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精度的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在日常观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干扰,致使数据曲线出现各种异常。为准确区分干扰异常及地震前兆异常,通过分析近10a襄樊台分量钻孔应变仪的观测数据资料,结合地震前兆异常跟踪分析成果可知,襄樊台分量钻孔应变仪工作状态良好,固体潮变化形态清晰,映震效果良好,可记录到近些年发生的中强震,日常观测中主要受自然环境、供电故障、仪器故障、人为标定等因素的干扰,分析各种干扰在应变观测曲线上的对应变化特征,准确区别于地震前兆异常特征,为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取位于陕西汉中地区的汉中形变台(南郑813厂)和宁强形变台2017—2021年DSQ型水管倾斜仪和SS-YⅡ型洞体应变伸缩仪的观测数据,通过对2个台站共4套仪器的连续率、完整率、年零漂、相对噪声水平和资料质量评定内精度等技术指标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对陕西汉中地区定点洞体形变台站观测数据质量做出科学评价,以期为本区域无人值守地震台站监测效能评估和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聊古一井位于聊城-兰考强震带上,该井有十多个地震前兆测项,其观测资料是对鲁西地区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重要依据。本文对该井的11个测项进行了模糊糊聚类分析,并揭示了各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结构果与实际经验相符合,对地震测项优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厚霖 《河南科技》2023,(22):115-119
【目的】为弥补气象探测业务因单一的探测手段和有限的气象数据造成的短板,对当下正在建设的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的构成和原理,及其在业务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究其在气象过程研究与预警中的具体表现。【结果】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的建设与使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气象探测中的短板,无论是在日常的天气预报中,还是在特殊天气的气象探测中,都能提供丰富且准确的气象数据。【结论】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96年包头6.4级地震缺少明显的短临异常,进行了中期前兆异常现象的研究分析,稳定的具有一定时空特点的中期前兆异常是作为判断短临前兆异常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地倾斜年变椭圆长轴的大幅度转向,可做为强震前一种中期前兆异常现象,可以指导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6.
林苗禄  薛飞  林立峰  邓聪 《河南科技》2023,(20):108-111
【目的】福州地震台VS型垂直摆倾斜仪安装至今十余年,运行稳定,观测环境无明显变化,通过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以便提高观测资料质量。【方法】选取2015—2022年资料,计算连续率、完整率、相对噪声水平、潮汐参数,识别降雨、雷电、观测系统、人为、同震响应等干扰。统计内在精度,对仪器受到的典型干扰进行分类说明。【结果】垂直摆运行率达到99.5%以上,同震效应好,内在精度EW分量优于NS分量,降雨干扰影响固体潮整体形态,数据容易超量程。【结论】后续要加强日常观测中对原始数据的监控,同时与厂家探讨降低零漂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遭遇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尤以地震为甚。我国地震的发生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通过运用一系列防震减震措施,可有效提升我国处置地震灾害的各项能力。地壳形变观测作为一种有效的观测方法,现已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地壳形变观测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发展与应用。通过对此项技术的深入探讨,以期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将地震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平多层介质测井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给出了居中型磁偶极子源电磁波测井仪器的幅度比和相位差理论测井曲线.分析了不同测量条件下轴向源与径向源的电磁波理论测井曲线特性.并结合电参数视值的资料解释方法,探讨了提高测井仪器纵向分辨率的可能途径,为测井仪器的研制及测井资料的解释提供文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创新气象观测方式、拓展气象观测领域、统筹社会观测资源,不断提高气象信息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公众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能力,是新时代综合观测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立足河南省气象系统现有业务环境和人才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力推进气象社会化观测示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并利用五大理念和三种技术,打造"一个目标、五项工程、七个驱动"的省级气象社会化观测示范工程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因此,各部门要做好地面观测工作,对气象变化进行预测,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气候信息。本文首先阐述地面观测的内容,然后探讨地面观测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地面观测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