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在古老之中力求创新,是潮流永恒不变的规律。景泰蓝,正以它崭新的面貌展示出它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段毅  吴保祥 《科学通报》2008,53(22):2776-2781
为了认识不同地区和不同植物中单体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组成及其对环境的响应, 应用GC-TC-IRMS氢同位素分析新技术, 对中国纬度从20°~39°N范围的6个地区草、芦苇和树叶三类植物单体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 对于同一植物来说, 单体正构烷烃之间的d D差值分布在42.1‰~66.6‰, 表明同一植物的d D差值显著; 偶碳数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大都略重于奇碳数正构烷烃; 大多数植物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分布具有随碳数增加变重的趋势. 在不同类型植物中, 平均d D值分布在-202.6%~-130.7‰之间, 盐沼样品中最大; 不同地区同类植物的单体正构烷烃平均d D值具有树叶>芦苇>草的特征; 同一地区不同植物种类之间正构烷烃的d 13D值也是树叶>芦 苇>草, 反映了不同植物种类之间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差别显著. 草、树叶中正构烷烃平均d D值和C27, C29正构烷烃d D值与纬度和温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这些d D值都随样品所在地区的纬度增加而变小, 随气温的增加而变大, 说明它们可以指示环境. 这些结果为植物中单体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分布规律的认识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宇宙托儿所     
《大自然探索》2010,(2):5-5
<正>这幅艺术想象图描绘的是"宇宙托儿所"内部的一个场景:一颗恒星正从旋转的尘埃气云中孕育而出。最近,来自斯皮策太空望远镜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10,(1):5-5
<正>在这幅艺术示意图中,来自一颗白矮星(个头小、密度却极大)的引力正缓慢地将氦拖离一颗伴星。根据理论,当这颗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范围内上百个表土的长链正构烷烃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其中62 个为本项研究所获得), 发现尽管上覆的现代植被类型具有很大差别, 但表土中高等植物来源的长链正构烷烃主要以n-C29 和n-C31 为主峰. 同时, 对文献中报道的超过300 种现代植物长链正构烷烃研究结果的统计表明, 无论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还是灌木植物, 其长链正构烷烃同样主要以n-C29 和n-C31 为主峰. 综合对现代植物以及表土研究结果的分析, 认为表土中长链正构烷烃分子分布特征与来源植被之间的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较为复杂, 两者之间的关系很难用一种简单的模式来确定.  相似文献   

6.
NA列的广义Jamison型加权和的强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岳宝  刘许国  梁琼 《科学通报》1997,42(22):2375-2379
<正>Joag-Dev和Proschan提出了NA(Negative Association)的概念,近年来,Matula,Roussas,Su等人在这方面有过很多工作。本文将讨论NA列广义Jamison型加权和的强稳定性。 Jamison等人证明了如下结果: 定理A 设{ei}是i.i.d.列,{ai}是正数列,满足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研究显示, 欧、美等大陆晚泥盆世地层中普遍存在碳同位素δ13C的正偏移, 这种偏移已被推测为全球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快速增加的结果, 并与晚泥盆世弗拉阶(Frasnian)-法门阶(Famennian)之交发生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密切相关. 华南上泥盆统是研究F-F事件理想地层之一, 其中是否存在δ13C正偏移, 直接关系到全球范围内是否存在与F-F事件有关的有机碳埋藏增强的问题.对广西桂林垌村具有生物地层控制的晚泥盆世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分析, 结果表明: δ13C在F-F转换时期总体呈逐步增加趋势, 这种趋势由两次明显的d13C正偏移组成: 第1次正偏移出现在linguiformis带的底界, δ13C增加幅度达1.5‰; 第2次正偏移出现在triangularis/linguiformis带(F-F)的界线, 增幅达2.1‰. 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同位素记录对比发现, 在生物地层时限上, 垌村剖面第1次出现的δ13C正偏移较晚, 而发生在F-F界线的第2次正偏移, 无论在生物地层上还是在变化幅度上都是基本一致的, 支持F-F时期全球性的有机碳埋藏增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好氧生物降解中烷烃单体稳定同位素分馏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先芝  张干  陈繁忠  刘国卿 《科学通报》2004,49(24):2605-2611
通过气相色谱(GC-FID)监测了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石油降解菌GIM2.5和白腐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1767)对正十二烷、正十五烷、正十六烷、姥姣烷、正十八烷以及正二十四烷烃等石油及其制品的常见组分以及原油样品的降解. 用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分析了降解过程中烷烃及原油中正烷烃组分(C13 ~ C25)的单体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 结果发现, 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 上述烷烃的稳定碳 (δ 3C)、氢同位素(δ D)都较为稳定, 其同位素值变化基本上介于仪器的精确度以内, 尤其是nC16以上正烷烃. 烷烃化合物δ 13C和δ D的稳定性和特定性可用于追索表生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来源, 特别是当污染物风化严重, 常规的化学指纹技术难以明确判识时, 稳定同位素指纹(δ 13C和δ D)有望成为有效的环境污染源指示剂.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0,(11):5-5
<正>在下面这幅最新发布的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的左边显示出一个不同寻常的"完美"宇宙螺旋正环绕着双星系统"LL飞马"。天文学家认为,由于这对双星中的一颗正在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代人说,见识即知识,行走即课堂。古有孔子游诸国,将儒学大道遍传天下;现有学校研学行,开启素质教育新篇章。从古至今,正因为我们都认为学问不能只拘禁在盈尺之间,也才有了  相似文献   

11.
<正>项目的复杂性意味着科学正变得更为全球化在与国外科学家协作一事上,没有什么时候能比现在更富有积极成果了,欧盟在这方面带了个好头。在科技资助政策的推动下,2007年,半数以上欧盟科研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从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冰蚀湖湖泊沉积物中检测出正构烷烃系列分子化石, 将其与湖区表层土壤及牛粪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 认为冰蚀湖湖泊沉积物中C27~C33 正构烷烃主要来自流域内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高等植物, 且食草动物对高等植物的摄食消化过程并未显著改变C27~C33 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 在0~44 cm 的湖泊沉积物岩芯中,陆生高等植被来源的正构烷烃相对含量从底部到顶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由此推测, 湖区高等植被在0~44 cm 沉积时段内有逐渐退化的趋势. 根据210Pb 定年并结合已有的AMS 14C 年代,认为该沉积岩芯记录了希门错湖区过去近900 a 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历史, 其正构烷烃指标(ACL27~33, Paq 以及Pwax)与区域温度记录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特别是记录了相对寒冷的小冰期气候事件(LIA). 说明冰蚀湖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即使分布模式不变, 其代用指标依然精细地记录了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她帮助首次捕捉到了人类寻找多时的引力波的直接信号一年多以前,加布里娜·冈萨雷斯(Gabriela Gonzalez)正努力保守着自己人生中最大的秘密,在美国的两个巨大探测器捕捉到了引力波的信号。引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0,(1):9-9
<正>图中,一头雌性巨头鲸(也叫抹香鲸)正口含一条差不多9米长的巨型鱿鱼的尸骸,一头幼鲸则游弋在妈妈的身旁。这张照片是最近在日本小笠原群岛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我们人类的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的面貌,创造出大自然旷古未有的许许多多奇迹。人类为什么会创造出这样伟大的奇迹呢?因为人类有一个与众不同、足智多谋的特殊器官——大脑。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确有绝顶的聪  相似文献   

16.
冰下宝藏     
<正>世界上储量最丰富、最清洁的化石燃料——甲烷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将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勘探对象。大约十几个看起来很像当地渔民的人,穿着厚厚的外套,正团团围住一个冰孔。冰面上,钢丝绳绞车正小心翼翼地将一根又粗又长的管子放进西伯利亚冰冷的海水里。冰面上的人是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科学中心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的学术出版界正处在令人为难的窘境当中,尽管其学术期刊的数量已达到5000份还多。然而,其发表的文章很多都未被关注,无人引用。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这样的研究还有没有意义?同时,中国学术出版的有效性也遭受许多  相似文献   

18.
奇云 《世界科学》2010,(10):20-22
<正>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世界文明和征服自然的物质基础。如果我们正视现实,那就不得不承认,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但是这些化石燃料的储量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面对的威胁以及采取的做法,定义了我们的时代。为什么我们在面对潜在危机时,仍然如此目中无人呢?现在,全世界正经历着近100年来最致命的一次传染病大流行。中国已经有数千人死亡;韩国、伊朗和意大利大规模暴发;其他国家也正准备面对疾病的冲击。我们无法预估死亡人数,或许以千计,或许会过万。在人类自认先进的医疗水平下,我们这个物种依旧如此  相似文献   

20.
低碳社区典范:零能耗的贝丁顿社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在英国伦敦南部城市萨顿(Sutton),一个仅有300多人居住的社区正因"低碳经济"的兴起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就是"贝丁顿零能耗发展居住区"(BedZED,见题图),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