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2016年1月19日至1月23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发生的一次极端低温天气进行分析。此次极寒天气持续时间长,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偏北,在副高连同阻塞高压的共同作用下,2016年气温异常偏暖,暖空气控制了北极,极涡南下维持,造成本次降温及低温过程。通过对比多模式预报结果,对以后发生类似的天气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极寒天气是一种特殊天气现象,研究这种极端气象与全球变暖的相关性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法以及SPSS回归方法探究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性,发现全球气温变暖与极端天气现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个现象并不矛盾,可以并存。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5年7月17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近20年夏季最强的一次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气候成因、天气形势和动力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与历史同期个例和春季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强沙尘暴天气是在河西走廊地区长时间极端干旱的气候背景下,新疆冷空气分裂东移南下,配合当地极有利的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引发的大风沙尘暴天气.最后给出了夏季沙尘暴天气的短期预报指标,为夏季沙尘暴预测、预警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余学英 《河南科技》2013,(16):184-185
利用天气形势图、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资料,对青海东部2012年7月30日出现的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是巴湖低槽分裂短波槽和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青海东部地区交汇;前期低层大量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及不稳定层结满足了大到暴雨天气的基本条件,大范围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深厚的水汽辐合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短时强降水出现在中尺度对流云团西北侧TBB梯度最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技》2021,(2):149-152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nl1°×1°6 h再分析资料和自动雨量站资料等,对洛阳市2017年9月24日至10月17日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影响天气系统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的偏东、200 hPa高空急流的出现并维持、副高的西伸北跳、西风带短波系统活跃、冷空气持续补充南下是这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连阴雨期间,大气低层湿度大,但水汽辐合和垂直运动条件较弱,致使降水持续时间长但雨量不大;阴雨天气期间,近地层基本维持偏东风或东北风,降水中断间歇,近地面基本为偏南风。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以及FNL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3月11日至12日发生在福建的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降水前后高空各层和地面天气形势的变化,明确了此次降水过程天气系统环流的配置情况,进而对降水过程期间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东部一次强降水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MICAPS资料、各种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对2004年7月27日夜间到28日白天发生在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机制及卫星云图进行分析,揭示了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成因,为武威市大降水的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等,对2016年7月30日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副高边缘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前期的高温高湿、显著的不稳定层结、充足的水汽条件以及强烈的上升运动最终导致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7年2月21日卢氏县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及成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果。(1)500h Pa图上,欧亚高纬地区维持两槽一脊型。从乌山低槽后部不断分裂小股冷空气南下,在高原堆积、加强,与南支槽同位相叠加,使南支槽加深,槽前西南气流加强。地面图上,回流形势与河套倒槽同时强烈发展,两支急流与东路冷空气在卢氏上空交汇,是造成此次强降雪的重要原因。(2)强烈的水汽辐合和深厚的湿层为此次暴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3)低值系统前部的上升运动与喇叭口地形阻挡后产生的上升运动辐合形成深厚的、大范围的、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是产生强降雪的关键性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逐6h 1°×1°再分析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4月13日和2011年4月2日三门峡市出现的两次寒潮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前一次过程高空形势为横槽转竖型,后一次过程为低槽东移型,均为暴发寒潮天气的典型形势,且两次过程的高空冷中心强度一致。2两次过程的冷空气均在贝加尔湖附近聚集南下,且两次冷空气强度势力相当,不同之处在于前一次过程是冷空气的不断补充,导致最低气温不断下降,而后一次过程冷空气移速较快。3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两次过程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4在春季当欧洲数值产品连续五天预报850h Pa降温幅度≥8℃时即考虑温度低谷期三门峡地区将有强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