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广西远志科Polygalaceae一新记录属——寄生鳞叶草属Epirixanthes Blume。该属均为腐生草本植物,中国产1种,即寄生鳞叶草E.elongata Blume,分布于云南、香港、福建以及海南等地。文中提供该新记录属的形态特征及新记录种的图片。  相似文献   

2.
绵盾蚧族Odonaspidini是盾蚧科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它的特征是:蜡介形如丝绵;第二龄雌虫蜕皮分裂为背、腹瓣,分别与背、腹介壳合并;雌成虫臀板保留体节痕迹,板缘无臀叶、腺刺、臀栉等结构;背腹腺细小,多而且乱。本族昆虫主要为害竹类、甘蔗、芒蒿等禾本科经济植物。本文报道在福建省发现的4个种,都是福建省分布新记录。本文还将邻省已有发现的6种一并加以讨论。这些种在福建省都有发现的可能,其中的甘蔗绵盾蚧、并棒  相似文献   

3.
中国炭刺文衣属地衣一新记录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文字衣科炭刺文衣属地衣一中国新记录种——白脉炭刺文衣(Carbacanthographis chionophora),该种特征为子囊盘面闭合,果壳完全炭化,盘唇全缘闭合,类缘丝具疣,子囊孢子横隔双透镜型,具6-9胞室,20-25×6-8μm,主要次生代谢物质为原冰岛苔酸.该种作为中国新记录的凭证标本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采集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河北省蚧虫种类、分布和寄主等做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蚧虫共计9科54属116种,包括盾蚧科20属56种、蜡蚧科10属22种、粉蚧科12属19种、毡蚧科5属7种、绵蚧科2属4种、绛蚧科2属4种、松干蚧科1属2种、链蚧科1属1种、仁蚧科1属1种.区系分析表明:河北省的116种蚧虫中,广布种占优势地位,共41种;28种为东洋区和古北区共有种;21种分布于3或4个世界动物地理分布区;古北区分布20种;全北区3种.这些结果说明河北省蚧虫具有以广布种为主、东洋区和古北区的共有种占优势地位的区系结构.  相似文献   

5.
江镇涛 《江西科学》1994,12(2):118-122
记述的新种是中国食粉螨Aleuroglyphuschinensissp.nov.新记录属是尾囊螨属Histiogaster,新记录种是巴克尾囊螨H.bacchusZakhvatkin。文内测量单位为μm,新种模式标本和新记录标本保存在江西大学生物学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溪县蚧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为害植物的主要蚧类害虫有30种,隶属5科18属,其中绵蚧科2属3种;粉蚧科2属2种;毡蚧科1属1种;蜡蚧科3属5种;盾蚧科8亚科10属19种。主要为害苏铁、白兰花等36种植物。其中发生较为普遍且严重的是苏铁上的咖啡盔蚧、酱褐圆蚧;天竺桂(浙江樟)上的龟蜡蚧;白兰花上的考氏白盾蚧和芒果上的云南白轮蚧等8种。蚧虫寄生性天敌以膜翅目小蜂总科为主,其中蚜小蜂和跳小蜂种群数量最多;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类、日本方头甲和捕食性蓟马。  相似文献   

7.
记述大蚊科Tipulidae中国一新记录属,锯大蚊属Prionocera Loew,1844,以及该属中国一新记录种Prionocera subserricornis(Zetterstedt,1851)。讨论了锯大蚊属的属征、地理分布以及中国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研究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柑桔蚧虫的寄生蜂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从云南省柑桔蚧虫育出的寄生蜂34种,隶属2个总科、6个科、24个属;其中9种为云南省新记录,指出了常见蚧虫的主要寄生蜂,对3个我国未报道而在云南常见的种作了简要记述并附特征图。  相似文献   

9.
<正>绒蚧科(Eriococcidae)目前我国已知5属11种,绒蚧属已知6种。丝球绒蚧是近年来我们在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竹区发现的一个新种,它的寄主有8种竹子之多。从1979年起,我们对它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将新种形态及其生物学特性记述如下。新种正模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副模标本保存在南京林产工业学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产自福建的蒂鲁帕蒂切孢藻(Temnogametum tirupatiense Iyengar).它是中国切孢藻属的一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11.
金虎属科异翅藤属Heteropterys原产墨西哥及南美洲,在我国为首次报道异翅藤属,该植物是中国金虎属科的一个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2.
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重要寄生蜂。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蜂蚧比条件下,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效能,并组建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种群趋势指数(Ⅰ)、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IIPC)和排除作用控制指数( EIPC),分析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蜂蚧比为2:50时,班氏跳小蜂寄生率最高,达92%;而班氏跳小蜂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寄生率下降。采用I分析,与对照区相比,放蜂区扶桑绵粉蚧第2、3代的种群趋势指数明显下降;采用IIPC分析,不同放蜂区扶桑绵粉蚧第2、3代自然种群增长的数量最低,分别下降到对照区的24.31%和12.82%,最高分别为34.79%和30.67%;采用EIPC分析,不同放蜂区班氏跳小蜂寄生的EIPC均大于捕食及其它因子,说明“寄生蜂寄生”是控制扶桑绵粉蚧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球孔衣科在中国大陆未见有文献记录,作者在研究福建省武夷山的地衣标本时,发现有球孔衣科球孔衣属的一个种,球孔衣为中国大陆的新记录,为此就该科,属和种的分类地位,特征以及文献所载的世界分布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重要寄生蜂。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蜂蚧比条件下,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效能,并组建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种群趋势指数(I)、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和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析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蜂蚧比为2:50时,班氏跳小蜂寄生率最高,达92%;而班氏跳小蜂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寄生率下降。采用I分析,与对照区相比,放蜂区扶桑绵粉蚧第2、3代的种群趋势指数明显下降;采用IIPC分析,不同放蜂区扶桑绵粉蚧第2、3代自然种群增长的数量最低,分别下降到对照区的24.31%和12.82%,最高分别为34.79%和30.67%;采用EIPC分析,不同放蜂区班氏跳小蜂寄生的EIPC均大于捕食及其它因子,说明"寄生蜂寄生"是控制扶桑绵粉蚧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蔷 属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 目:异 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记述采自广西博白的蔷属一新种——棒尾蔷Ascelesclavatussp.nov。并记录了蔷属一中国新记录种,同时列出中国该属昆虫的名单。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1995年4月30日在位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滨都昌县南峰乡的黄颡鱼体内采获一种绦虫.经鉴定为一新种:南峰珊带绦虫Coralotaeniananfengensisspnov.珊带绦虫属(Coralotaenia)为亚洲新记录.黄颡鱼为本属新宿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民勤干旱荒漠区人工梭梭林发生的梭梭绵蚧进行调查和观察,总结出了其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了梭梭绵蚧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珠蚧属及其一新种描记(同翅目:蚧总科,珠蚧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定新珠蚧属在我国已存在 3种 :即乌黑新珠蚧 Neomargarodes niger(Green,1912 ) ,野菊新珠蚧 N .chondrillae Arch.1935(=N .gossypii Yang,1979,n.syn.)及记录一新种 ,名为瓜类新珠蚧 N .cucurbitae,n.sp.,文末附一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捕食樟白轮蚧Aulacaspis rosarum的四种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点唇瓢虫、湖北红点唇瓢虫、细缘唇瓢虫、中原寡节瓢虫是樟白轮蚧的捕食性天敌,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各异,但均以樟白轮蚧为主食。细缘唇瓢虫日平均取食量居四者之首,其次为湖北红点唇瓢虫,再次为红点唇瓢虫。  相似文献   

20.
球孔衣科Coccotremataceae在中国大陆未见有文献记录.作者在研究福建省武夷山的地衣标本时,发现有球孔衣科球孔衣属Cocctrema的一个种,球孔衣Coccotremacucurbitula,为中国大陆的新记录.为此就该科、属和种的分类地位、特征以及文献所载的世界分布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