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吴艳霞  罗恒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2):1176-1185
我国经济目前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则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增长极,本文将自然界生态安全的概念引入文化产业生态系统中,研究区域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发展问题。在综合考虑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及警情评判标准对陕西省2010—2016年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2017—2020年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安全演化趋势进行动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RBF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的用于区域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安全发展预警分析,拟合精度较高;2.2010—2016年,陕西省文化产业生态系统整体生态安全预警指数将呈波动趋势,但在未来会达到安全状态;3.根据未来趋势预测结果,陕西省文化产业生态系统中"产业竞争力"子系统预警指数将呈上涨趋势,"产业环境"子系统安全预警指数呈略微下降状态,"系统成长能力"子系统安全预警指数呈U型状态,在略微下降后会有较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动态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建立前后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人类有序活动、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以确保流域生态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1999~2009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呈先下降后逐渐回升好转最后又下降的趋势,2005年和2008年是两个转折点,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状态处于风险型和恶化型之间.  相似文献   

3.
以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对生态建设水平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工具探索生态建设水平的时空集聚特征和时空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指数、土壤生态指数、大气生态指数与生物生态指数持续上升,生态建设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性,靠近上游地区的中游省市向低高集聚区转变,邻近下游地区的中游省市向高低集聚区转变.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指数热点区域集中在中上游地区,逐渐由上游地区向中游地区扩大;冷点区域集中于中下游地区,逐渐由中游地区向下游地区缩小.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政策背景下,研究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安全及其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SR概念模型构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采用集对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城市群生态安全空间异质性及聚集特征。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受城市化的影响,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较显著的空间差异,其空间分布特征为中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生态安全水平显著低于外围区域,外围区域对于中心区域形成一个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关系,生态安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负相关状态;生态安全在城市间呈现"低—高"或"高—低"集聚态势,生态安全较高的城市趋于和生态安全较低的城市相邻,呈现互补空间格局。这一空间分异和聚集特征对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大湾区的未来生态规划、城市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具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民航系统安全运行状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选取能够反映民航安全综合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飞行事故万时率,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和仿真验证。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神经网络方法能较准确的预测出民航的综合安全状况,而相比于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垫江县生态安全状况,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模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可拓云模型建立了区域生态安全预警模型。评价垫江县2005-2015年的生态安全,并对其2020年的生态安全进行预警。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垫江县总体生态安全水平较高,2008-2010年、2012-2015年皆处于蓝色预警状态,但发展趋势呈下滑状态;(2)在影响垫江县生态安全的指标中,人均GDP、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投入强度、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的变化最为剧烈;(3)预测2020年垫江县的生态安全处于为黄色预警状态,人口和环保投入强度将成为影响垫江县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可见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能为垫江县的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对垫江县生态安全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农业区内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以河南省周口市为研究区域,基于人与耕地相互作用机理,运用改进的PSR模型构建适用于研究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01-2013年间全市及下属10个县区的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周口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变化且安全值相对较低,相应的安全等级也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的倒"U"型发展阶段.(2)从空间尺度上看,各县区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安全和较安全区主要集中在周口市的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并随着安全状况的变化向东部、北部扩展或缩减;临界安全区的分布变动幅度较大,但主要集中在周口市北部、东部和南部6个县区;较不安全和不安全等级仅在2001年和2003年有所分布.2001年较不安全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项城和沈丘,但随着环境的继续恶化,到了2003年,该分布范围蔓延到了东北部的郸城和鹿邑,并且项城沦为了研究期内唯一的不安全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PSR模型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框架,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塔里木河流域2005—2015年生态脆弱性,分析其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2005—2015年生态脆弱性指数平均值为0. 538,处于重度脆弱Ⅲ级;生态脆弱性持续增加,综合指数最小值为2005年的1. 14,2009年到达一个峰值3. 07,2015年达到最大值3. 69;各地区的综合指数都处于2~3范围,总体呈现由西向东递增趋势,流域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呈现西低东高状态;研究时段内高度脆弱地区的脆弱性增加显著,而低度脆弱地区脆弱性变化不显著,处于中间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晋江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05和2013年三期SPOT遥感数据,在定量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及土地覆被变化的基础上,参考P-S-R模型框架,从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选取19个评价指标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研究区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定量评价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结果显示:2000—2013年晋江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上升期,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呈现极端非平衡"涨势"状态,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呈现"落势"状态,规模趋于缩减趋势,使晋江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土地覆被状况及宏观生态状况越转越差;13年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0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619,安全等级为Ⅳ,处于风险级(中警状态);2005年上升至0.741,安全等级为Ⅲ,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2013年又下降至0.674,虽仍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受人类活动干扰,滨海湿地日益突出的生态问题已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明确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趋势至关重要。笔者对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和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为湿地的有效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趋势的准确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DPSIR概念模型, 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等5个层面选取46个相关指标构建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基于遥感数据、湿地监测数据、地理辅助数据、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获取各指标数据。分别对正负向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加权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的正负理想解。根据各指标与理想解之间的距离,计算贴近度,即生态安全值,并划分为安全、比较安全、预警、脆弱、极度脆弱等5个等级。分别计算2000、2005、2010及2015年的生态安全值,使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20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根据熵值法改进的TOPSIS模型计算得到杭州湾滨海湿地在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413、0.382、0.287和0.582,安全等级由预警等级恶化到脆弱等级,又恢复到预警等级,呈下降后上升趋势。熵值法计算的指标权重表明,湿地保护率、景观多样性指数、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气调节、长效机制构建、固碳、文教科研、人口增长率、旅游休闲、人均GDP、工业废气排放量和水源涵养是影响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杭州湾滨海湿地的DPSIR模型中,“驱动力”一直处于预警状况,但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安全状态恶化到极度脆弱状态,“状态”不容乐观,从比较安全恶化到极度脆弱后好转,处于脆弱状态,“影响”基本处于预警状态,当地对湿地生态安全的“响应”从无到有,并稳步提高,有效地改善了滨海湿地整体生态安全状况。通过灰色预测模型 GM(1, 1)预测得到 2020 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值为 0.697,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结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快和污染负荷加剧,导致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恶化; 随着政府及民众对湿地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环保投入资金增加,构建了湿地保护长效机制,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改善,但仍处于安全预警状态。随着湿地保护力度增加,预计2020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将进一步好转,提升到比较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1.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基于景观形态与生态过程耦合机理,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风险响应,可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系统模式。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以2000、2005和2015年3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利用GIS和GS+软件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采样和空间插值,得到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图,进一步分析景观生态风险效果及其表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降低,分离度减少,优势度不断增加;2000年流域以较低、中等生态风险区为主,高风险区分布于流域西北部的河流尾闾区,2005年较低和中等风险区范围扩大,生态环境整体呈现好转趋势,相较于2005年,2015年高风险区范围显著扩大,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的下野地垦区,较高风险区有向东部延伸的趋势;2000-201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呈降低趋势,高等级向低等级生态风险转移的面积远高于由低等级向高等级生态风险转移的面积。因此,应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改善与治理退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重庆市城口县2005—2015年的生态安全水平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基于DPSIR框架模型,选取19个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计算权重,计算得出城口县在研究期间内逐年的生态安全指数。【结果】研究初始阶段工矿业污染导致城口县生态安全状态处于重警状态;研究中期,城口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安全状态恢复至临界水平;研究末期城口县生态安全经过不断恢复整治,总体处于良好状况。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是:负向影响的压力因子研究期内逐年降低,共下降了64.72%;正向影响的响应因子在研究期内波动上升了235.17%。驱动力因子、状态因子及影响因子也呈波动上升趋势。【结论】2005—2015年城口县生态安全值从0.236 5升至0.812 1,由重警状态转为良好状态,对同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恢复整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学》2017,(3):407-412
基于2004年、2008年和2015年3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对豫南丘陵山区的土地利/土地覆盖变化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源数据构建了"隐患―状态―免疫"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未利用地、水域面积明显减少,建设用地、耕地面积持续增加;2研究区内各个区、县的土地生态安全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呈现出总体好转和局部恶化的不平衡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重点生态系统功能区是位于内蒙古地区维护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本文基于气象、遥感数据,运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15年浑善达克防风固沙功能区生态系统结构与防风固沙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6年间各生态系统间转换强烈,以草地生态系统转出为主,2005年之前主要向农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转变,2005年以后得益于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和禁牧封育等措施,主要向草地、森林生态系统转变.研究区以微度和轻度土壤侵蚀为主,风蚀情况整体好转.农田生态退耕、荒漠化程度减轻、草地质量提高等生态系统转换有益于提升防风固沙功能.同时,也揭示了该功能区内生态退耕对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影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掌握土地生态时空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对加强土地生态管护、制定差别化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并构建基于理想点的土地生态状况评价模型,综合运用动态变化度、灰色关联度等方法,以村级尺度为评价对象,对宁夏盐池县2009—2017年土地生态状况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子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宁夏盐池县研究期内土地生态变化空间分布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宜居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进行生态宜居城市评价,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民生方面,构建城市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物元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贵州省贵阳市2005~2015年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5~2015年,贵阳市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从"不宜居"到"理想宜居"的发展转变,但2015年"理想宜居"等级不稳定;制约贵阳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城市道路面积不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低,对生态环境的改造与保护投入不足。物元模型不仅能够得到研究对象的综合质量信息,还可以揭示单项指标的分异信息,适用于生态宜居城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明确滨海湿地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对于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5年至2015年5期遥感数据分析杭州湾滨海湿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结合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995—2015年湿地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景观格局变化较大,其中建设用地增量最多,水域面积持续下降,大量沿海水域滩涂被围垦转换为其他用地类型;2)研究区总体生态风险呈好转趋势,但局部地区生态风险仍然居高;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区面积持续下降,分布呈现不断向海域推进趋势,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面积上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中部;3)研究区各时段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并在空间上聚集.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景观类型较为单一、人为干扰小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城镇化较快的西南地区和围垦速度较快的沿海区域.热点和冷点的分布与研究区区域地理环境具有较高的耦合性,整体生态风险地域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以为杭州湾滨海湿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一直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热点。本文针对重庆直辖以来的土地资源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建立土地资源的"P-S-R"模型,由"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系统"构建的24个正负向指标组成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重庆市2003—2011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经历了急速恶化后缓慢改善的过程,呈现出逐渐好转的趋势。总体来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要改善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状况,本文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加强保护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陕西省人才资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SVM方法构建了陕西省人才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并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表明: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的SVM回归方法比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是经济增长预测研究中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城市旅游竞争力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中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经济发展、环境支撑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构建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15年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BP神经网络动态激励模型、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动态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中部地区旅游竞争力持续呈现出一种非均衡发展态势,省域内差异是影响总差异的关键因素,其中湖北省的内部差异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在空间相关性视角下,中部地区旅游竞争力从整体上看不存在集聚现象,但从局部上看,低高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鄂州、黄石、咸宁、孝感和景德镇,低低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漯河、安阳、周口、商丘、蚌埠、淮北、大同和亳州,高低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