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会通过声音交流的阿尔斯通唱歌鼠将成为科学家研究人类语言交流机制的良好模型,甚至为人类自闭症研究带来可能。在中美洲的高山地区生活着一种鲜为人知的物种——阿尔斯通唱歌鼠。这种啮齿类生物终年在云雾缭绕的森林中繁衍生息,看起来好像并没有太多信息传达给我们,但是这种老鼠却能够创作非同  相似文献   

2.
在十二生肖中,老鼠形象不佳,但它聪明机灵,还是个鲜为人知的小演员。早在15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民间就已经有了"老鼠推磨"、"老鼠荡秋千"等鼠戏表演。到了清代,鼠戏盛行。《聊斋志异》、《清稗类钞》、  相似文献   

3.
西澳大利亚州立大学的专家们调查发现,生活在该州小灌木丛中的一种大老鼠,对毒药具有罕见的适应性:其抗毒能力为普通老鼠的30倍。生活在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老鼠,遇到这种毒药有一半就得死去。这种毒药——一氟醋酸钠极毒,在澳大利亚被广泛用来消灭老鼠。原来,在大老鼠的机体内部会产生一种脱氟作用,所以这种毒药的积储过程在其体内无法进行。生活在澳大利亚西部的大耳袋鼯具有类似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早在20年前就知道在富足的环境中老鼠的脑皮质层会增大增重,例如在笼中放些玩具之类来喂养的老鼠就有这种现象。前不久美国伊利诺宜斯大学试验室的神经生物学家格林诺进一步指出,鼠脑皮质增重的原因在于神经键增多。根据他的试验,当老鼠看见,接触和拖动更多种多样的物体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躲在宠物店一角不显眼的宠物鼠如今却"仗"着鼠年成了"明星"。其实,老鼠从来不会与人类和睦相处,它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疾病和灾难。早在十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呼吁人们不要家养宠物鼠。据估计,地球上约有200余种老鼠,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9,(11):7-7
新几内亚的巴布亚岛因生活着众多的啮齿目动物而闻名于世,光是岛上的鼠科动物就超过57种。最近,科学家又在岛上的一个千米深的大坑里发现了一个“失落世界”,那里竟然栖息着许多以前只在科幻电影中才出现的动物:长着毒牙的蛙类、打呼噜的鱼类和体形看起来同猫一样大的老鼠。  相似文献   

7.
老鼠作恶多端,人人皆恨,但它的科学研究价值是世界公认的。老鼠奶汁中有乳肝褐质物质,使老鼠在肮脏的环境中很少得病。许多科学家希望通过对鼠奶的研究进一步查明这种物质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以便来为人  相似文献   

8.
这些老鼠简直是不可战胜的。2001年刚刚面世的时候它们就被媒体称为“施瓦辛格鼠” ,它们比普通老鼠多出了一倍的肌肉 ,更长寿 ,并能从致普通老鼠于死地的伤势中恢复。它们不用锻炼就能长出肌肉 ,还公然违抗着衰老的自然规律。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发育遗传学家纳迪娅·罗森塔尔说 :“它们并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衰弱。”罗森塔尔本人是超级鼠的制造者之一。罗森塔尔和她的同事们希望 ,这些多了一份表达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 -1)的基因的小动物能帮助他们了解并攻克包括肌肉营养失调在内的肌肉损耗疾病。这些老鼠将为人们了解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9.
近读北方某报,看到有一则关于猫的趣闻,十分引人注意。文中说的是某地农村的一个农民,打死了一只刚产下一窝鼠崽的大老鼠。但他面对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生命,却心生怜悯,觉得甚为可怜,怎么也下不了“毒手”。凑巧的是,这时他家的一只大家猫,刚好这几天也生了小猫,有多余的奶水,可以喂养这窝小老鼠。于是,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这窝鼠崽抱去让这只猫哺乳。出人意料的是,这只大家猫不但不加害这群鼠崽,反而以一个“乳母”的角色,担负起了抚养它们的职责。猫是老鼠的天敌,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条生物链,其中谁怕谁,谁靠谁,…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克拉伦斯·库克·利特尔决定研究遗传学,并听从一位同事的意见开始利用老鼠进行实验。利特尔是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当时遗传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利特尔对它充满了兴趣。他将一个老鼠家族的后代相互交配繁衍后得出了一种近交鼠,这种老鼠被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基因变异,对遗传学研究意义重大。利特尔的工作受到科学界的肯定,他后来成了美国缅因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校长。1929年,利特尔转而利用他培育的老鼠研究癌症和哺乳动物的其他问题,然而不久金融市场出现危机,股票下跌,利特尔的研究经费面临枯竭。在万般无奈下,利特尔和他的同事…  相似文献   

11.
记忆基因     
借助一组受遗传工程监督的浸在水中的老鼠,研究者已首次确认直接决定着记忆和空间存储的单一基因。利用被称为基因指标的新技术,遗传学家阿尔康·席尔瓦(Alcino Silva)和他的同事展现了缺乏单一基因的老鼠。如果没有这种微量的DNA,变异鼠便不能制造蛋白质——称为α—钙Calmodulin激酶Ⅲ——已知的大脑某部分中传递神经细胞间的加强信号。纽约Cold SPring Harbor实验室的席尔瓦说,受遗传工  相似文献   

12.
鼠年话鼠     
1996年为我国十二生肖鼠年。借题话鼠,谈谈老鼠的伎俩与人类的对策。小小老鼠,作恶多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列为"四害"之首.早在3000年前,《诗经》中就诅咒说:"硕鼠硕鼠,毋食我黍"。明代龚诩写的《饥鼠行》对老鼠的危害更作了生动的描述:"灯  相似文献   

13.
美国缅因州的巴尔—哈波尔镇可称之为世界实验老鼠培育中心。这里有一座世界最大的杰克逊老鼠研究和培育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各种遗传学、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培育和繁殖着1700多种老鼠。仅1993年就从这里向世界32个国家输送了150万只实验老鼠。该实验室就象一座大型工厂,它占地38公顷,在36座大楼内,有13座专门用于培育老鼠,里面喂养着65万只老鼠。600多名专家、研究人员和职工整天为饲养这些小动物忙碌着。实验老鼠每天需饲料2吨,笼内的铺垫物(术屑、稻草)每天约需1350公斤。  相似文献   

14.
夜幕降临在非洲马达加斯加东北部的一个村庄,一个皮毛黝黑、橘黄色的双眼不断闪烁的小体形野兽窜上一棵大树。它扇动着一对蝙蝠般的耳朵,用长长的、瘦骨伶仃的爪子扒着一个树枝。按照当地居民的说法,如果某人看到了这种“小幽灵”,那么他所在的村庄就注定要遭殃。这就好比某些迷信的西方人认为,如果一个黑猫穿过他前方的道路就要倒霉一样。  相似文献   

15.
徐娜 《科学之友》2008,(2):48-49
2008年是农历鼠年。说到老鼠,很多人的心中都会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偷偷摸摸""、肮脏不堪"……这应该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老鼠根深蒂固的看法。不过这同时也说明了老鼠和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从1亿年前就存活至今的毫不起眼的哺乳动物,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如影随形,展现着它们超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夜幕降临在了非洲马达加斯加东北部的一个村庄,一个皮毛黝黑、橘黄色的双眼不断闪烁的小体形野兽窜上一棵大树.它扇动着一对蝙蝠般的耳朵,用长长的、瘦骨伶仃的爪子扒着一个树枝.按照当地居民的说法,如果某人看到了这种"小幽灵",那么他所在的村庄就注定要遭殃.这就好比某些迷信的西方人认为,如果一个黑猫穿过他前方的道路就要倒霉一样.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5,(8):7-7
老鼠在被搔痒痒时,会发出超声波的“哈哈”笑声;黑猩猩在玩耍打闹时,会发出快乐的喘气声。科学家最近指出,动物的这些兴奋表现显示,笑的意识很早就已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进化出来。早在2003年就有人发现,当人用手指给老鼠搔痒痒时,老鼠会发出快活的叫声;甚至,你只需要对老鼠晃动你的手指头,就能引起它的嬉戏欲望,并且引它发笑。科学家说,老鼠的这种反应同人  相似文献   

18.
“会飞的老鼠”蝙蝠,在德语中的意思是“会飞的老鼠”,这是因为许多蝙蝠看上去非常像长着翅膀的啮齿类动物。其实,与老鼠相比,蝙蝠更接近人类。仔细观察蝙蝠的翅膀,你就会看到这种相似性。在蝙蛹的翅膀与身体之间,长有一层皮膜,如果除去这层皮膜,蝙蝠的翅膀的确与人类的手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9.
通常吃饭总是分早晨、中午、晚上三餐进食。一到进餐时刻,消化酶的活性就会增高。仔细想起来,这是很奇怪的。在我们人体中,到底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并且安排得这样巧妙呢?据观察,实验室里的老鼠,尽管任何时候都有食物摆在面前,但仍然是一日只出现三次摄食高峰,虽然老鼠和人不一样,是在夜间吃食的。这表明夜行动物在夜间进食,昼行动物在昼间进食,明暗的节奏对进食产生着影响。现在都知道,人体内有一座知道昼夜交替并按其节奏来安排各种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生物钟,人们就是在这座钟的支配下睡眠、活动、吃饭的。这种钟在老鼠体内也有,它位于鼠脑的视叉上核处。实验室里的老鼠在通常情况下,夜间的进食量为90%,昼间只有10%。但如果把它的视叉上核——生物钟弄坏,由于进食的节奏破坏了,便出现昼间、夜间进食量各占一半的情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发现,在爱情不可言喻的神秘与伟大之下,还隐藏着一些基本的生物法则和基因法则。决定情缘的基因科学家新近提出了"基因决定你与谁情投意合"的观点,"缘分"之说似有了科学根据。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老鼠在选择配偶时受到一种称为MHC基因的制约,雌性鼠总是挑选与自身MHC基因不同的雄性鼠为"丈夫"。那么雌性鼠是凭借什么来识别对方基因的异同呢?是气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