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国时期,疫痉多次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由于在当时是一种较新的疫病,出现了痉瘟、伏瘟、疫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多个病名,经过研究和探讨,多数中医认同了“疫痉”这一病名。即将出版的《中医内妇儿科名词》,将其首次规范。  相似文献   

2.
中医病名英译规范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中西医疾病命名特点、中医英译原则,对中医病名英译的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根据中西医病名含义的多种对应关系,采用首选意译、次选直译、控制音译和多种译法结合的翻译策略。详细论述了如何灵活应用三种翻译方法对各种中医病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中西医疾病命名特点、中医英译原则,对中医病名英译的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根据中西医病名含义的多种对应关系,采用首选意译、次选直译、控制音译和多种译法结合的翻译策略.详细论述了如何灵活应用三种翻译方法对各种中医病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4.
《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传统医学部分的发布,将中医药国际化向前推进了一步。因其囊括的中医疾病术语数量有限,中医病名对外翻译尚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文章概述了中医药术语的英译规范原则与方法;讨论了对应性、同一性、系统性、简洁性、回译性、约定俗成、民族性等翻译原则在病名英译中的使用,并从术语部件的规范、双译法的使用、中西医病名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细化了各原则在翻译中医疾病时的实现方法。音译法适用于跨学科、含义多且难以找到合适译名的中医疾病术语部件,而双译法可以解决中医术语翻译归化与异化的分歧,同时促进学术、文化及医学技术层面的传播,满足中医临床中西医双诊断以及中医进入西方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等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伤风鼻塞”是现代中医新病名,相当于西医学急性鼻炎。古代中医对急性鼻炎的诊疗经验,包含于“鼻塞”“鼻鼽”“鼻窒”“伤风鼻塞”“伤风”“感冒”等病症。“伤风鼻塞”作为医学用语,屡见于宋元以后的中医古籍,但并未成为独立的疾病。直到现代中医耳鼻喉科建立,统编教材编写出版,“伤风鼻塞”才逐步确立为规范病名。“伤风鼻塞”符合术语定名的科学性、简明性、约定俗成及顾名思义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白疕”最早见于王肯堂《证治准绳》,但系指一种症状。作为独立的病名则最早见于祁坤《外科大成》,现被作为规范病名来使用。中医古籍中的“牛皮癣”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西医进入中国后,使用了“牛皮癣”来指代银屑病,一度造成认识上的混乱。“疕”最早见于青铜器“昆疕王钟”,甲骨文中实无“疕”字。《诸病源候论》中的“干癣”“狗癣”“白癣”与白疕相似性较高,“松皮癣”“风癣”“白壳疮”“银钱疯”在中医古籍中的记载与白疕差别较大,不宜视作白疕的曾用名。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0,(12):26-27
正他开具的"武汉抗疫方(1号方)"在抗疫战场立下奇功,他牵头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指导全国救治新冠肺炎病人。大年三十,武汉"封城"第二天,新冠肺炎疫情急速恶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退掉了飞往海南的机票,逆行来到武汉。因为他有一个新的身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医学专家、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教授童萼塘和同济医院神经科教授杨明山等4名专家日前撰文提出,“红斑狼疮”、“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和“脑梗死”3个沿用了几十年的病名,由于病名难听,易使患者心理上产生阴影,不利于康复,建议将其更名。  相似文献   

9.
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率先提出武汉"封城",并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率先提出武汉"封城",并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20,(12):18-19
正雷神山医院的战疫历程是科技报国的典范,是中国成功抗疫史的缩影。在武汉抗疫最关键的时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管了武汉雷神山医院,作为收治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担任雷神山医院院长。从2月8日开舱至4月15日休舱,采取"边建设、边验收、边培训、边收治"的战时医院运行模式,来  相似文献   

11.
奋斗有你     
从抗疫战疫一线,到脱贫攻坚前线,从抬头可见的天空,到广袤无垠的大地,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的故事从未间断。神舟飞船、C919大飞机、复兴号动车组……每个国家重大攻关项目背后,总有一群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在荆棘满地的科学探索之路上,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地不断攀登。  相似文献   

12.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医院一举成名.疾风骤雨中,撑掌生命扁舟的院长张定宇站在了聚光灯下,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抗疫英雄. 以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以"人民英雄"张定宇为主要原型人物的抗疫题材电影《中国医生》正在热映.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 国家科技计划成果卓著 1.国际首创分子检测技术("863"计划) 大豆疫霉菌侵染大豆引起的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病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20,(5):6-11
正这是一场生死时速的全民战争。前线,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地与病毒搏击;后方,各类新兴科技力量正在疫情中承担起新的角色,用一行行代码造出更强大的抗疫武器和铠甲,人工智能(AI)、5G、机器人、无人机、大数据、云计算……中国科技力量开始全方位助力抗疫。后方守垒:AI+大数据全面排查病患  相似文献   

15.
在武汉抗疫一线,有一群默默无闻的"90后"科研工作者,他们奋战在实验室,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从事临床救治探索、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开发、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研究,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与疫病战斗,成为抗疫科研攻关的重要力量. 北大第一医院医师董锦沛参与撰写的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问题的论文最近在网上预发表了,即将落地业界权威杂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非常注重抗疫防治技术和方法,通过隔离方法、环境消杀和药物研发技术防止疫病蔓延;中国古代亦重视抗疫防治机制,通过尸骨掩埋安葬措施、防疫卫生宣传、防控报告预警和赈灾免赋管理机制等来消除疫病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21,(3):57-5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到全国,支援从全国汇聚到武汉,战"疫"前方,是逆行的英雄,战"疫"后方,是众多的科技工作者.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军教授常年从事检测试剂研制和疫苗临床试验研究.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带领团队怀揣着科技报国的初心,展开了一场与疫情的赛跑.  相似文献   

18.
一、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58 二、选育单位: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三、品种来源:中作59A×陆恢3号 四、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水陆稻杂交种.在北方作一季旱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1天,比对照旱稻297迟熟2天.株高99.7厘米,穗长20.5厘米,每穗粒数104.6粒,结实率82.8%,干粒重27.3克.抗性:抗旱级别5级,叶瘟5级,穗颈瘟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1%,垩白粒率19%,垩白度2.2%,胶稠度7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相似文献   

19.
中医英文词汇规范化的一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欲提高从中国传向西方的中医知识的量与质 ,中医英文词汇的规范化乃当务之急 ,尤其是一套能获国外中医界认同的标准英文词汇 ,能让中国的作者打入国外中医信息市场 ,并加强中国对国外中医发展的影响 ,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套统一的中医英文词汇。一、中医西传与中医英文名词规范化的现况关于中医名词英译 ,不同翻译者采用不同的英文对应词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再加上泰半的中医英文文献其作者不懂中文 ,无法传播中国的宝贵医学知识特别是中医特有的概念 ,导致西方人对中医的概念混淆不清。因此有很多西方人认为中医的专有名词寥寥…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术语研究》2011,(6):59-62
暑喘summerheat dyspnea夏季感受暑热,以喘促,多汗,烦躁或身体发热等为常见症的暑病。 暑痉summerheat convulsion感受暑邪,以抽搐,发痉急骤,甚至角弓反张等为常见症的暑病。 暑痿summerheat flaccidity感受暑邪,以肢弱无力,筋弛不收等为常见症的暑病。 疰夏summer non-acclimatization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