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投入、产出维度构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功效评估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投入与产出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格局,反映新旧动能转换的功效,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对转换功效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功效的评估值均呈波动上升趋势,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低产出同步型城市数量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功效评估中投入与产出皆处于高度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大,协调等级渐趋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功效的空间集聚效应渐趋减弱,局部热点区聚集在山东半岛及鲁中地区,冷点区聚集在鲁西北和鲁南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功效的障碍因素为共享产出—开放产出—创新产出的演变模式,创新产出成为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迫切需要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创新驱动。对于安徽省,必须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契机,立足安徽省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壮大数字经济,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技术预见作为科技创新的战略导航系统,在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遴选方向作用突出。本文在分析技术预见与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重探讨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现状,并给出技术预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吴迪  徐政 《科学管理研究》2021,39(4):98-104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而如何实现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成为新格局下需求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剖析新旧动能转换着力点,对标目前转换过程中存在问题,"对症下药",探索顺畅转换路径.旧动能向新动能转换需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供给端依靠要素、企业、产业和社会四大着力点,从微观到宏观层层推进,并由宏观渗透至微观;需求端从扩大开放、释放消费需求两个着力点拉动.创新要素支撑不足、人力资本错配、金融支持力度弱化、需求动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是目前新旧动能转换不畅的主要原因.应从优化创新要素支撑作用、数字技术融合产业发展、释放消费需求、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四个方面入手,扫清新旧动能转换障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背景下,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标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分析河南发展的省情和动能转换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河南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驱动力,面向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未来、面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对传统软件工程专业升级更新增设了大数据方向。依托新工科建设试点项目支撑,以大数据新工科创新实验班的模式在大数据人才培养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兄弟院校和相关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曲红  宋杰鲲  曹宇辰 《河南科学》2020,38(9):1500-1510
产业转型升级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测度指标体系,形成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综合测度方法,并对2017年山东省各地市产业转型升级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山东省地市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合理度较好,转型升级速度有待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呈现北部区域高于南部区域、东部区域高于西部区域、沿海区域城市和省会周围城市水平较高的地理分布特征.最后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山东省地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山东省地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9,(2):105-110
本文从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出发,旨在构建一套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昌邑市为例,对乡村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态势进行测度,以期提出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昌邑乡村振兴的多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尽快实现经济动能新旧转换已成为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关键,山东省传统的高碳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寻求低碳环保的经济增长模式。文章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山东省能源消费量与生产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等能源消费现状以及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碳排放指标,全面评价山东省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碳排放区域差异以及各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发展建议。研究认为,山东省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与保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应用推广低碳模式、完善碳排放市场以及倡导低碳生活模式,研究结论对绿色山东建设提供了科学有益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0.
立足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实际,分析智能制造产业特点,筛选影响智能制造产业布局的因素,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优势度指标体系,以山东省137个县市区为研究样本,运用综合评价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测山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布局的优势度指数与空间集聚特征,进而提出智能制造业产业前瞻性布局方案。结果显示,山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优势度存在较大地区差异,具有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特征,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优势度呈强的空间正相关分布,并显现出初步的集聚发展趋势,未来可通过强化沿海产业集聚区、打造省会产业聚集区、完善济青发展轴带和启动鲁南发展轴带的布局方案加以引导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