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九歌》的意象就其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形态来考察,可概括为四类,一曰雄奇壮丽,二曰绚丽璀灿,三曰空灵飞动,四曰缠绵悱恻。  相似文献   

2.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九歌”基础上写定的,可以认为是屈原所作或创造的。《国殇》是为牺牲的楚国将士而举行驱鬼活动的主祭歌。《国殇》以外的《九歌》其他篇,主要是表现对九位天神地祗的恭敬,赞美和依恋,《九歌》中的神,巫,人,鬼关系,就是一个由人和巫迎请神祗,送行鬼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楚辞是继《诗经》在诗学史上的又一次进步,奠定了诗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屈原书楚语、做楚声、记楚物,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他的作品是楚辞作品中的经典,直接影响了汉代赋体的产生和兴盛.《九歌》作为典型的反映楚地文化和楚辞艺术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九歌》就诗节而言因对称而大体一致,就诗行而言则又是参差不齐的,这样,在节奏上也就构成了既具匀称美,又不乏错落美。《九歌》的韵律也是丰富多姿、不拘一格的,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旋律美。  相似文献   

5.
屈原何以作《九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屈原《九歌》中的爱情描写扑朔迷离,对于其爱情描写的读解争议颇多。我们应从3个层面来理解《九歌》的爱情描写:《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交感巫术意识的体现,是以男女情爱来敬神娱神的描述;《九歌》的爱情描写是用“男女比主臣”的比兴艺术手法,来抒发个人哀怨之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九歌》是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它脱胎于楚国的民间巫术祭歌,经屈原的加工改造而成。《九歌》中描绘的山川景色和风俗民情,最能体现楚文化奇异绚丽的特点。屈原在《九歌》的创作中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九歌"之名实际上是古代神曲乐名,虞夏时的燕飨之乐;《九歌》祭祀的诸神中有许多为中原特有的神祇;重点继承的是《诗经》中《国风》的爱情主题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在艺术手法上,沿用了《国风》的比兴寄托,注重人物心理描写以及直接化用其中的句子等。由此可见,《九歌》实乃屈原将中原文化和楚文化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对<九歌>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对其所作的政治经济背景下的阐释.如从宗教文化角度考察,<九歌>体现了楚人的天神崇拜意识,是楚人宗教情感的审美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对《九歌》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对其所作的政治经济背景下的阐释。如从宗教文化角度考察,《九歌》体现了楚人的天神崇拜意识,是楚人宗教情感的审美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东皇太一>庄严肃穆、雍容富丽、热烈虔敬的艺术风格,极具感染力.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东皇太一"至尊的神性.首先从祭祀仪式的特点来观照"东皇太一"的神性,然后从"太一"的称呼上来分析其至尊的神性,最后从"东皇"这个称呼以及它与"太一"相结合的角度再进一步来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西方式插花的历史渊源、特征、创作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西方式插花的外形为几何图形、形体高大,色彩丰富而和谐,适合于摆放在宾馆的大厅、会议厅、客厅等礼仪性的场合,表现出热情奔放,喜气洋洋的气氛。  相似文献   

12.
屈原《九歌》,近人多以为其中有对唱。《九歌》中到底哪些篇是对唱,哪些篇是独唱;哪些诗句是男唱,哪些诗句是女唱;哪些诗句是巫唱,哪些诗句是神唱;对唱是巫与神的对唱,还是神与神的对唱,抑或是主巫与群巫的对唱;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定,纯粹“以意为之”,没有什么客观标准。事实上,《九歌》本是祭歌。祭歌中所反映的全部乐神活动,都是由巫师执司其事的。巫师在祭祀鬼神时、一身二任,既代表他(她)自己,又装神弄鬼.诡称鬼神已经附体,代表着鬼神。同样的,巫师所唱的祭歌,则时而以巫师的口吻唱,时而又以鬼神的口吻唱,但都出自巫师一人之口。作为祭歌的《九歌》,正是巫师的独唱或合唱(独唱者一人而兼神、巫两种角色),而不是男与女、神与巫或主巫与群巫的对唱。  相似文献   

13.
清代<楚辞>研究仅次于<诗经>研究,楚辞学在清代几乎是一门显学.但是,真正开启清代楚辞学研究新领域的学者当数蒋骥.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以以史证诗;树立作品的整体观;突破说经之陋习;考证严密、持论公允的特点,确立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诗经》的艺术范型,是《诗经》艺术手法的基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艺术符号系统,是先民在充满矛盾的人生中开放出来的心灵之花,是他们心灵世界的自觉表达,承载着民族的情感、精神、气质、心理等内在的东西。本文阐述《诗经》4类13种艺术范型以及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以期对诗词艺术手法和内部结构,对民族心灵发展史以及《诗经》的美感效应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诗经》与《楚辞》是沿着不同轨迹独立发展的产物。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使可以发现诸多因革的痕迹,从诗歌的形体要素上讲,从《诗经》到《楚辞》,展现出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因革趋势。  相似文献   

16.
《楚辞》作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奇葩,文风华艳奇瑰,感情激越昂扬。屈原的坎坷身世与不幸遭遇引发的哀时伤世之感、楚地凄幽山水及其缠绵悱恻传说、楚声遗韵之影响形成了《楚辞》悲剧性的诗学特征。而这种审美特征通过将客观物象渗入主观情感、营造幽怨惆怅的意境等艺术手段来实现,体现了《楚辞》诗歌情景事理交融的哲思美,从而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与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7.
《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时期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塑造女性形象上有明显的审美差异,表现在审美形态、人物性格和表现手法等各方面。这种差异与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等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描绘了大量的动植物,这种寓情于物文学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灵光初现,而是昆虫文学萌芽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文学意象入手,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再现《诗经》中昆虫的文学图谱,理顺《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结合先秦社会的政治、经济格局,并进行文学形象的分析,从而得出中国昆虫文学萌芽于《诗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完善的艺术表现是歌曲演唱的最高境界,科学的发声方法,较高的艺术素养,丰沛的情感投入以及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是达到这个境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具有神仙特点的诸多因素———不仅萌发着向往神仙的思想,更有意味的是《诗》中已经出现了“神”字与“仙”字,“仙”正慢慢地向“神”靠近,而且,神仙形象已经可见。这表明神仙在《诗经》的时代已经萌芽和开始形成,并且成为后来神话形成的基础和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