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萍乡、宜春、安福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2001—2021年的温度、湿度、雨量、风速、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逐月差值订正法推算武功山各气象要素值,从而计算出人体舒适度指数、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并从气候资源利用的角度,对武功山地区气候特征及舒适性旅游的气象条件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显示,武功山地区4—10月份人体感觉比较舒适,最适宜月份为6—9月,近21年来旅游适宜性均处在较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近50年气候舒适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杭州市气候舒适度的多年变化特征。方法运用气候舒适度分析方法,选用国家气象局规定的统一标准,计算分析了杭州市气候舒适度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杭州市50年来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平均风速变化不明显。气候舒适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从不同等级气候舒适度天数变化来看,总体上表现为人体感觉冷不舒服的天数为减少的趋势;而人体感觉热不舒服的天数变化不明显;人体感觉舒服的天数也表现为增加趋势。结论气候变化对杭州的气候舒适度发展总体有利。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7,(1):159-165
借鉴气象学对于季节的划分方法,确定旅游气候舒适期的划分方法,利用河南省代表性市(县)的逐日气象资料界定其舒适期起止时间,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与总舒适天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气候舒适期的开始日期集中在4月上旬,结束日期集中在11月上、中旬.舒适期在经纬度方向上有随纬度与经度的增高而缩短的总趋势,且与总舒适天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用于表示旅游气候资源的空间差异.年际变化上,大部分市(县)的舒适期呈增长趋势,部分市(县)增长显著,但总舒适天数的变化不完全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旅游气候资源开发、景区旅游规划、旅行社和游客合理安排出行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河南省1951-2014年间分布相对均匀的20个气象站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IDW插值法、气候倾向率及Mann-Kendall检测法,对河南省春、夏、秋、冬四季和年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受四季日照时数的综合影响,河南省各地年日照时数为1 727~2 260h,空间分布呈现北部多,南部少,平原多,山地少的特点.(2)1951-2014年,河南省四季和年日照时数均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其中,春季日照时数以-5.054h·(10a)~(-1)的倾向率呈较显著的减少趋势;夏季、秋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分别以-39.14h·(10a)~(-1)、-22.73h·(10a)~(-1)、-22.16h·(10a)~(-1)和-91.44h·(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3)河南省春、夏、秋、冬四季和年日照时数均存在突变性减少.春季日照时数于1975年发生突变;夏季日照时数于1987年发生突变;秋季发生突变的时间是1999年;冬季是1997年;年日照时数的突变时间为1986年.春季日照时数通过了90%的信度检验,UF(k)曲线突破了-1.96的临界值,而夏季、秋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均通过了99%的信度检验,UF(k)曲线突破了-2.58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5.
以1961-2016年河南省17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最低和日平均气温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en’s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R/S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6个极端气温指数(冷指数和暖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的56年,河南省极端气温冷指数和暖指数均呈暖化趋势.其中,霜冻日数、冷夜日数、暖夜日数和生物生长季暖化趋势最显著.空间上,河南省各地极端气温冷指数和暖指数均呈暖化趋势.其中,郑州、开封、新乡、三门峡等地暖化趋势最显著.极端冷指数开始变暖、显著变暖和变暖突变时间均早于暖指数,且冷指数变暖幅度大于暖指数,说明冷指数对全球变暖更敏感.河南省极端气温冷指数和暖指数可持续性均较强,意味着河南省极端气温指数暖化趋势将持续.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0-2016年甘肃省3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及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根据选取的27个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研究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霜冻日数、冰封日数、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异常冷昼日数分别以-2.94、-2.16、-7.85、-4.5和-1.17 d/10 a的趋势减少;夏季日数、热夜日数、生长期、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异常暖昼持续日数分别以5.69、6.23、5.23、7.05、5.57和0.89 d/10 a的趋势增加;月极值指数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各极端气温指数的空间分布差异比较明显,甘肃中南部极端气温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西北部,河西走廊地区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强降水量、特强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中(大)雨日数、持续干(湿)期与年总降水量均呈较小的减少趋势.河西走廊极端降水总量和强度表现为增加趋势,河东地区极端降水指数大部分呈下降趋势且变化幅度大,年总降水量减少趋势以陇中地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甘肃省26个气象观测站1955-2015年平均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及日照时数等累年逐月数据,运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及综合舒适指数,分析了甘肃省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来,甘肃省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及着衣指数的变化均朝着更宜旅游的方向发展;全省综合舒适指数共上升3.8,春、秋两季气候...  相似文献   

8.
徐鹏  杜明哲  张玮 《河南科学》2020,38(11):1800-1805
利用河南省11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近38年(1981—2018年)的月均气候资料(包括月均气温、月均风速、月均相对湿度),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GIS空间技术分析得出河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并绘制4—9月河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分区图.结果显示:河南旅游气候舒适度年内月变化呈明显双峰型,在5—9月份舒适度较高,6月和8月最高;气温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纬度特征和局部山地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舒适度指数和寒冷指数计算了近十年阳泉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发现阳泉市旅游气候期长且具有开发夏季避暑旅游的条件.为了探寻阳泉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变化特征,将阳泉市近60年气象资料分为三个时期,即1951年~1980年为第一个时期,1981年~2000年为第二个时期,2001年~2010年为第三个时期,分别确定了三个时期各月份的舒适度等级,通过对三个时期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对比后发现,随着气候要素的变化阳泉市全年旅游气候舒适度都在升高,且寒冷季节升高幅度大于炎热季节.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湖南省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风险发生概率,基于湖南省32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选取12个极端降水指数和16个极端气温指数,利用线性倾向法、M-K趋势检验法、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湖南省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探究,并采用信息扩散模型对湖南省极端气候风险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近57年来湖南省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大多数极端降水指数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极端气温指数总体变化趋势呈显著变暖趋势,表征高温的指数在空间上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对湖南省极端降水的风险评估显示,湘西北发生极端降水的风险更大,而湘东南的降水总量更多。对湖南省极端气温的风险评估显示,湘西北为持续高温的高风险地区,常德市发生极端高温的风险概率较大,为2~3 a一遇。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学》2016,(11):1893-1898
基于2005—2014年河南省各市的用水量、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在2012—2014年3年间郑州市均为DEA有效,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项指标的平均值每年都有小幅度的降低.2012、2013年全省范围内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时空差异较小,2014年变化明显.22012—2014年各市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冗余较少.2013、2014年商丘、信阳、周口3市的投入要素冗余量明显减少.3在2005—2014年的10年间,全省的全要素生产指数的平均值小于1,表明这10年间河南省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呈降低趋势.郑州市的TFP指数最大.10年间开封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步指数在全省排名最低.  相似文献   

13.
舒适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指标.基于宁夏2008—2018年25个气象观测站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以人体舒适度指数(kssd)为指标,计算全省及各市的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分析全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年、季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区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主要集中在1~6级,即寒冷、冷、凉、凉爽、舒服、稍热、热,没有炎热及酷热,大部分时间表现为舒适到偏凉的体感状态;舒适度指数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冷、凉等级时间上南多北少,而舒适时间却是北多南少;六盘山海拔较高的区域全年体感为冷和凉的状态,不适宜旅游,而中北部4市的4—9月、地处六盘山区的固原市的5—9月为凉爽到舒适的体感状态,适宜开展户外活动;各地夏季适宜旅游的时间最多(68.6~79.0 d),占夏季的76.2%~87.8%,适合避暑;其次是春季和秋季,适宜户外活动的时间分别为30.3~51.2,26.8~40.1 d;冬季各地冷不舒适特征明显,不太适宜旅游.  相似文献   

14.
申怀飞  郑敬刚  杨双喜 《河南科学》2012,30(8):1163-1166
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是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调控人类行为的科学决策依据.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在Arc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幅度变化模型和马尔科夫模型,对河南省1988—2008年2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河南省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正由温和型向加速变化型转变;②在各类土地类型转换中,耕地是参与转换比率最小的类型,主要原因就是耕地为河南的主要利用类型,占据了总面积的65%左右;③未利用地类型虽然面积及其比例均最小,但却是变化最为激烈的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畜牧业竞争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竞争力是一个地区畜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以河南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选取综合反映畜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的38个指标,通过分类对比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畜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从18省辖市畜牧业竞争力得分排名,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8年18个省辖市畜牧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可分为几种区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干旱指标,分析年度和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年来,贵州省年季和季节干旱总体上呈现阶段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干旱增加趋势,1980s中后期和21世纪初期是干旱频发期。干旱频率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年尺度干旱较为常见;季节尺度上,除了夏旱高频区呈零星状分布外,其他如春旱主要发生于中部及东部地区,秋旱高发区集中分布于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冬旱常发生于贵州省北部地区。研究表明SPI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年际及季节性干旱变化特征,能为该地区制定防旱抗旱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山东省1961--2008年18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山东省近48年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极端温度事件年发生频率的空间差异比较突出,频发区域主要集中于胶东半岛,但高、低值区域发生频率的差值相对较小,大部分区域在15~16d/a之间;无论年还是季节,极端高温和低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分别呈增加和减少趋势.两者的变化趋势分别在春季和冬季最显著;变化幅度也存在空间差异.相对于西部,胶东半岛极端温度事件年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更为显著:极端高温和低温事件的年发生频率在所有站点(极端高温事件除海阳站)均发生了突变现象.变化趋势均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加显著;极端温度事件呈波动变化,普遍存在准5年周期.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6,(11):1934-1942
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旅游产业水平的提高提供经济基础.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进行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的耦合协调研究,随后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做进一步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在空间层面上,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和南阳市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其他14地市则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同时,除郑州市达到优质协调外,开封市、洛阳市和焦作市为区域经济相对滞后型,其他14地市均属于旅游产业相对滞后型;在时间层面,河南省不同地市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郑州市提高幅度最大,济源市提高幅度最小,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不断拉大.最后提出促进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等提高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促进河南省由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