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养活了世界。2021年5月22日,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逝世,享年91岁。由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杂交水稻帮助缓解了世界各地的饥荒和贫困问题,使农民只需利用较少的资源就可以养活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2021年3月,他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水稻研究中心摔倒后入院治疗,但即便卧病在床,他仍然一直关注天气,监测水稻的长势。  相似文献   

2.
正乔治·卡拉瑟斯是设计和建造月球首个观测台的天文学家和工程师。1972年,当阿波罗16号在月球登陆时,宇航员们建立了第一个从天体观测宇宙的观测台。该观测台由天文学家乔治·卡拉瑟斯(George Carruthers)设计并建造。卡拉瑟斯使用远紫外月球照相机,通过捕捉地面望远镜无法捕捉到的光,首次拍摄了地球上层大气区域的全球图像,该区域对于通信、遥感和空间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4.
<正>恩斯特·亨利(Ernest Mark Henley)是享誉全球的华盛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和管理者,他于2017年3月27日与世长辞,享年92岁。他因自己的杰出理论研究以及为美国物理协会等机构的专业服务而闻名。亨利的研究生涯始于战后时期,那时的他致力于研究宇宙基本粒子互相影响的机制。通过将自己的理论研究和确定轻子、夸克相互作用的实验结合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7月14日,纯数学领域的杰出研究者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因癌症去世,年仅40岁。她的研究成就在2014年得到了最近一次颁发的"菲尔兹奖"(每4年颁奖一次)的肯定,该奖是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伊朗总统鲁哈尼在给这位去世的女数学家发去的唁电中写道,伊朗和世界著名的数学天才米尔扎哈尼的去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这位科学家使伊朗在国际科学界  相似文献   

6.
<正>尼古拉斯·布洛姆伯根(Nicolaas Bloembergen)是核磁共振、非线性光学、激光领域的先驱,任何一方面的成就都能为他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也是磁共振成像的基石。他为人谦逊,常称自己为"闪光的工程师"。布洛姆伯根于2017年9月5日逝世于亚利桑  相似文献   

7.
正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是第一位在太空自由漫步的宇航员。1984年,他走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这是宇航员第一次在不带附属装置的情况下自由漂浮于太空之中。2017年12月21日,美国宇航局(NASA)第一位进行无系绳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Bruce Mc Candless)去世,享年80岁。1984年,麦克坎德雷斯成为第一位进行无系绳太空行走的人。他以太空  相似文献   

8.
有马朗人(Akito Arima)是日本理论物理学家,他帮助创建的模型从根本上简化了原子核的表征方式.他曾担任日本东京大学校长、理化学研究所所长,还曾出任政府顾问和文部科学大臣,他努力推动日本科学实现现代化,并倡议建立高级研究卓越中心.2020年12月7日,有马朗人在东京去世,享年90岁. 有马朗人1930年出生于大阪...  相似文献   

9.
正萨尔瓦多·米纽庆是美国结构家庭治疗的先驱,他放弃了注重个人心理研究的传统方法,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进行研究,考虑到了家庭和其他社会环境在塑造病人行为上的作用。萨尔瓦多·米纽庆(Salvador Minuchin)是一位激进的心理治疗师,他在青少年心理治疗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将治疗的重点从个人症状转移到家庭关系上。2017年10月30日,米纽庆在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去世,享年96岁。1921年10月13日,米纽庆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北的圣萨  相似文献   

10.
<正>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对特定材料在没有阻力下的电流传导的情况提出了重要见解,这让他成为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人之一。阿布里科索夫于2017年3月29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的家中去世,享年88岁。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Alexei Abrikosov)去世的消息由伊利诺伊州的阿贡国家实验室宣布。该实验室是阿列克谢生前工作和科研  相似文献   

11.
正罗纳德·布雷斯洛是从大自然获取灵感的有机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化学学会前主席,他开拓性地将有机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起来。罗纳德·布雷斯洛(Ronald Breslow)几乎能在每一个角落发现新的化学反应。作为一名有机化学家,他对有机分子的反应性的理解机敏且直观。他认为,如果自然的反应遵循有机  相似文献   

12.
<正>在古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是一名狡黠的工匠,偶尔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设计用来囚禁半牛半人怪物弥诺陶洛斯的迷宫能让人迷失方向,甚至连代达罗斯本人也迷了路。他制造出蜜蜡翅膀,使得他与儿子伊卡洛斯能够逃离克里特岛,但伊卡洛斯藐视父亲的规劝,自不量力地高飞,距离炙热的太阳太近,结果蜜蜡熔化,伊卡洛斯堕海而死。在当代,代达罗斯是戴维·琼斯(David E.H.Jones)创造出的一位虚构发明家。琼斯是一名职业化  相似文献   

13.
<正>彼得·曼斯菲尔德发明了革命性的医疗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在1972年的发现推动了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发展,造福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曼斯菲尔德是一位受过传统训练的物理学家,他意识到可以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获得活体组织的横截面影像。他开发的安全、无侵袭技术可以对组织切片的软组织和器官清晰成像,革新了医疗诊断,改变了人脑的研究。仰赖这项工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元月17日,克雷德·汤波(ClydeWilliamTombaugh)在他新墨西哥州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0岁。作为冥王星的发现者,长寿的汤波很幸运地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看到人们终于解开了这颗本世纪行星研究史上最为扑朔迷离的“发现之谜”。汤波1906年生于伊利诺斯州斯特雷特(Streator)的一个农民家庭。当时,劳威尔(PercivalLowell)和皮克林(WilliamPickering)根据天文星与海王星轨道的不规则扰动,推测海王星之外应该还有一颗未知的行星存在。然而直至1916年劳威尔去世,人们仍然一无所获。汤波少年时代发即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15.
<正>有关脑细胞是如何相互沟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神经生物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认识,他为神经疾病领域的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19年4月13日,著名神经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逝世。20世纪50年代,格林加德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当时,科学家们认为神经传递纯粹是靠电进行的,神经细胞只通过神经递质进行沟通,而神经递质可以触发相邻细胞的电脉冲。因此,研究大脑的生物学家主要关注特定神经细胞(或称神经元)的电学特性。然而,格林加德却不同,他决定研究神经元传导背后的生物化学特性。在15年当中,格林加德证明了这种信号传导的替代方法(现在被称为慢突触传递)实际上是神经元相互沟通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比尔·詹金斯大大推动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公平公正的发展。1968年,比尔·詹金斯(Bill C.Jenkins)成为新上任的统计官员,同时他也是美国公共卫生署(PHS)的首批黑人官员之一。当时,一位同事向他透露了政府一项名为"男性黑人未经治疗的梅毒"的研究,自1932年以来,该研究一直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基吉及  相似文献   

17.
正马里奥·莫利纳是臭氧空洞的发现者,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倡导者和总统顾问。20世纪70年代中期,马里奥·莫利纳(MarioMolina)就曾预言,全球各地排放的氯氟烃可能会耗尽平流层的臭氧。10年后,英国南极观测站的科学家报告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洞。1987年,在莫利纳孜孜不倦的倡导和外交努力下,联合国邀请多国签署了《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  相似文献   

18.
正梅尔文·科恩是索尔克研究所联合创始人,基因调控和免疫系统研究的领导者,他为世人留下了丰厚遗产。梅尔文·科恩(Melvin Cohn)是索尔克研究所的联合创始人,凭借免疫学和基因调控方面的杰出成就而闻名于世。他于2018年10月23日在圣地亚哥去世,享年96岁。索尔克研究所负责人拉斯蒂·盖奇(Rusty Gage)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自成立之日起,科恩就一直与索尔克荣辱与共。他一直是研究所的中流  相似文献   

19.
正查尔斯·彭斯·斯利克特是物理学磁共振领域的先驱,他撰写了该领域的经典著作《磁共振原理》。查尔斯·彭斯·斯利克特(Charles Pence Slichter)于2018年2月19日在科罗拉多州安详离世。凭借在科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向人们传递的温情与乐观,斯利克特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1924年1月21日,查理(即查尔斯)出生于纽约伊萨卡。二战期间,他在伍兹  相似文献   

20.
迪拜郡彻斯特菲尔地区的鲁宾逊家族创始于1794年。罗伯特·鲁宾逊(Robert Robinson),在1886年10月13日生于彻斯特菲尔附近的卢福德农场。他是在彻斯特菲尔接受早期教育的。直到1902年进曼彻斯特大学。1902年,在H.B.狄克松领导下的曼彻斯特大学化学系是英国的化学中心,它拥有正值顶峰时期的有机化学教授小W.H.佩金(Perkin)。那时,第一年的实验课是在老曼彻斯特化学实验楼的罗斯各实验室上的,当时的讲授课程与实验室里的一样,是有关非金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