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成了Tb(DPSO)6·(ClO4)3、Tb(DPSO)7·(PF6)3及Tb(PBSO)6·(ClO4)3配合物(DPSO为二苯基亚砜PBSO为苯丁基亚砜).在室温下测定了它们的固体粉末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Tb(DPSO)6·(ClO4)3配合物中Tb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5D4→7F5跃迁谱带强度高达806.2cd,Tb(DPSO)7(PF6)3配合物中Tb3+发光强度次之,Tb(PBSO)6(ClO4)3配合物中Tb3+的发光强度最弱.这说明二苯亚砜做为配体受激后向Tb3+离子传递能量的效率高于苯丁基亚砜,另外ClO4-做为阴离子也可增加Tb3+的发光强度,原因是部分外界ClO4-离子可进入内界参予配位,降低了配合物的对称性,部分解除了跃迁禁律,提高了Tb3+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高氯酸铕二苯亚砜Eu(DPSO)7(ClO4)3以及六氟磷酸铕二苯亚砜Eu(DPSO)7·(PF6)3及高氯酸铕苯丁基亚砜Eu(PBSO)7·(ClO4)3配合物。从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可以看出:Eu^3+的发光系配体亚砜敏化所致。二苯亚砜配合物的发光强度高于苯丁基亚砜配合物。^5D0→^7F2谱带在二苯亚砜配合物中发生劈裂,且强度高于^5Do→^7F1,这表明Eu^3+在二苯亚砜配合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高氯酸铕二苯亚砜Eu(DPSO)7(ClO4)3以及六氟磷酸铕二苯亚砜Eu(DPSO)7·(PF6)3及高氯酸铕苯丁基亚砜Eu(PBSO)7·(ClO4)3配合物.从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可以看出:Eu3+的发光系配体亚砜敏化所致.二苯亚砜配合物的发光强度高于苯丁基亚砜配合物.5D0→7F2谱带在二苯亚砜配合物中发生劈裂,且强度高于5D0→7F1,这表明Eu3+在二苯亚砜配合物中所处格位对称性较低而在苯丁基亚砜配合物中所处格位对称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高氯酸镝二苯亚砜Dy(DPSO)6(ClO4)3、六氟磷酸镝二苯亚砜Dy(DPSO)7(PF6)3、高氯酸镝苯丁基亚砜Dy(PBSO)6(ClO4)3三个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摩尔电导及粉晶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根据光谱实验结果计算了配体的S1及Dy3+的第一激发态及基态能级.通过对三个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的研究知:Dy(DPSO)6(ClO4)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4F92→6H152谱带强度高达1066cd.表明DPSO配体受激发后可将能量有效地传递给Dy3+,另外在一定的条件下阴离ClO-4可以增强Dy3+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高氯酸钐二苯亚砜Sm(DPSO)7·(ClO4)3、六氟磷酸钐二苯亚砜Sm(DPSO)7(PF6)3、高氯酸钐苯丁基亚砜Sm(PBSO)7·(ClO4)3三个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摩尔电导及粉晶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Sm(DPSO)7(ClO4)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4G5/2→6H7/2谱带强度高达119.3cd.这说明DPSO二苯亚砜作为配体受激发后将能量传递给Sm3+使其敏化发光的能力高于苯了基亚砜.另外在一定的条件下阴离子ClO可以增强Sm3+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Pr^3+,Eu^3+,Tb^3+与L—酪氨酸甘氨酸三元固态配合物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三种稀土与L-酪氨酸、甘氨酸的三元固态配合物RE(Tyr)1.5(Gly)4(ClO4)3(RE=Pr、Eu、Tb)。并通过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谱和荧光光谱等进行了表征。铽(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Tb:^5D4→^7F6、^7F5、^7F4)比铽(Ⅲ)水合高酸盐增大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
Tb^3+与氨基酸混配型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TbCl3,Tb(ClO4)3与L-脯氨酸、甘氨酸形成的二种三元固态配合物Tb(Pro)0.5(Gly)2.5Cl3·5H2O和Tb(Pro)0.5(Gly)2.5(ClO4)3,并通过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分析及粉晶荧光光谱等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Tb(Pro)0.5(Gly)2.5Cl3·5H2O配合物中Tb3+的5D4→7F5跃迁谱带强度较Tb(Pro)0.5(Gly)2.5(ClO4)3中对应谱带强度高28倍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稀土土离子(La^3+,Nd^3+,Eu^3+,Gd^3+,Tb^3+,Er^3+)与吡啶乙酸内盐(C5H5N^+CH2CO^-2,pyb)及,2,2‘-联吡啶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术,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2(bpy)5(pyb)4(ClO4)6.5H2O。测定了Eu^3+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  相似文献   

9.
本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某些添加剂对Ti/PbO2电极上ClO4^-离子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ClO4^-,BrO3^-,B4O7^2-,Ba^2+等离子均使ClO4^-的阳极形成电流效率提高,而Cr2O7^2-,S2O8^2-,SO4^2-,MoO4^2-,IO46-,P2O7^4-,Fe(CN)6^4-,Ca^2+和Mg^2+等离子均使电流效率降低,根据假设的机理讨论了使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发光性能良好的稀土元素(铕、铽)的对甲苯基丁基亚砜(TBSO)高氯酸盐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导率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配合物的化学式为「Ln(TBSO)n」「C1P4」3(Ln=Eu,n=7;Ln=Tb,n=6),并研究了其中稀土离子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1.
用TbCl3,二乙三胺五乙酸二酸酐(简写为DTPAA)和对-氨基水杨酸的钠盐(简写为pAS-Na)在水溶液中制得Tb^3+的三元配合物,通过紫外可我谱和荧光光谱验证了此三元配合物的存在;用DTPAA与pAS-Na制得的含氮多羧基配体DTPA-pAS和DTPA-2pAS分别与TbCl3溶液制得了2种二元配合物。研究了此3种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考察了浓度、pH值、La^3+离子等对三元配合物荧  相似文献   

12.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三种稀土与L-酪氨酸、甘氨酸的三元固态配合物RE(Tyr)1.5(Gly)4(ClO4)3(RE=Pr、Eu、Tb).并通过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谱和荧光光谱等进行了表征。铽(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Tb:5D4→7F6、7F5、7F4)比铽(Ⅲ)水合高氯酸盐增大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探讨Ba^2+离子搀杂对(Ca0.5Sr0.5)5(PO4)3Cl:Eu^2+和(Ca0.4Sr0.6)5(PO4)3Cl:Eu^2+量子发光效率的影响,当用Ba^2+离子代替Ca^2+或Sr^2+离子进入晶体时,Eu^2+离子的发光特性发生改变;发射峰的峰值降低;热猝灭的温度升高,并采用位型坐村理论给予解释。根据晶体的结构特征,对占据两个不等当晶体学位置的Eu^2+离子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进行  相似文献   

14.
偶氮染料异方酸二酰胺与氟离子的显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偶氮染料异方酸二酰胺(BNBPS)在DMSO中与氟离子(水溶液)有良好的显色作用.显色剂与PH为3.8~8.0的F-试液反应,由紫红色迅速变为蓝色(△λ=102nm),λmax=632nm,4h内吸光度值保持不变,摩尔吸光系数ε532=1.7×104L·mol-1·cm-1.F-1浓度在0~5μg/10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量的Cl-,NO3,K+和Na+存在时,对其测定无干扰Br-,I-,Fe3+,Al3+和Ba2+等离子的允许共存量较大.阳离子与显色剂无显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6个苯甲酸衍生物RC6H4CO2H(R=o-NH2、H、p-NH2、o-OH、m-Cl、o-COOH)与铽Tb(Ⅲ)的二元配合物在350nm紫外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的荧光强弱顺序为R=o-NH2〉H〉p-NH2〉o-OH〉m-Cl〉o-COOH。并注意到,标志Tb^3+的超灵敏跃迁强度的量:蓝光(491nm)与绿光(545nm)的相对强度比(IB/G)与配体的酸常数pKa(L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系列异核(Eu1-xErx)(DPSO)7(ClO4)3(x=0.000-0.200,DPSO为二苯亚砜)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IR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的测定。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Eu^3+在配合物中所处格位对称性低无对称中心,本身不发光的Er^3+对Eu^3+的发光有较大影响,随着Er^3+浓度的增大,对Eu^3+的发光先敏化后猝灭。给出了在该体系中Er^3+对Eu^3+发  相似文献   

17.
利用Eu3+和Tb3+的电子组态具有共轭性的原理,在空气中合成了SrBPO5:Eu,Tb荧光体系,研究了其光谱特征,发现Eu3+和Tb3+和Eu2+共存于该体系中,且Eu2+的发光强度随Tb3+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丁酯—Lu^3+胶束体系荧光法测定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探讨了水杨酸乙、丁、戊酯-TrotonX-100体系荧光法测定Tb^3+、Dy^3+的最佳条件,发现Lu^3+或Gd^3+的共享存能使Tb^3+、Dy^3+的特征荧光增敏。其中水杨酸丁酯-Lu^3+增敏体系的灵敏度最高,测定Tb^3+、Dy^3+的检测限分别达到0.2和0.8gμ/L。应用本法成功的测定了Lu2O3、Gd2O3中0.00x%的Tb4O7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王伟周  张愚 《贵州科学》2000,18(1):21-25
在B3LYP,MP2,QCISD,QCISD(T),CCSD(T),CBS-Q,G2(MP2)和G2的理论水平下,对(Cl2F)^+的单重态和三重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Cl2F)^+的两种构型(ClFCl)^+(C2V构型)和(ClClF)^+(Cs构型)都有可能存在,且(ClClF)^+比(ClFCl)^+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混合表面剂CTMAB和OP存在下,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锌的最佳显色条件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PH9.80-10.40的硼硼-NaOH缓冲介质中,在CTMAB、OP存在下,Zn(Ⅱ)与DBSF形成下1:4配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3×10^5L·mol^-1·cmT^-1,配合物在常温下能稳2h,Zn(Ⅱ)量在0-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