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9):1579-1585
以中原城市群县域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自相关、插值分析和标准离差椭圆方法,对2002—2013年中原城市群服务业水平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由强减弱,高水平区与低水平区呈分散的集中分布趋势.2总体上服务业空间差异较大,中心外围结构明显,形成了以郑州、洛阳、新乡为核心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东部和南部地区服务业发展较慢,核心城市服务业带动作用不显著,要加快其辐射引领作用.3中原城市群服务业以郑州为中心,呈现沿长轴方向扩张,短轴方向收缩的趋势,呈较小的西南—东北分布模式,主要向洛阳、新乡、开封方向扩张,反映了郑—汴—洛及郑—新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2.
依据中原城市群2000—2013年县域单元城镇居民收入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统计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区域差异的时空变化态势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中原城市群城镇居民收入总体差异明显,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分布态势,整体上呈现出"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特征;(2)2000—2013年间中原城市群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对差异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而绝对差异则持续增大;(3)居民收入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和洛阳为中心的区域,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中原城市群北部、东部、南部等外围区域,两极差异日益增强.最后,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区位优势、人口素质以及政策机制5个方面对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区域差异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推动中原城市群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产业集群理论视角下,从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作用,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基本构架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经营城市、差异化发展的理论为依据,探讨了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现状.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区域内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差异化明显.区域中心城市的首位作用不强.最后,探讨了中原城市群差异化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然而中原城市群目前存在投资不足、高端产业不足、高端人才不足、对外开放相对滞后、行政壁垒大和一体化政策不到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基础设施不健全、产业结构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前景不乐观等问题。因而本文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谋划郑汴洛工业走廊,加强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交通物流建设;扩大开放招商;以中原城市群为平台,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流量、四级公路流量以及城际公交客流量,借助ArcMap的可视化空间分析工具,我们发现,中原城市群呈现出以郑州市为一级中心城市,新乡市、焦作市和许昌市为二级中心城市,洛阳市、开封市为三级中心城市的多中心枢纽网络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6):979-985
以县域为研究尺度,选择4个研究时间节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48个县(市)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高水平区集中在中原城市群中部(郑州市域和许昌的禹州市);较高水平区分布在高水平区外围以及在中原城市群北部零星分布;一般水平区分布在较高水平区的外围和中原城市群区域四周边界;低水平区分布在其他3个区域的外围北部和南部,南北连绵.2显著HH区域分布变化不大,分布在中原城市群区域中部;显著LL区分布变化波动大,分布的地区随着时间截点选取的不同而逐年发生变化,舞钢市4年中有3年在其中;显著LH区主要紧邻显著HH区的西部分布;显著HL区未出现.基于空间分布、空间关联格局分析结果,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政策原因、经济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视角定位在中原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上,运用相关交叉学科,分析研究中原城市群空间格局的相关问题。课题首先剖析城市群的基本问题,在系统研究我国成熟城市群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的发展模式和空间尺度、网络流体系和空间组合模式。课题还以郑州都市区为例,进行专项研究,为中原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
刘战国 《河南科学》2014,(6):975-979
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中居中心地位.随着我国经济重心西移,郑州市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凸显.构建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是大势所趋.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是制约郑州中心城市转型升级的主要矛盾,其根源在于城市空间框架小、组织结构不合理.应坚持提升中心、强化核心、放活外围,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目标定位,加快打造"多中心"大郑州都市区和"多核心"大郑州都市圈,重构一体化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10.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职能强度模型和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及结构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显示:(1)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职能强度、综合发展质量及城市空间关联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边缘”特征明显,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和断层现象;(2)中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城市联系强度表现出强烈的城市发展质量水平特征、交通可达性与空间集聚性.  相似文献   

11.
雷蕾 《科技信息》2009,(3):12-12,39
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有了较大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一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分析OD成本矩阵,运用引力模型获得2009年和2022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经济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高铁对中原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伴随高铁线网的不断延伸和加密,中原城市群城市程度中心度呈现上升趋势,城市间组团发展模式更加显著,网络的核心地区由中部向西部呈动态扩展的变化趋势.中介中心度呈现下降态势,其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中介城市从郑州和菏泽逐渐向徐兰高铁线的郑州、开封、洛阳和商丘迁移,区域内个体城市中介能力呈现均衡发展态势.(2)高铁建设提升城市网络整体密度,但仍处于弱连接状态.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弱化,核心区范围扩大,边缘区范围减小.随着高铁网络推进,凝聚子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石武高铁轴线子群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核心组团.  相似文献   

13.
杜汜敏  苗长虹 《河南科学》2012,30(2):249-252
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城镇布局结构分形维数的计算和分析,发现其聚集维数为2.016,信息维数为1.281,表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中心地位不太突出,城镇空间分布呈线状;并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城镇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原城市群九市旅游资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整体优劣定量评价不足的情况,以中原城市群2003年4月-2004年1月完成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所确定的各市旅游资源单体数为对象,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单位,主要从旅游资源的丰度、综合密度、资源的组合以及整体优势度等方面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和各市间的横向比较,阐述了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赋存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建设与中原城市群工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灏  刘珺  余晓鹏 《河南科学》2006,24(6):948-951
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地的不断涌现是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组织表现.其对于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提出培养产业集群成长的环境是中原城市群增强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论文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以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为限制性因素,选择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三大城市群的平均水平作为目标城市群,分别计算中原城市群相应指标的虚拟值和各个虚拟值占目标城市群相应指标的比重,经过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经济是不整合的.  相似文献   

18.
 从空间匹配角度探究空气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因素,对缓解空气污染、创新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趋势面、空间自相关、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全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空间匹配关系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17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冀中南城市群为核心向外逐渐好转的中心-外围结构,集聚特征显著;全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为核心向外扩散的多核空间结构,集聚特征亦比较明显。(2)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存在不完全协同、匹配现象,负向错位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错位强度呈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正向错位区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和南部沿海地区,错位强度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错位贡献度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尤为突出。(3)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两系统总体关联度较强,其中影响空气质量的污染物浓度以及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成区绿化率和地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因素为造成两系统空间错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以郑州市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的批复和建立,阳光体育应与其发展同步进行,构建和谐发展。本文从阳光体育运动与城市互动发展角度,针对当前郑州市阳光体育长效机制的落实、学校与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共享、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与城市发展互动以及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与城市整体规划协调一致等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思路,为中原城市群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配置,对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中原城市群在国家区域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地区创新资源分散,创新能力异质性强.在对中原城市群已有的专业性科技服务平台调研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及其治理体系,以推动区域高效协同创新.综合科技平台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从治理主体、治理介质、治理关系方面分析了综合平台治理体系结构要素.综合服务平台的资源集成机制、服务机制和运营机制是治理体系的基础机制,创新共同体协同创新机制是治理体系的核心机制,为打造高质量中原城市群创新共同体提供有效支撑.最后建议从强化平台考核与平台开放合作方面提升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