑过程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解决软土路基填筑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确保路基填筑质量和安全稳定,基于对软土路基地表沉降规律研究,结合中国中部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分级填筑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技术模拟软土路基填筑过程,分析填筑过程中地表沉降规律。实例分析表明:软土路基在填筑过程中,地表横向断面沉降规律基本呈"盆"状,最大沉降为26 mm,满足软土路基填筑地表沉降值的最大范围。该计算方法及参数的选取科学可靠,可以用来模拟预测类似工程施工过程,为软土路基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地铁站深基坑施工,对基坑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 通过对各参数实测数据的曲线拟合和数值计算得出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对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范围、沉降最大值及支护主体的最大水平位移,并把实测数据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经验估算值进行比较,验证经验参数对同类软土地区的实际工程适用性,对地表沉降规律提出了分段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补白     
软土路基分级填筑过程地表沉降规律王洪德,张立漫(大连交通大学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8)摘要:为有效解决软土路基填筑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确保路基填筑质量和安全稳定性,基于对软土路基地表沉降规律研究,结合中国中部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分级填筑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技术模拟软土路基填筑  相似文献   

6.
在软土地层中,针对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的地表沉降规律分析,对保证安全施工与控制地表沉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苏州地铁4号线软土地层为例,根据现场条件,设计监测断面,对比单洞与双洞施工的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是一个挤压、剪切与拉伸的过程,地表沉降量也随之增减;随着后行洞掌子面向前推进,先行洞地表土体纵、横向沉降量先增大和后减小;先行洞施工后形成的扰动圈,使得后行洞的地表沉降量始终大于先行洞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程序FLAC 3D编制计算程序,对软土排水固结沉降进行非线性流-固耦合数值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软土排水固结机理和沉降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沿土体高度方向,地表沉降量最大,沉降速率也较大,随着深度增大沉降逐渐减小,地表土体靠近排水井沉降最大,向远处逐渐减小,沉降分布呈曲线型;在深基坑附近渗流曲面...  相似文献   

8.
由于双线隧道存在复杂的耦合作用,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极为复杂,所以准确计算地表沉降较为困难。本文基于Peck公式和Chapman修正参数,考虑先行隧道的施工影响和双线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参数的经验量化,建立了双线隧道地表沉降的计算公式。此外,依托苏州市轨道交通S1号线工程,讨论公式在不同土层中的适用性及参数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双线隧道盾构施工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软土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应用本文修正公式计算得到的地表沉降值与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均较为吻合。修正公式考虑了双线隧道的位置信息,可以定量反映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该研究可为软土地区双线隧道盾构施工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某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深厚层软土的试验成果,分析了地基沉降规律、控制软土地基路基工后沉降的效果,以及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标准要求的预压时间.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高速铁路深厚软土路基上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真空预压法做为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沿海地区公路软土地基加固当中.为了研究真空预压法在深厚软土中的加固效果,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对采用真空预压加固公路软基的一个试验段进行了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表面沉降和水平位移的现场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现场取样和室内试验的方法,对加固前后的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对比发现,加固后地基土的力学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对真空预压法在南沙深厚软土中的应用提供了设计依据.图9,表2,参6.  相似文献   

11.
依托深圳市超大直径钢顶管清污分流项目,研究了复杂软土地层地表沉降规律﹒首先,基于现场地表沉降50组实测数据对Peck公式进行修正,推导出拟合函数表达式,并给出了软土地层地表沉降Peck曲线上限和下限解;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精细化模拟顶管施工动态过程,进行摩阻力、机头压力和土体弹性模量参数敏感性分析,总结出横、纵断面地表沉降失稳破坏区范围和影响参数临界值;最后,采用半解析-半数值法,确立了修正Peck公式各参数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修正后的Peck公式可准确预测复杂软土地层地表沉降,其地层损失率取值范围为0.130%~0.238%;地表沉降与摩阻力呈正相关,与弹性模量呈负相关;顶管摩阻力和机头压力临界值应分别控制在15 kN和0.2 MN;横向地表沉降扰动区范围为2D~2.5D,纵向隆起区分布范围为1.25D~2D;沉降槽宽度i与覆跨比(H/D)呈指数函数关系,Smax/g~H/D关系可用修正Clough公式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福州地铁1号线典型软土的工程性质及其影响,用电子显微镜进行了典型软土试样的扫描、X射线衍射分析及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基于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经验,就软土对地层环境影响进行了ABAQUS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软土是由含有较大孔隙的微团聚颗粒组成,不同放大倍数图像具有一定的自相似特征,试样含石英成分,工程性质较差;盾构隧道开挖20m后,沉降历时800d的地层沉降和管片应力符合工程实际,地表最大沉降达18.5mm,且没有完全收敛.  相似文献   

13.
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基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4年多的现场试验,对路堤填筑及预压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横向差异沉降、深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及深层水平位移进行了分析.采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使沉降大部分在填筑期和超载预压期间发生,且使卸载后再施工路面结构层时沉降速率仍然呈收敛的状态.在软土地基上修建路堤时,建议开展动态设计.后期横向差异沉降基本不会对通车产生不利的影响.超载卸载再加荷后,深层水平位移基本不增加.  相似文献   

14.
高攀 《工程与建设》2009,23(6):853-854,857
运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简要介绍了其加固机理及优越性。对某高速公路软基加固试验中的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等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能有效消除高速公路软基沉降,且满足高速公路软基稳定性要求。该结论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设计、施工和科研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各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的不足,应用Biot固结理论及ABAQUS软件,建立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分析模型.选取某实际公路试验段进行了真空值大小,塑料排水板打设深度、打设间距、透水性等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了软土地基在经过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后的加固效果及变形位移随各设计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各种设计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程度.基于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了各种加快软土固结沉降速率以及尽量减少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等的工程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盾构掘进对周边地表及建筑物沉降造成的影响,是软土地区盾构隧道安全施工和正常运营的基本要求.以深圳地铁16号线龙东村站—龙南站盾构区间粉质黏土层为背景,建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盾构掘进对地表及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右线开挖完,地表最大沉降值位于右线隧道中心线处,左线开挖完,地表最大沉降值也位于右线隧道中心线处;单线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均是单峰形态,双线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往往会呈现出双峰或多峰等形态;右线盾构开挖时,建筑物监测点沉降随盾构掘进过程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左线盾构到达建筑物监测点时,建筑物监测点逐渐开始隆起,在左线盾构通过后,建筑物监测点沉降值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软土地区城市中心区域基坑开挖对临近道路地表沉降的影响,围护结构顶部变形规律,内支撑轴力变化趋势以及内支撑对道路地表沉降和围护顶部变形的影响性状,以上海地区陶家宅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对该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垂直沉降,临近道路地表沉降,内支撑轴力进行信息化监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位于基坑中部位置的围护结构,其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及最终位移量都要比处于坑角位置处的围护结构相应的值要大,且二者差值较大。基坑临近道路地表在不同的工序下不是以单一沉降特征进行沉降,而是不同特征交替出现。由此可见:内支撑可较好的约束围护结构顶部变形以及道路地表沉降,在开挖时要缩短暴露时间及时加设支撑。基坑中部的变形及沉降均要大于角部位置处的变形与沉降,在施工时要对该位置做好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分析了真空及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机理,并介绍了固结理论、强度增长理论及沉降的各种计算方法,提出了软土地基固结计算时应考虑施工对土的损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的加大,基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基坑工程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在软土地区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上海地区基坑工程实例,在分析总结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变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Peck法按指数曲线拟合得出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变形,同时将支护结构变形诱发的地表沉降与实测沉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法对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预测和周围环境的损害预防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对以后的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软土地区基坑群施工遭遇深层承压水的问题,找出降水后的地层沉降规律.方法以上海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汉中路车站为工程背景,基于多层土地下水分布规律,利用岩土数值分析软件Geo Studio2007,对深层承压水降水的现场运行工况进行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基坑群深层承压水降水后水位分布及其引起的地层沉降规律,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论承压含水层的上覆土层是否发生压缩变形,与含水层上部相邻土层的透水性密切相关;基坑围护结构对于地表沉降存在隔断作用,表现为围护结构两侧地表沉降值呈现突变;相邻基坑围护结构有利于地表沉降的收敛,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地表沉降;基坑之间地表沉降呈现线性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