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爱因斯坦曾说过:“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言下之意,科学家和艺术家从根本上来说都在探索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是相同的一类人,只不过所用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而我们今天要谈的就是一个与此有关的主题—当绘画注入了科学元素,即“科学美术”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大忠 《世界科学》1997,(10):19-19
濒死体验或许只是生理反应,否则就是探视世界之外的窥孔。由于日益发达的医疗技术,挽救了大量濒于死亡的人的生命,一些看似荒诞的报告也越来越多。《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近作过一次民意测验,近18%的美国人称他们有过濒死体验,研究人员认为在生死线上挣扎过一回的人,约三分之一,亦即1500万美国人有过不寻常的感受。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濒死研究})杂志的主编,今年50岁的布鲁斯·格雷森(BruceGreyson)花了毕生的精力调查这些事件,试图为生命以后的世界打开一个窥孔。他说有过类似体验的人后来都"沉迷于精…  相似文献   

3.
爱德华·霍尔于 2 0 0 1年 8月 1 1日病逝 ,享年 77岁。霍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还是一位有独创性的发明家和手艺超群的工匠。他建造了世界上最为精确的单摆钟 ,并在科学研究上也颇有建树 ,他认为自己对科学工作纯粹都是为了兴趣而完成的。在过去的 45年里 ,霍尔的主要兴趣 (至少是在技术方面 )在考古学上。考古学主要是通过发明、建造和利用各种方法来发现古代物品 ,确定它们的年代并对其进行鉴定。考古学可以使我们了解古代的技术状况。近些年来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考古热 ,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现在称为“考古定年学”。这…  相似文献   

4.
<正>在福特、通用汽车和Waymo(Alphabet旗下研发自动驾驶的公司)等企业巨头致力于让他们的自动驾驶汽车上路之际,中国的一个研究团队正在考虑使用改装过的自行车作为自动交通工具。这辆自行车可以自己翻越障碍,完美保持平衡。还会根据人的指令做相对应的动作,比如向左转弯等。它就像有眼睛一样,可以跟着一个人跑。每当这个人转弯的时候,它就会转弯。如果遇到障碍物,它可以绕过去,  相似文献   

5.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巴。”这是中国人对弱肉强食的生物世界的生动总结。动物世界似乎对植物世界拥有绝对的权威,动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植物却毫无还手之力。但事实上,柔弱的植物在几亿年的生物进化中找到了一种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当毛虫大嚼玉米茎叶时,它无意中为自己布下了死亡的陷阱,因为它帮助玉米召唤来了自己的死敌。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或动物躁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他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  相似文献   

6.
紫藤 《科学之友》2006,(9):27-27
或许您也听说过,人在死之前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到底是一种什么预感?死亡真的只是肉体逝去,灵魂得以出壳吗?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命运会嘎然而止;也没有人知道,是什么会把我们带离尘世。然而,有人能预感到这一时刻的到来。充满神秘和奥妙的直觉,让我们找到开启未知世界大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横空出世,让世界变得近在咫尺,让生活变得丰富,让时间变得虚幻。你可以在网络上体验速度、体验新鲜、刺激、甚至爱情,你都可以获得,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畅想,同时也证明了它的有限,它的世界永远都是虚拟的,感受得到却摸不到。要想把它变为现实,还需要生活中的付出与实践。网络的魅力与诱惑,让我们心生欢喜,网络上的信息丰富而全面,应有尽有,新闻、娱乐、商品、游戏……所有的一切为我们编制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斑斓的互联网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要求来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无需别人的强迫;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同一时空里与多个人进行实时的精神情感互动;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友》2014,(5):45-47
<正>这是一个他提自己是诗人会遭到哄笑的时代,这是一个因为他是企业家、人们就认为他不会是个好诗人的时代。他戏谑般地承认自己是个土豪,但他已经开始拥抱世界文明。他是中国企业家中的另类吗?不,他其实代表了中国财富的下一个趋势:寻找精神内核,并成为文化传承与创造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9.
"假设这个杯子代表我们的问题,放在这里,当我们看着它,自然就会觉得问题很大,很困扰自己,"一位心灵成长导师指着面前的水杯对我们说,坐在他旁边的我跟旁边的人一样频频点头,这是多么熟悉的感觉——怎么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充斥着压力,让我过得毫不轻  相似文献   

10.
<正>这么多年来,尽管"天堂"一直作为纯洁美好的象征出现在各种神言文里,之后的一些探索发现也间接证明了它应该就在最高的那个楼层里,但毕竟没有谁曾经真的到过那里。甚至"去天堂吧"成了非常流行的玩笑话,意思大概和"有多远滚多远"差不多。现在威廉突然把这事情提出来,一般人都只会以为他在开玩笑。但他很清楚,谢丽尔肯定会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1.
暗示的力量     
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你就会真的成为你想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身体不好,即使他没有任何毛病也会感到不舒服;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天生性格忧郁,那么他会主动逃避快乐;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那么他永远也无法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满足.  相似文献   

12.
刘斌 《科学之友》2004,(8):46-47
问: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呢?答:2003年“世界艾滋病日”为什么用“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主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方面对病人要很好地关照。因为得了这个病之后,社会往往对他歧视,他自己也歧视自己。你不歧视他,他也会感觉很绝望,觉得没有前途了。他本该更好地跟疾病做斗争,更愉快地生活下来,来享受现在的人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另外不要给他压力,要关心他。第二点,对社会的稳定很有益,因为这些有疾病的人、感染上的人能够很好地跟疾病做斗争,对稳定社会很重要。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对正常人本身,让他知道吸毒是危险的,性…  相似文献   

13.
心先过去     
布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享有“撑杆跳沙皇”的美誉。他曾35次创造撑杆跳项目的世界记录,并且他所保持的两项世界记录,迄今为止,还无人能够打破。前不久,他接受了由总统亲自授予的国家勋章。在这次隆重而热烈的授勋典礼上,记者们纷纷向他提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布勃卡微笑着回答——很简单。就是在每一次起跳前,我都会先将自己的心“摔”过横杆。原来,他作为一名撑杆跳选手,曾经也有过一段日子,尽管自己不断地尝试冲击新的高度,但每一次都是以失败而终。在那些日于里,他苦恼过、沮丧过,甚至怀疑过自己的潜力。有一天,他来…  相似文献   

14.
心理咨询室老师:我是一名高中生,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有一个人站在街上向天上看,过了没多久,他身后就站了一大群人,跟着他一起朝天上看,其实天上什么都没有。当时我听了这个笑话觉得这些人真傻,他们的行为很可笑。可是现在我发现自己也有点像他们一样了,比如某个同学买了一件衣服,从内心讲我并不认为这件衣服好看,可是同学们都说好,我也就会认为它好看,而且也会要求家长去买一件。再比如同学们经常一起到网吧去玩游戏,我知道这样会耽误学习,可同学们都说偶尔去去没问题,自己也就跟着去了。有时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  相似文献   

15.
<正>动物们总是用它们各自不同的叫声以及斑斓的色彩来充实和装扮着大自然。然而,科学家们从这些动物的叫声中,发现了一个更加美妙的交响乐世界。在50年前,为了给自己的一张新专辑收集些自然的声响,音乐家伯尼·克劳斯第一次走进了位于旧金山市附近的森林中。在此之前,他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在森林里呆过,也从没有如此心无旁骛地聆听过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克劳斯这样描述到:"那时,我完全忘  相似文献   

16.
乐天派有益于健康 人们往往把那些对事物持乐观态度的人称做乐天派,而把那些无论对什么事物都认为难做,总爱往坏处想的人称做悲观主义者。大多数人会认为这只不过是观念问题,而很少有人会想到它同身体和健康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实际上就是这“一念之差”便会导致身体状况的极大差别。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坂野教授曾做过这么一项实验。他让身心均  相似文献   

17.
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在西方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著作被翻译成47种语言出版。在他的一本书《Education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里,反复用到这样一些词组:完整的世界、完整的生活、完整的学习、完整的人格。他指出“:教育的目的,并非制造学者、专家、寻找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这与爱因斯坦提倡“和谐的人”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克里希那穆提说“:正确的教育,一方面鼓励技术的学习,同时也应该完成某种更为重要的事:它应该帮助人去体验生活的完整过程。”生活的完整过程,须到完整的世界中去体验。克里…  相似文献   

18.
濒死体验     
一些曾经濒临死亡的人所描述的经历竟是如此地相似……有报道称,唐山大地震后,我国神经医学专家曾随机抽取100位地震中濒临死亡,后经抢救脱险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是,有半数以上的人声称,遇险时不但不害怕,反而感觉思维特别清晰,心情格外平静,甚至有某种宽慰或愉快的感觉,他们还感觉到思维过程异常迅速,浮想联翩,一生中的往事飞逝而过。事实上,类似“我的一生都在我的眼前闪现”、“看见长长的隧道尽头的光亮和已故亲人”这样的描述,见诸于全球数以百计的对从死亡边缘被复苏的人们的那些奇怪的、超自然体验的调查报告。我国神经医学专家根据唐山地震濒死体验调查,将各种濒死体验归纳为40种类型:回顾一生、意识与躯体分离、失重感、身体陌生感、身体异常感、世界毁灭感、同宇宙融为一体感、时间停止感,等等。事实上,世界各地有过濒死体验的人的描述惊人地一致。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种。“一生回放”:2005年,一个名叫雷蒙?莫迪的俄罗斯人对4000个有过临床死亡经历的人进行调查,发现濒临死亡的人会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莫迪说,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一个人似乎能够在一秒钟的时间里回忆起整个一生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个有过濒死经历的司机回忆说,当他的卡车从桥上往下坠...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碰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体验。例如,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确认是以前从未见过的,但有时又会觉得曾经在何处见过;或者来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又觉得这个地方好像曾经来过。当然这里所提到的情况从客观上讲是确认没有体验过的情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体验就是想象再认和第六感再认。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有多少人公开谈论过吸烟的危害性?这是无法统计的。在某些国家里,为了反对吸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广泛地利用新闻机构大力宣传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予以禁止和限制。然而尽管如此,许多人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吸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他们损害自己的健康,未必只是由于固执己见。正如伦敦很有权威的医学杂志World Medicine所认为的那样,情况是非常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