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福州城为例,运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收集方志、笔记、文集等地方文献,以及田野调查,指出特殊的自然环境、闽江木材贸易的兴起是福州火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随着商业发展、人烟辐辏,福州火患日益频繁,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导致埠际贸易衰落,而且深刻影响地域民俗信仰、大众心态、民间组织等诸多方面,铸就闽都文化的地域性,从而从新的视角,勾勒环境、灾害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代以来各个时期土地制度发生了巨大变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启示:土地制度历史的变迁反映了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土地制度与时俱进才能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面前,分析当前土地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土地问题解决的思路对于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0月15~17日,桂子山上桂蕊缤纷,幽香四溢,第4届“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在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行。此次会议南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和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与会的硕七和博七研究生共40余人,其中港台地区研究生20余人,大陆地区研究生近20人,共提交论文41篇。港、台知名学者张忠楠、胡春惠、李谷城、张哲郎、周惠民、张力、刘维开、林维红以及大陆知名学者章开沅、冯天瑜、刘志琴、朱英、严昌洪、陈锋等均与会致辞或主持报告会。会上,研究生们充分表现了青年人的学术自主性与创新性,给一向被视为“老气横秋”的史学界吹来了一股清新之气,显示了历史学这一古老学科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近代历史传承与当代乡村发展小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产业形式、空间结构和社会主体三个视角,明确指出了乡村社会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以来的对外开放,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已经历了150多年的曲折历程。回顾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对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速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很有现实意义。中国在明朝中后期开始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清朝初年,清政府厉行海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后,1685年才允许商民造船出海,并指定澳门(后改为广州)、漳州、宁波等地对外通商。后来西方殖民者在中国进行非法活动,清政府从消极方面采取防范措施,1757年关闭广州以外各…  相似文献   

6.
铁路与近代中国城镇变迁李占才中国铁路的诞生,比西方晚半个多纪世。但是,自从1881年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以后,铁路便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驻足,缓慢延展,到1949年全国铁路总长度达26900公里(不包括已拆除的铁路和部分专用线)。...  相似文献   

7.
法律移植以理解为前提 ,理解是视域的融合 ;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难与近代以来西方法律制度的视域融合 ,因为二者有着实质性差异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中国培植近代以来西方法律制度所需要的文化生态环境———商业社会。  相似文献   

8.
论证了近代以来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医衰落的必然性和中医大难不死的必然性,以及随着新文明转型的到来中医复兴的必然性,进而分析了中医复兴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教师的称谓随着时代变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中“教习”到清末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教员”;从建国后的大中小学校中的“老师”,到文革中被批斗的“臭老九”,教师称谓同社会发展密切相连。对近代以来,教育中存在的“教习”、“教员”、“老师”、“臭老九”、“先生”等称谓进行梳理,探讨它们的来历及发展演变过程,对于加深教师称谓的了解,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受到关键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转移的综合影响,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内在逻辑和特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历程的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主要经历了制度变迁生成、制度变迁启动、渐进性制度变迁和断裂性制度变迁4个阶段。受自我强化的学习效益、高昂的制度退出成本和制度转换的适应性障碍等路径依赖因素影响,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呈现渐进式和断裂式交织的改革特征。高考大扩招之后的质量问责意识觉醒和基于管办评分离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引入是制度变迁的两个关键节点。经过诸多的改革突破和制度重构,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从政府强势主导到社会组织、高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化评估制度新格局。面向未来的发展矛盾转型,推进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应紧抓制度变迁关键节点,加快构建基于法治的多元化评估制度;重视制度变迁的理念共识,凝聚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合力;加强评估制度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对话,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评估话语体系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使原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传统角色为中心的角色文化受到冲击。为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提供了契机,同时,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按照国内政事、外交事务、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安全生活五大类叙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线索。对中国共产党在这三十年中应对突发事件的方式方法作了概括:第一是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越来越置于法制化的轨道,第二是突发事件的消息、过程越来越透明化、公开化,第三是突发事件的处理越来越融入国际化的潮流。还分析了新时期中国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特点:第一,经济危害性越来越大;第二,群体性事件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第三,涉及边疆稳定、部分地区民族关系的突发事件从公开的数字来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最后,分析了中共处理突发事件方式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内政事、外交事务、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安全生活五大类叙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线索。对中国共产党在这三十年中应对突发事件的方式方法作了概括:第一是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越来越置于法制化的轨道,第二是突发事件的消息、过程越来越透明化、公开化,第三是突发事件的处理越来越融入国际化的潮流。还分析了新时期中国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特点:第一,经济危害性越来越大;第二,群体性事件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第三,涉及边疆稳定、部分地区民族关系的突发事件从公开的数字来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最后,分析了中共处理突发事件方式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治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建国后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历程的梳理,笔者认为国家政权(主要是乡镇政府)、乡村精英和农民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乡村治理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农村传统的连续性比那些明显的变化更基本。中共和基层政权是相互影响、融合乃至转换互动的关系,民间传统的运行方式、民众的传统心态、民众的行为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共产党的政策,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极大地影响着中共政权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学科发展有赖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更离不开学科建制的形成和发展。学科建制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组织基础、人员保障和物质条件,是学科发展的"助推器"。近代中国民族学学科是地道的舶来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也是其学科建制肇始、初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近代民族学学科建制的过程表现出如下特点:从人才培养向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不断扩展;与人类学和社会学难舍难分、共同发展;学科外来性与本土化并存等。近代民族学学科建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我国当下民族学学科在目标导向、路径选择以及与社会学、人类学关系的处理问题上有一定的借鉴和思考价值,即民族学学科发展的目标导向是问题研究还是理论建构;民族学学科发展的路径是"由内而外"还是"由外而内";民族学与社会学、人类学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分而治之"还是"开放融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形成发展于19世纪后半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旧中国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大工业化纺织生产在中国诞生和形成的历史。探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原因、特征,对中国纺织工业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是近代纺织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同时,对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地位的正确认识,对我们今天的工业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法艺术在封建社会有辉煌发展和繁荣的历史,但近代以来总体上呈衰落状态,在现代社会发展面临一定危机。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情感载体,生存空间在将来比较乐观。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的历史由中古进入近代。在欧洲,好些国家的近代臾是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同时开始的,而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情况却是如何呢?中国是否也要进行一次象他们那样的资产阶级革命?也要象他们那样通过资本主义走上振兴之路呢?历史的道路亟待人们去抉择。 (一) 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起,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又先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纺织史就是大工业化纺织生产在中国诞生和形成的历史。早期官办纺织企业没有脱离封建管理体制,只起了带头作用。抗战胜利后的国有企业,则开创了市场经济中,国有垄断大集团的新局面。民族资本企业具有二面性。在华外资企业的发展,是世界范围纺织生产力由发达地区向后进地区扩散的表现。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成长有下列历史规律:(1)空间上自发达地区开始,逐步推向后进地区;(2)时间上由大众化,低档次产业领先,逐步向较高档次推进;(3)技术决定经济效益,效益决定市场占有面和专业的兴衰;(4)安定而方便的外部环境为发展纺织生产所必需;(5)发展总规模只受国内外宏观市场需要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