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旧路拓宽改造升级设计中,新路平面线形设计、新老路基纵向接缝处理、新老路面处理、涵洞加宽处理及老桥加固等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纪文君  韩迎吉 《科技信息》2009,(33):T0305-T0305,T0333
在旧路拓宽改造工程中,如何有效的利用原有旧路堤,使改造工程造价低,工期短,从而达到高效,一直是道路工程界积极探寻的课题之一。新老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新老路基密度不均匀问题、新旧路基结合部薄弱带的处理问题是旧路堤利用中必须处理的三个关键技术问题。在近几年的旧路改造中,我们引用强夯法施工。对老路堤直接强夯.使原老路堤土体得以压实致密,以便达到现行规范所要求的压实度;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混凝土公路改造为城市沥青道路时,新老路基结合部裂缝如何防止、怎样防治路面反射裂缝以及路面排水怎样处理的难题,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软弱地基上旧路加宽主要的技术难题是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并保证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避免道路通车后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等病害。本文介绍加宽工程的路基综合处治设计。着重论述软弱地基处治、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的方法,为其他旧路加宽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拓宽路基软土工程特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新老路基各试验断面软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开展了新老路基软土室内三轴剪切试验和直剪试验,并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老路基经过多年的运营产生了固结变形,其固结程度与力学性质好于新路基,表现在老路基软土的抗剪强度稍高于新路基对应位置,粘聚力高于新路基,但内摩擦角则相对低于新路基;由直剪试验求得的软土粘聚力普遍小于由三轴剪切试验求得的软土粘聚力,内摩擦角则相对较大;建议在考虑新路基的软基段的处理方法时,采取比相应段原有老路基的处理方式更为刚性的处治对策,更加严格地控制新路基沉降和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公路改建中新建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而引起的纵、横向裂缝等病害及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处理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公路改建工程试验段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采用土工格栅处理新老路基结合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新建路基以边载的形式作用在老路基的两侧或一侧,新老路基的拼接结合,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新老路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主要以新路基对老路基的影响为主,但反过来老路基的工程现状也会影响新路基的工程特性,本文着重研究新老路基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变形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新老路基结合部如何有效处理问题,尤其是针对局部高填方土路基段,如何解决由于新路基的自然沉降量相对大产生局部出现较大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影响了路基的整体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了"类抗滑桩注浆"处理技术.介绍了该技术应用的技术特点和有关参数的设计,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新路基的自然沉降量,增强了新老路基的结合力,大大提高了高填方土路基的稳定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旧路改造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研究采用土工网处治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差异沉降,在工程试验上,以安平公路一段作为试验段,进行现场观测,应用有限元分析新路基填土加筋后路基的沉降,与实测数据比较,还研究了铺土工网与不铺土工网路基顶面的沉降。  相似文献   

10.
扩建工程中加宽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最主要方面是处理好新老结合部质量,预防纵向裂缝出现。本文根据S231兴泰公路扩建工程的施工实践,就如何进行加宽新老路基结合部质量控制,预防纵向裂缝出现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霍亚军  郑格侠 《科技信息》2009,(31):I0309-I0309
老路改造中,新老路结合的处理是工程施工的难点和要点。由于新老路之间的结合部存在着道路施工时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地基因固结程度不同和路基因压缩程度不同而产生的新老路堤沉降差异,进而导致结合部路面出现裂缝、破损、高差、行车不舒适等现象,影响公路安全并造成服务水平的降低。此外,软土地基上新老公路的拼接还可能引起路堤的失稳和滑坡。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高速公路加宽建设中路基的加宽部位对于原有基础在竖向变形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塑性有限元方式定性分析其作用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新路基同老路基衔接处理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对纵向裂缝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高速公路的改扩建过程中,由于路基拓宽,新老路基结合引起的路基路面变形、开裂问题十分普遍,对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工程的主要病害和破坏机理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指出新老路基之间的不良结合和不均匀变形是最根本的原因,讨论了新老路基结合部的处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拓宽路基荷载下管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拓宽路基荷载下管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征及采用管桩处治技术缓解地基差异变形效果,开发土工构造物变形测试系统,升级传感器电测手段,建立与实际应力相符的离心试验模型,并借助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新老路基表层和管桩复合地基变形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管桩处理能够快速控制软土地基的沉降,进而有效缓解拓宽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新老路基的沉降量对路堤高度的变化比较敏感,路堤填方高度变化会带来较大的地基沉降量的变化;路堤填方高度越小,管桩对于减少新老路堤变形的作用就越明显;在拓宽路基荷载的作用下,管桩复合地基最大沉降值位于拓宽荷载的形心垂线处。  相似文献   

15.
孙铁军 《科技资讯》2008,(14):56-56
在旧路拓宽改造工程中,如何有效的利用原有旧路堤,使改造工程造价低,工期短,从而达到高效,节约的目的一直是道路工程界积极探寻的课题之一。本文就通过对强夯技术的机理、强夯地基加固新老路基拼接的施工工艺以及地基土加密过程研究,对强夯技术在旧路基工程中的使用做了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路基拓宽不均匀沉降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燕 《科技信息》2010,(35):185-186
路基不均匀沉降是造成路面结构破坏的重要原因;路基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变形的不协调可能造成路面不均匀沉降;通过不均匀沉降监测实例说明了观测方法,以及由监测数据揭示了新老路基沉降发展特点,对于其他路基拓宽工程具有某些方面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旧路拓宽工程的病害特征和机理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以重庆市和上海市为依托,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旧路拓宽工程及其相关病害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旧路拓宽工程中的新老路基结合方式主要取决于地形地基条件、拓宽范围、新路基填挖形式、新老边坡类型和新老路基共同作用层厚度5大分类因素;旧路拓宽工程的病害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和支挡结构的损坏,以及路面整体性能的下降;病害的成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但新老路基之间的不良结合和不协调变形是最根本的,也是旧路拓宽工程中的主要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18.
都新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网)中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的组成段,是“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渝湛公路在黔、桂两省、区责州境的对接段,是西部大开发八条通道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贵州省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乃至西部省份最主要的出海通道之一。沿线存在大量新老路基搭接路段,特别是部分搭接路段存在软土地基和高填方路堤,填方路段大部分是土石混填路基。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新老路基搭接处理成功与否,是老路改扩建工程成败的关键。本文阐述了都新公路改扩建工程新老路基搭接影响因素分析及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堤防路基改扩建工程中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和拼接处沥青层断裂等实际工程难题,通过建立新老路基结合处离散元模型,进行拓宽路基变形不协调和路面沥青层裂缝模拟,从细观角度分析了交通荷载、不同加载部位下新老路基拼接处不均匀沉降,以及各因素作用下路面沥青纵向裂缝的形成机理,并探讨了沥青层的变形破坏模式及平行黏结的断裂程度.结果表明:该离散元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实际新老路基拼接处不均匀沉降;在交通荷载和沉降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加载部位置于新老路基交界处时,沥青路面纵向裂缝发展得更明显;在路基沉降速度和荷载作用部位相同的情况下,荷载越大,路面竖向沉降越大,沥青路面纵向裂缝发展得更明显.该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成果为非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微观力学行为研究提供了一种辅助手段,弥补了室内试验可视化的不足,丰富了路基变形协调和沥青路面裂缝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家宝 《科技信息》2013,(26):419-420
本文以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为研究背景,借助大型地基沉降模拟试验平台,采用FBG应变传感网络系统,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的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了路面加载条件下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层的影响机制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新、老路基过大差异沉降,拓宽路面结构层随着路面荷载的反复作用,路面结构层顶部处于拉压应变的交替变化中,正是这种交替变化带来了路面的疲劳破坏。在新、老路基交界处铺设土工格栅能一定程度的消解新老路基间的不均匀沉降,进而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应变的影响,但是这种缓解程度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