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2010年7月,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太阳在2012年到2013年期间将进入新一轮活跃期,地球有可能面临一场"超级太阳风暴"袭击,届时地球上许多地方的电网将被太阳风暴摧毁,手机网络和互联网将崩溃,电视机将没有信号,收音机只能听到一连串静电噪声……不过,由于太阳风暴干扰地球磁场,当夜幕降临时,地球许多地方的天空中将出现五彩缤纷的极光。太阳风暴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时候会出现太阳风暴?什么是"超级太阳风暴"?面对太阳风暴我们应该怎么办……本刊特别邀请天文学家介绍有关太阳风暴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今年9月21日,美国宇航局(NASA)摧毁了其花费15亿美元精心打造的太空飞行器——伽利略探测器,以避免其附带的地球细菌污染木星卫星欧罗巴。在太空运行了14年的伽利略号探测器直到被摧毁前最后5分钟,仍在向地球传递木星的珍贵照片。这一悲壮的过程让科学家们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3.
1999年8月18日格林威治平时上午3点28分,两层楼高的卡西尼空间探测器以每小时68000公里(42000英里)的高速在南极上空约1170公里(725英里)的地方从地球旁边掠过。在卡西尼探测器这次掠过地球的借力飞行中,地球的引力象弹弓一样使探测器加速,在2004年时探测器将与土星会合,并开始探测土星的光环和它的18颗卫星。  相似文献   

4.
《科学24小时》2011,(9):51-51
一项最新突破性研究表明,太阳“磁场索”是导致太阳风暴的原因,据此,人们可以进行太空气候预报,使人们将太阳风暴的损失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5.
正"朱诺"号探测器即将面对强烈的辐射、极强的磁场,还有可能与陨石相撞离开地球五年并飞行18亿英里之后,2016年7月4日,"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到达了目的地。但现在,它将面临极为恶劣的环境。当"朱诺,欢迎来到木星!"的声音响起时,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诺"号(Juno)探测器已在太空遨游了五年之久,在飞行了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杂志主编玛西娅·麦克纳特(Marcia McNutt)、"新视野"号探测任务首席研究员艾伦·斯特恩(Alan Stern)七月以来,"新视野"号探测器在我们的行星系参差不齐的边缘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系统,之后它会飞掠超出海王星轨道十亿多公里的柯伊伯带冰冷的天体。这些地带将成为人类探测器有史以来所探测过的最远世界,开启了太空探索的一个崭新纪元。尽管来自以前的行星探测器的信息帮助科学家们了解了内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和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  相似文献   

7.
地心之旅     
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最远已经能够看到距离地球140亿光年的天体,人类发射的各种太空探测器已经成功造访了太阳系的七大行星,人类的足迹甚至已经印在了月球上。然而,我们对自己脚下的地球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8.
高美  韩旭阳 《科学之友》2013,(10):10-11
人类对那片广袤神秘的星空一直充满好奇,几乎每种文化中,都有飞天的神话传说,但人类真正飞出地球、进入太空,却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除月球之外,人类对其他星球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向太阳系所有行星(除地球外)发射了探测器。探测器主要通过四种方式探测行星,即飞掠行星拍摄照片、在行星表面硬着陆、绕行星飞行和在行星上软着陆。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     
<正>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宇宙地球海洋动物植物古生物考古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刊物宇宙探秘宇宙烟火太空喷泉太阳风暴火星沙尘……演化之旅史前巨兽远古海怪恐龙真相翼龙传奇……地球灾难超级火山巨大地震杀人龙卷致命海啸……动物奇观聪明乌鸦百变章鱼神奇蚁巢智慧蛛网……远古溯源玛雅祭坛法老墓室沼泽干尸高山冰人……16开80页全彩科学月刊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已经抵达一片此前从未有任何探测器涉足的神秘区域。它们现在距离地球大约145亿km,在广袤的太空深处安静地飞行,并从那里发回太阳系最遥远角落的信息。该项目的科学家表示,旅行者探测器刚刚传回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新发现:我们的太阳系边缘充斥着泡泡。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太空探索日渐深入,太空的神秘感已经逐渐消失。或许有一天,人类往返天上人间,甚至干脆离开越来越拥挤的地球将不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梦幻。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先后向太空成功发射了各种卫星、飞船探测器,并顺利地登上了月球。科学家们预计,人类移民太空已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12.
今天人类寻找地球外宇宙生命的活动正方兴未艾,天文望远镜被用来搜索其他行星上的智能生命;机器人已登上火星进行同样的探索;各种各样的太空探测器也已经或即将发射升空。而最新的方法是用计算机模型来预测宇宙生命是否存在,即预测哪些恒星拥有类地行星(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并在绕其运行。现在天文学家几乎每月都会发现一些与木星类似的太阳系外行星(外星行星)在绕着母恒星运行。设想如果有这样一颗行星正绕着另一颗十分遥远的恒星运行,它的体积比地球大得多,而且其表面全部被深达一英里的海洋所覆盖,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国家航天局(下文简称"中国航天局")宣布,中国的太空探索于2019年1月3日达成了一个里程碑:历史上首次将一艘飞行器降落在月球的背面。以中国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命名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只是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任务中的一项,这些任务展示了中国加入甚至引领太空竞赛的雄心。2013年,中国第一次登上月球,加入了美国和苏联的行列,成为能够在月球上进行"软着陆"的国家之一,但嫦娥四号是第一个降落在月球永远背对着地球一侧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4.
太空制造业     
太空工厂距离我们有多远? 并不远。就距离而言,它们在离地球几千英里,也许远至22,500英里以外的轨道上。与那些已经发射到太阳系边缘甚至还更远的太空探测器相比,这就不算什么了。  相似文献   

15.
正杰夫·贝索斯和理查德·布兰森在2021年7月体验亚轨道太空飞行,太空产业的私有化已经没有回头路。阿波罗登月的52周年纪念日标志着太空旅行的一小步,但对进入太空的亿万富翁来说却是一大步。7月中旬,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和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生动地展示在靠近地球的太空中翱翔既安全又欢乐。地球有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互联网上关于太阳对地球危害的谣言越来越多。其中流传较广的一个谣言是,太阳风暴爆发的能量非常巨大,不但会影响通信,甚至有可能会“烧毁”手机。因此,谣言的传播者告诫人们,在太阳风暴爆发的那天需要停止使用手机。然而,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太阳风暴根本不可能烧毁手机,  相似文献   

17.
奇怪的轨迹2004年4月,在太空工作了两年之久的起源号探测器准备返回地球。起源号的任务是收集太阳粒子,它距地球并不是那样遥远,然而,起源号却舍近求远,它掠过地球,沿一个环形轨道在归途中飞行了483万公里后才靠近地球。科学家解释说,起源号这样做是为了节省能源,它返回地球的轨道几乎可以不用消耗燃料。科学家将这样的飞行轨道形容为“太空隧道”或者“星际高速公路”。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太空船飞行轨道的数学家杰纳德·马斯顿评价说:“起源号完成了有史以来消耗能源最低的一次太空飞行。”听起来,“星际高速公路”这样的说法似乎来自一部科…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的大部分能源归根结底来自太阳,我们所利用的能源基本上来自于阳光。然而,美国科学家发现,太阳风暴中也蕴藏着巨大的能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太阳风暴中的能源,足可以让地球上的人类数百万年都没有能源匮乏之忧。  相似文献   

19.
有天文学家建议,使用新型太空探测器来寻找外星人建造的飞船。这种观点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 美国宇航局最迟将于2008年6月发射一艘太空探测飞船——“开普勒号”飞船, 一旦升空它将用4年的时间,对大约10万颗恒星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开普勒号”飞船的目的是寻找围绕这些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开普勒号”的工作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当行星从正面经过其所环绕的母恒星时,恒星的亮度会出现暂时性的轻微下降。通过观测这种亮度变化,也许就能找到地外行星。(要知道,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美国宇航局公布了"DART"任务的最新进展,计划发射一艘冰箱大小的太空飞船,以高于子弹9倍以上高速碰撞潜在威胁的小行星。这项最新任务有望在2022年升空发射。该太空任务将拯救地球,避免小行星碰撞地球。美国宇航局建造的望远镜和其它天文装置将继续搜寻这些小行星,遵循它们的运行轨迹,确定它们是否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