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边坡尤其是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学以及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方法】本研究选取大连自贸区内某边坡,将边坡分为AB、BC、CD三段,采用赤平投影法对边坡稳定性做定性分析,并利用平面滑动法对边坡稳定性做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该自贸区边坡稳定性处于稳定状态。【结论】本研究对边坡防护措施提出了建议,涉及的边坡评价方法和边坡防护措施对于边坡治理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两面临空的岩质边坡容易产生三角体稳定问题,受开挖卸荷作用的影响,路堑岩质高边坡的三角体稳定问题是突出的。连云港某路堑岩质高边坡开挖高度近200 m,在开挖过程中采取了喷锚支护措施,然而锚杆轴力的监测数据表明,对于规模较大的三角体,其稳定问题仍然突出,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为此,在查清三角体边界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对代表性三角体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3DEC数值模拟,分析该三角体的锚杆支护效果。结果表明,3DEC与赤平极射投影的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被锚杆轴力监测数据所验证。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连云港市某路堑岩质高边坡坡高近200 m,虽已采用喷锚支护,但因路堑边坡开挖面与原废弃采石场开挖面构成不利组合而产生了两面临空的高位三角体稳定问题,支护锚杆的实测轴力超过设计警戒值。为此,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刚体极限平衡法与原型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三角体沿底滑面存在剩余下滑力,导致锚杆轴力超过设计警戒值;(2)在不利工况条件下,三角体将产生滑动破坏;(3)三角体主动滑面为顺倾向压性断层,被动滑面为厚度1.5~2.5 m的反倾绿泥石片岩,滑动破坏时,绿泥石片岩被切穿。  相似文献   

4.
露天矿边坡工程稳定性一直是影响煤炭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有效控制边坡失稳、确保煤炭生产安全,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熵权属性识别模型.首先,根据边坡所处的地质条件与边坡失稳影响因素,选取边坡坡高、边坡坡度、天然容重、内摩擦角、粘聚力、地震烈度与孔隙水压力比作为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所占权重;其次,分析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构建属性测度函数以计算各个指标属性测度与综合属性测度;最后,采用置信度准则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属性识别.通过对安太堡露天矿边坡治理前后的稳定性评价,得出削坡、注浆加固与预应力锚索加固等边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将属性识别模型评价结果与加权平均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同时将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与边坡监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边坡稳定性的评判问题,且评价结果合理,为边坡工程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浸水对基坑边坡支护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分别对比不同土钉间距、土钉长度、入射角度、边坡坡度等情况下边坡浸水前后的稳定性变化,并根据土体强度浸水折减原理建立FLAC 3D数值模拟分析浸水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结果发现砂土及粘土层发生受力破坏,进一步证明了浸水给边坡支护稳定性带来的危害。本文可以为基坑边坡支护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边坡裂隙的连通率不仅是岩石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对指导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全迹长调查法、Laslett法、广义H-H法和基于Monte Carlo的带宽投影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连通率计算方法,在这4种方法的基础上,以西南某大型水电工程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4种方法计算顺坡向裂隙连通率。结果表明:全迹长计算结果最佳,但露头范围有限,同时受带宽大小的影响;Laslett法和广义H-H法计算结果均与全迹长法结果相近,在一定窗口范围内测窗尺度效应小。另外,基于Monte Carlo的带宽投影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计算任意给定方向的连通率值,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对强降雨条件下某岩土互层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边坡不采取支护措施时的合适坡角,并探索了预应力锚杆和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对岩土互层边坡的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采取任何支护形式的岩土互层边坡层理倾角为30°,在考虑强降雨影响时最大安全坡角为40°;强降雨对岩土互层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容忽视,且坡角越大边坡安全系数降幅越大;预应力锚杆以及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对岩体互层边坡支护效果比较显著,但应该考虑强降雨对岩土互层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且加大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8.
倾倒变形是反倾岩质边坡最为常见的破坏形式,研究其影响因素是分析倾倒变形形成机制的基础。以连云港东疏港高速公路中云台山路堑边坡为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理论,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边坡坡高、边坡坡角、岩层厚度及岩层倾角4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坡高是边坡倾倒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岩层厚度、岩层倾角和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性与岩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边坡坡高和坡角呈负相关关系;当岩层倾角为75°左右时,边坡最易发生倾倒变形。  相似文献   

9.
以镇江市某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勘查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及数值模拟法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工况下,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在降水和地震等因素影响下,位移增大,稳定性系数降低,其中在暴雨工况下,由于雨水下渗至岩体的节理裂隙中,增加了滑坡体的下滑力并导致岩体强度参数降低,最大位移量达到了43.97 cm,存在发生滑坡的隐患。根据该边坡的滑坡特征及破坏形式,采用削坡降坡、锚杆加固及布置截排水沟等治理措施对该边坡进行治理,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分别达到1.660、1.580和1.652,坡体水平向最大位移大幅降低,表明该边坡在加固治理后处于稳定状态,治理措施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计算结果,将强度折减理论应用于边坡稳定性三维有限差分数值分析中,并结合工程实例,将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如:Bishop法、Janbu法、Spencer法、Morgenstern-price等)的计算结果与三维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维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计算出的边坡安全系数与边坡的实际状态更加接近,其模拟得到的边坡的位移情况与现场实际监测的结果基本一致,这充分体现了三维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对HMM爬虫中K-means算法的K值选取方法作出相应改进,然后针对爬取网页的内容与主题相关度不高的问题,对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修改,完成改进后的隐马尔科夫爬虫设计。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通过ECC算法产生秘钥,然后通过矩阵运算,生成秘钥碎片,分发给不同的合法结点用户,由这些结点用户共同管理并维护秘钥的一种门限密码体制。在该方案中,只有达到或超过某一阈值的秘钥结点共同合作下才能完成秘钥运算,从而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又能完成秘密共享。  相似文献   

14.
将水分析化学和给水处理原理结舍起来.开发了水质稳定性判断综合性实验.综合实验涉及水的碳酸平衡原理、水质稳定概念及多种水质分析方法.应用于水质检测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基于模间Mach-Zehnder干涉式、Michelson干涉、F-P干涉和荧光等原理的微结构光纤温度传感器开展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建立了相关理论,研制出了一系列新型光纤温度传感器及其功能器件.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多参量荧光光纤有源温度传感器,并建立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方法;利用液体填充微结构光纤制作出的在线式、全光纤Mach-Zehnder干涉式温度传感器,敏感度达–1.83 nm/℃;利用全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内的高阶导模来制作结构紧凑的Michelson高温传感器,传感头尺寸仅为1.03 mm;基于柚子型小纤芯微结构光纤制作了微腔F-P高温传感器,温度的灵敏度为17.7 pm/℃,测量温度达1 000℃.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现,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现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自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对科学发展现加以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王星 《甘肃科学学报》2012,24(2):131-134
随着工作流的发展,工作流建模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介绍了面向角色的建模方法,以及建模仿真平台Ptolemy Ⅱ,利用该平台的面向角色的建模思想,采用层次异构的思想组合各类组件来实现工作流建模仿真工作.同时对实际工作流模型案例进行了分析,采用面向角色的建模思想,在Ptolemy Ⅱ平台上完成了建模设计,仿真结果与模型中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二者的结果基本一致,解决了工作流仿真中遇到的并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付艳茹 《松辽学刊》2010,31(2):55-58
基于MATLAB的仿真计算平台,本文以中国历年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多项式和傅立叶级数的曲线拟合技术,实测出具有较高准确度的近期人口预测模型,并通过参数实测和逐次修正的方法,改进了LOGISTIC预测模型,修正了中远期人口预测的误差,减少了人口数据处理中的误差积累,高效率地提高了预测模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文体的演变,相对于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代风尚而言,更具有稳定性。认识一种文体往往能使我们更真实地了解文本在当时呈现的面貌以及其中透射出的文化意义,因此,文体研究不可回避地成为学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铬的环境化学行为、土壤铬污染的危害与修复技术,重点介绍植物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