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运用遥感数据,以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多项Logit模型、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通过对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相较于其他3种模型,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能够减少选择性偏差,以及直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产生的混杂偏误,从而得到更为真实的保护效果。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的结果表明,建立保护区能够有效保护湿地,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建立保护区比不建保护区湿地率增加6. 18%。  相似文献   

2.
运用遥感数据,以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多项Logit模型、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通过对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相较于其他3种模型,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能够减少选择性偏差,以及直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产生的混杂偏误,从而得到更为真实的保护效果。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的结果表明,建立保护区能够有效保护湿地,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建立保护区比不建保护区湿地率增加6.18%。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14至21日,我们对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的代表类型进行了调研,共走访了5个自然保护区(三环泡省级自然保护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饶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2个国家湿地公园(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对三江平原湿地有了整体的认识.其中,我们对"退耕还湿"政策的实施情况最为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江苏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格局、生境质量变化情况,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8年5期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InVEST模型,研究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以及生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对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退化程度和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2000—2018年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明显,主要是其他建设用地向水库坑塘的转变;研究期内盐城自然保护区生境退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且保护区内中度退化和高度退化的区域面积持续增加;生境质量指数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且高生境质量的区域面积增加。【结论】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频繁变化导致生境退化程度加深,但总体上保护区的生境状况逐渐改善,因此进一步优化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遏制土地利用类型的频繁转变,成为提升盐城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影像spot数据、矢量专题数据以及野外实测数据提取2012年植被覆盖信息,对研究区现状进行调查.湿地植被分布与水位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利用DEM把研究区分为三个地貌类型区,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确定湿地植被的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6.
赵洪民  陈翔舜  郭鹏 《甘肃科技》2007,23(8):4-5,26
系统阐述了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内湿地保护和利用面临的问题,提出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制定区域保护计划、正确处理湿地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加强宣传增强保护意识等一系列措施,以期为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0年、2010年Land TM/ETM数据,建立研究区域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分析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格局变化.运用ALOS(2.5 m)的高分遥感卫片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分析研究区域内的人为活动干扰情况,整体评估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效果,评估结果表明:10 a 间研究区域内生态系统格局变化较小,对珍稀动植物及其生境的影响甚微,人类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且主要分布在实验区,2000至2010年期间,十八长峡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工作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8.
 2012年2月2日,“国际湿地保护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评价”,介绍湿地保护方面最新研究成果,也展示了中国湿地保护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9.
选择洪河保护区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域,充分利用历史图件、遥感资料和GIS技术反映保护区及其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并对保护区内湿地景观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1983年以来,洪河保护区周边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活动导致了湿地面积以60 km2/年的速度减少;(2)保护区内湿地景观多样性降低趋势明显,表明原有的保护区与周边之间明显的景观生态联系因土地利用变化而被强制割断;(3)保护区周边湿地景观严重破碎化以及土地排水活动是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变化的根本原因;(4)恢复保护区周边一定面积的湿地,维持保护区与周边区域适当的景观连续性,恢复保护区基本水文条件是维护保护区自然保护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洪河湿地退化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及各指标权重,进而用综合指标法对洪河湿地退化进行评价和退化分级。结果表明:洪河湿地退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气温、大气降水量、湿地水质、湿地水量、水利工程建设和农场建造,其中水利工程建设与农场建造所占权重最大,分别为0.239与0.339;2014年洪河湿地周边各农场退化等级均为Ⅳ级,退化程度高,处于重度退化且有向极度退化发展的趋势;同年,洪河湿地保护区内综合评价指数降至0.811退化等级降为Ⅱ级,为轻度退化。为减缓湿地退化速率,应杜绝洪河湿地内耕地及排干渠扩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相结合的3S技术在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与评估过程中的应用,并证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以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3S技术获取2006—2015年间3个时相原始的遥感影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建立数据库,提取湿地信息;结合实地观测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纠正;根据各项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对研究区湿地的生态系统的湿地面积变化、空间分布变化、植被覆盖率变化、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 3S技术实现了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部分范围的湿地生态系统近10年的动态监测,得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提高了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结论利用3S技术可以实时、全面地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是对湿地进行保护和管理高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渤海湾西岸、天津东部地区,范围跨越津南、汉沽、大港、宁河、塘沽等区县,总面积为9.9万公顷。保护的对象是贝壳堤、牡蛎滩和七里海湿地。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是古海岸变迁的极其珍贵的海洋遗迹,是研究全新世以来  相似文献   

13.
夏思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510-3513,3518
针对目前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的现状,通过对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影像解译,得到湿地景观分布的矢量和栅格图;在ARCVIEW 3.3平台下进行空间分析,得到各种湿地景观类型的统计面积和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并分析了湿地面积变化成因及景观类型转换关系,最后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广西科学》2013,(4):306-306
日前,由中央电视台主办、历时近半年的“美丽中国·湿地行”大型公益活动落下帷幕。北海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荣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国家海洋局王飞副局长为其颁发了奖杯。这次活动,北海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从全国41个国际重要湿地、400余处国家湿地公园、550余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十大魅力湿地”。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兴起“湿地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双赢目标,已经成为长三角各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湿地正在长三角各地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目前,上海市已将湿地保护立法列入全市5年立法计划中,有关部门正积极为立法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江苏省,当地政府正抓紧在适宜地区建立一批国家、省、市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尤其对生态地位特别重要或受到严重破坏的自然湿地,将划定保护区域,实行严格有效的保护,对已列入国际或国家重点湿地名录的重点湿地将全部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江…  相似文献   

16.
李海洋 《科技资讯》2011,(30):29-31
双台子河口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河口湿地,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本研究综合利用GPS、RS、GIS技术,采用目视解译法对研究区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图像进行了解译,实现了湿地识别、类型划分、面积值计算等功能,初步建立了凌河口湿地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EGF、IGF-Ⅰ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量的EGF、IGF-Ⅰ,观察其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并确定成熟液中添加这两种生长因子的最佳浓度.在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液中分别添加1 ng/m l、10 ng/m l、50 ng/m l、100 ng/m l、200 ng/m l的EGF,10 ng/m l、50 ng/m l、100 ng/m l、150 ng/m l、200 ng/m l的IGF-Ⅰ,分析成熟培养22 h后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发现添加有EGF实验组的成熟率分别是36.73%、42.18%、56.18%、53.67%、56.50%,同对照组相比都较对照组的成熟率(34.04%)高,且50 ng/m l、100 ng/m l、200 ng/m l实验组的成熟率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IGF-Ⅰ实验组的成熟率分别是38.46%、46.94%、58.73%、55.00%、58.70%,50 ng/m l、100 ng/m l、150 ng/m l、200 ng/m l都较对照组的成熟率(38.60%)要高,100 ng/m l、150 ng/m l、200 ng/m l实验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将50 ng/m l的EGF、100 ng/m l的IGF-Ⅰ共同添加在成熟培养液中得到的成熟率为75.00%,同对照组(36.54%)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EGF、IGF-Ⅰ会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这种作用将达到饱和,其最佳作用浓度为50ng/m l EGF、100 ng/m l IGF-Ⅰ.  相似文献   

18.
以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分析了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面积适宜指数、外来入侵指数、开发干扰指数以及生态保护状况分级和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近40年来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在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及变化,探讨我国现阶段丹顶鹤的就地保护状况,分析丹顶鹤分布变迁的可能原因,为今后丹顶鹤的保护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1976年《中国鸟类分布名录》中记述我国丹顶鹤的分布情况,通过文献查询、部门咨询等方式,系统搜集丹顶鹤的历史分布资料,将分布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类,分析丹顶鹤繁殖地、越冬地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比较不同时间阶段丹顶鹤保护区的就地保护成效。结果 自1976年以来,我国丹顶鹤新的分布地在多个省区逐渐增加,截至2019年,有丹顶鹤分布记录的自然保护区达119个,分布在16个省区,丹顶鹤繁殖与越冬分布界限也发生了改变。其中,丹顶鹤繁殖分布区由以往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区域转换为现在集中分布的繁殖地所在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分布区由以往长江中下游的多地分布转换为现在的三地分布,即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全国已建立57个丹顶鹤保护区,国家级、省级、县市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分别为30、18、9个,各占总数的52.6%、31.6%、15.8%。结论 近40年来,我国丹顶鹤种群的新分布时有报道,其分布现状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推测,人为因素的干扰与自然气候的变化是导致丹顶鹤分布变迁的主要原因,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其他突发事件也共同影响着丹顶鹤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以14个秦岭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00、2007、2010、2015、2020年的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等多源数据,分析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内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等生态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1)2000-2020年,14个秦岭保护区内林草地面积占比由92.77%增长至94.50%,2020年核心区内林草地面积达到99.14%;2)2000-2020年,保护区内产水量与土壤保持功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生境质量则是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过程,生境质量较产水量与土壤保持功能更易受到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3)汉中朱鹮保护区内存在较大面积的耕地与湿地,致使其功能的大小与变化略有不同.其余保护区虽在研究时段内出现过被破坏、侵占的情况,但截至2020年已基本恢复.秦岭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随着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保护区内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常态化做好监测与强化管控仍需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