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17β-雌二醇(17β-E2)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水平([Ca~(2+)]i)的快速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8~10 d,用Fluo 4-AM钙离子荧光探针负载胞内Ca~(2+),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检测了17β-E2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内Ca~(2+)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7β-E2(10 nmol·L~(-1))处理30 min,对正常状态下神经元的[Ca~(2+)]i无显著影响,但可快速促进谷氨酸诱导的[Ca~(2+)]i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01),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182780(10μmol·L~(-1))预处理可阻断17β-E2的这一促进作用;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抑制剂U0126(10μmol·L~(-1))单独处理神经元,可极显著抑制谷氨酸诱导的[Ca~(2+)]i增加(P0.001),但这一作用可以被17β-E2部分逆转.研究结果提示,ERKs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Ca~(2+)]i增加,17β-E2可能经雌激素受体介导的ERKs信号通路快速促进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Ca~(2+)]i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H.D.Wolf提出的关于计算低浓度下自由钙离子浓度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并简化了两种金属[Ca~(2+)]、[Mg~(+2)]离子在EGTA、pH值及温度一定的情况下配制总[Ca~(2+)]t的方程。其中允许[Ca~(2+)]在1×10~(-2)~1×10~(-7)mol/L间取值;[Mg~(2+)]在1×10~(-3)~5×10~(-3)mol/L间取值。根据计算机计算结果提供了部分[Ca~(2+)]与[Ca~(2+)]t关系的表格,为双金属离子[Ca~(2+),Mg~(2+)]缓冲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钙库操纵的钙内流(Store-operated Ca2+entry)是钙离子进入细胞的一种经典方式,对于多种细胞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由位于内质网膜上的钙离子感受器STIM1分子与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ORAI1相互作用而被激活的.其中,STIM1位于细胞质内的C端含有一段SOAR(STIM-ORAI association region)结构域,可以和ORAI1直接作用从而激活ORAI1组成的CRAC通道.考虑到STIM1在钙库操纵的钙内流过程中的重要调节作用,通过药物分子来调节STIM1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甚至机体的生理活动势必成为关注的方向.本实验将人类STIM1分子的SOAR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经过多种层析方法获得了纯度较高的SOAR蛋白,并通过与一种小分子——间苯二酚的共结晶,获得了复合物的晶体.X光衍射数据收集到0.21nm,并用HKL2000软件进行处理.这些数据为SOAR与间苯二酚复合物结构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作用以及不同浓度ET-1引起[Ca2+]i升高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采用分离的Sprag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以Fura-2/AM荧光指示剂负载,检测不同浓度ET-1引起[Ca2+]i变化.结果:ET-1引起[Ca2+]i升高呈双相反应,即起始的短暂快速相和随后的持续相.在1×10-9~5×10-7mol/L范围内,随着ET-1浓度的增加,其升高[Ca2+]i的作用亦增强;并且这种作用可被ETA的特异性受体阻断剂BQ123(2×10-6mol/L)所阻断.结论:ET-1升高[Ca2+]i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作用具有特异性,并且是通过ETA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提高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钙(Ca(DBS)2)沉淀的析出,结合微生物絮凝剂GA1(MBFGA1)对Ca(DBS)2的絮凝作用,将阳性染料罗丹明b(RB)从溶液中絮凝去除.在整个絮凝过程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增溶RB分子,然后在过量Ca~(2+)的影响下,增溶了RB分子的Ca(DBS)2悬浮物充分析出,最后被MBFGA1絮凝沉淀.为了提高RB的去除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Ca~(2+)、SDBS及MBFGA1初始浓度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下(SDBS:2.67 mmol/L、Ca~(2+):5.61 mmol/L、MBFGA1:4.34 mL/L),RB和SDBS去除率达到99.80%和90.03%,其出水COD值为89.69 mg/L,低于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无需进行后续处理.同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来探讨RB的絮凝去除机理以及SDBS和Ca~(2+)之间的相互作用.当Ca~(2+)初始浓度相对SDBS初始浓度过量时,增溶RB分子的SDBS胶团(SDBSRB胶团)会与Ca~(2+)反应生成被RB分子附着的Ca(DBS)2颗粒(Ca(DBS)2-RB颗粒),最后Ca(DBS)2颗粒被MBFGA1絮凝沉降;而当SDBS初始浓度相对Ca~(2+)初始浓度过量时,Ca(DBS)2颗粒会逐渐复溶并生成大量的附着Ca~(2+)的SDBS胶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TGFβ1shRNA对293细胞TGFβ1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为研究纤维化病变的基因治疗方法提供技术基础和依据.方法:针对大鼠TGFβ1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携带3条TGFβ1 shRNA和TCFβ1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载体,并设阴性质粒组和空质粒组为对照,通过脂质体包裹分别转染293细胞.转染后24、48和72 h收集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基因表达情况,并计算干扰效率.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后24、48和72 h TGFβ1shRNA质粒组细胞绿色荧光强度均明显弱于阴性质粒组细胞,空质粒载体组未产生绿色荧光;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293细胞TGFβ1mRNA表达量,转染后24、48和72 h TCFβ1shRNA质粒组TCFβ1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阴性质粒组(P<0.01),其基因干扰效率则依次递减,分别为97.2%、97.1%和67.7%.结论:本研究证明自行设计的TGFβ1shRNA转染293细胞后24、48和72 h TGFβ1shRNA均能够高效干扰TGFβ1基因的表达,其基因干扰效率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电针镇痛对小鼠脑细胞游离Ca2+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探讨电针镇痛及钙通道阻断剂盐酸异博定(verapamil)、硝苯吡啶(nifedipine)对小鼠海马细胞及突触体游离Ca^2 浓度的影响.采用荧光染料Fura-2/AM测定在电针镇痛期间,小鼠海马细胞及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Ca^2 ]i)的改变.结果表明电针镇痛时,海马细胞内[Ca^2 ].升高,而突触体[Ca^2 ]i降低,向分离出的突触体培养液内加入钙通道阻断剂盐酸异博定、硝苯吡啶,突触体[Ca^2 ].明显降低.提示电针的镇痛效应可能与海马神经细胞膜内、外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ATP刺激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Ca2 ]i升高与氧自由基(ROS)产生的关系和大黄酸抑制作用特征.提取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利用Ca2 探针Fura-2检测单细胞胞内自由Ca2 浓度([Ca2 ]i)变化,同时利用NBT还原反应强度检测同一细胞ROS产生能力.结果发现无ATP刺激的巨噬细胞的ROS产生量较低;1mmol/L ATP刺激巨噬细胞单细胞后诱发[Ca2 ]i显著升高由胞内Ca2 释放和胞外Ca2 内流组成,同时ROS产生增强2倍;胞外无Ca2 条件下ROS产生随着[Ca2 ]i下降而减少.10-5和10-4mol/L浓度大黄酸对1mmol/L ATP刺激巨噬细胞单细胞的[Ca2 ]i升高和ROS产生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多细胞的统计分析表明10-5和10-4mol/L浓度大黄酸分别抑制了[Ca2 ]i峰值的49%和84%,同时抑制了ROS产生的59%和81%.因此认为ATP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诱发的[Ca2 ]i升高介导了ROS的产生,大黄酸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TP刺激的细胞[Ca2 ]i升高和ROS产生能力,并提示大黄酸抑制细胞[Ca2 ]i升高是其抑制ROS产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筛选出新型呼肠病毒S1基因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区段,为后续的宿主受体蛋白筛选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 方法 将编码全长S1基因,以及N端和C端阅读框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SE2-EGFP,转染敏感细胞株鼠成纤维细胞(L929)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后,通过荧光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分析,筛选出S1基因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时起决定性影响的区段。 结果 同等量的3种真核表达质粒在单独转染L929时,pGSN质粒转染后荧光表达量最大,pGSC质粒转染后荧光表达量最小。 不同比例混合的pGS与pGSN进行共转染时,pGSN在转染质粒中的比例越高,荧光表达量也越高。 在Hela细胞中的转染结果与L929相同。 结论 新型呼肠病毒R4株的S1基因N端阅读框编码区(62-406bp)在S1基因转染时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TGFβ1shRNA对离体胎鼠肺成纤维细胞TGFβ1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为研究纤维化病变的基因治疗提供技术基础和依据.方法:原代培养胎鼠肺成纤维细胞,并建立细胞高氧损伤模型.针对大鼠TGFβ1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携带3条TGFβ1shRNA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载体,并设阴性质粒组和空白组为对照,通过JetPEI包裹分别转染上述高氧损伤的胎鼠肺成纤维细胞.转染后24、48和72 h收集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基因表达情况,并计算干扰效率.结果:①成功培养胎鼠肺成纤维细胞,并建立细胞高氧损伤模型;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后24、48和72 h TG-Fβ1shRNA质粒组细胞绿色荧光强度均明显弱于阴性质粒组细胞,空质粒载体组未产生绿色荧光;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胎鼠肺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表达量,转染后24、48和72 hTGFβ1shRNA质粒组TGFβ1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阴性质粒组(P<0.01),其基因干扰效率则依次递减,分别为97.3%、96.9%和71.7%.结论:本研究证明自行设计的TGFβ1shRNA转染胎鼠肺成纤维细胞后24、48和72 h均能够高效干扰TGFβ1基因的表达,其基因干扰效率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游离钙离子浓度是否受细胞外钙受体(CaR)的调节。采用Westernblot及RT-PCR技术检测CaR在HUVEC中蛋白及mRNA表达。使用CaR激动剂精胺,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231,通过钙荧光探针(Fura-2/AM)负载HUVEC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显示:(1)HUVEC中有CaR的表达。(2)在Fura-2/AM负载HUVEC中加入精胺刺激,[Ca2+]i为△ratio=0.24±0.01,先加入Calhex231作用1min后再加入Calhex231+精胺刺激,[Ca2+]i为△ratio=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CaR调节HUVEC游离钙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NO)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生物和非生物的刺激都能使NO与胞内第2信使Ca2+和蛋白激酶产生相互作用.以动物细胞NO - Ca2+信号途径为基础,列举了植物NO信号途径中Ca2+和多种蛋白激酶的可能作用,论述了植物细胞中NO,Ca2+和蛋白激酶的信号交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质粒转染实现趋化素样因子1(Chemokine-like Factor 1,CKLF1)在肾癌细胞ACHN中过表达, 探究CKLF1对肾癌细胞ACHN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将实验组pEGFP-N1-CKLF1和对照组pEGFP-N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分别转染肾癌ACHN细胞,实现趋化素样因子1在ACHN细胞中的过表达。利用荧光显微镜,镜下观察质粒转染效率。利用CCK8实验观察肾癌细胞ACHN转染24、48、72小时后增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HN细胞转染24、48、72小时后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利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转染48小时后, ACHN细胞形态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KLF1过表达后,蛋白Cyclin D1、、Bcl-xL、STAT3、P-STAT3表达情况。结果: 1、荧光显微镜下90%以上的细胞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明转染效率良好。2、CCK8检测结果显示:转染48、72小时后,实验组肾癌细胞ACHN的增殖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8小时(P <0.05),72小时(P <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增值指数PI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4h(P <0.01),48h(P <0.01),72h (P <0.01) 。4、 荧光显微镜下Hoechst 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凋亡小体数量较少。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转染后48小时后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 <0.05)。5、Western blot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凋亡相关蛋白Bcl-xL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JAK-STAT信号通路蛋白P-STAT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趋化素样因子1过表达可促进肾癌细胞ACHN的增殖、抑制其凋亡,其发生机制可能与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CKLF1可能是肾透明细胞癌的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禽类多瘤病毒晚期基因多顺反子翻译起始调控的机制,设计和构建了以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替代病毒APV-1野生型的晚期结构蛋白VPs基因的真核双顺反子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转染进入禽类原代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翻译状态.以APV-1的c DNA克隆(p HL1003)为模板,运用PCR技术扩增出与野生型病毒APV-1相同的Ori区、早期编码区和晚期Agno-1a区序列作为载体片段;从质粒p EGFP-N1中扩增出编码绿色荧光的EGFP DNA片段;经连接构成重组质粒p HL1003-GFP,通过脂质体细胞转染方法将质粒DNA转染到鸡胚胎和鹌鹑胚胎成纤维细胞中,通过细胞培养观察荧光表达状况.DNA序列分析证实了重组克隆中的EGFP序列与已知的质粒p EGFP-N1中EGFP序列一致.转染72 h后观察鸡和鹌鹑胚胎成纤维细胞,转染成功胚胎细胞明显表达较强的荧光,说明GFP可以在构建的双顺反子重组质粒的下游中正常表达并产生荧光.p HL1003-GFP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禽类原代成纤维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为我们研究多顺反子翻译起始调控中Agno-1a基因的表达对下游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翻译调控机制提供了简洁易用的系统和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芩苷(BA)抑制Jurkat T细胞(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噻唑兰(MTT)比色法测定B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胞内[Ca2 ]i和线粒体跨膜电势(ΔΨm)分别用F luo-4/AM和D iOC6(3)荧光探针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凋亡细胞形态以Hoechst33342/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BA明显抑制Jurkat细胞增殖(P<0.01),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BA可浓度依赖的诱导Jurkat细胞[Ca2 ]i浓度上升、线粒体膜电势ΔΨm降低,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凋亡率增加,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经BA(100 mg/L)作用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颗粒状荧光。结论:BA体外显著抑制Jurkat T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胞内[Ca2 ]i及线粒体依赖的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对溶质载体26 A3(solute carrier 26 A3′SLC26A3或DRA)在Caco2细胞中细胞内定位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构建pIRES2-ZsGreen1-SLC26A3质粒,转染Caco2细胞,G418筛选获稳转pIRES2-ZsGreen1-SLC26A3 Caco2细胞。设立未处理的Caco2细胞组(Caco2组)、转染空质粒的Caco2组(NP-Caco2组)、转染SLC26A3质粒的Caco2组(SLC26A3-Caco2组)、LPA处理的转染空质粒的Caco2组(LPA+NP-Caco2组)和LPA处理的转染SLC26A3质粒的Caco2组(LPA+SLC26A3-Caco2组),以LPA与Caco2细胞共孵育12 h为观察时间点(LPA浓度为100μmoL/L),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观察Caco2细胞中SLC26A3的定位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Caco2细胞中SLC26A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观察结果显示LPA+SLC26A3-Caco2组SLC26A3细胞膜定位较SLC26A3-Caco2组的略有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PA+NP-Caco2组的糖基化SLC26A3蛋白表达量较Caco2组与NP-Caco2组的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相对β-actin的表达量,LPA+NP-Caco2组vs.Caco2组:0.83±0.446 vs.0.14±0.050,P=0.018;LPA+NP-Caco2组vs.Np-Caco2组:0.83±0.446 vs.0.29±0.032,P=-0.044)。由此可知,LPA可促进SLC26A3在Caco2细胞的细胞膜定位和蛋白表达,从而为LPA作为治疗结肠炎相关性腹泻的候选药物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幼虫中枢神经细胞电压门控Ca~(2+)通道的电生理学特性,并检测了三氟氯氰菊酯(cyhalothrin,Cyh)对Ca~(2+)通道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通道电流(I_(Ca))激活阈值-40 mV,峰值电压介于-10 mV-10 mV.约82%细胞的I_(Ca)在-20 mV激活,93%细胞的I_(Ca)在0 mV左右达峰值.棉铃虫表达高电压激活、对Cd~(2+)敏感的Ca~(2+)通道和高电压激活、对Cd~(2+)不敏感的Ca~(2+)通道.Cyh作用后,I_(Ca)在幅值减小的同时,I-V曲线和激活曲线均向超极化方向移动10-20 mV,表明Cyh不仅对I_(Ca)有抑制作用,对Ca~(2+)通道的激活也有影响,棉铃虫幼虫腹神经索中枢神经细胞高电压门控Ca~(2+)通道也是Cyh的作用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诱导黄瓜幼苗Ca(NO3)2胁迫抗性的机制,以‘改良津春2号’为试材,硝酸钙[Ca(NO3)2]为盐胁迫试剂,研究了外源BR的3种施用方法(0.01 mg/L BR浸种、0.10mg/L BR喷叶及两者结合施用)对Ca(NO3)2(60 mmol/L)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BR的3种施用方法均能诱导黄瓜幼苗的Ca(NO3)2胁迫抗性,但效果有所差别。其中,以浸种处理效果最优,可缓解Ca(NO3)2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提高叶片ФPSⅡ值、保持叶绿体基粒片层、基质片层的数量和排列整齐度,维持线粒体结构的完整;而喷叶处理、浸种+喷叶处理,Ca(NO3)2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反而出现了叶绿体基粒片层紊乱、类囊体褶皱的现象。表明外源BR浸种能通过保护叶片细胞器结构的完整和叶片PSⅡ反应中心功能来提高黄瓜幼苗的Ca(NO3)2胁迫抗性。  相似文献   

19.
将表达野生型HIF-1α(fl HIF-1α)和抑制性HIF-1α(dn HIF-1α)的重组质粒pcDNA3.1-fl HIF-1α和pcDNA3.1dn HIF-1α转染入SiHa细胞中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质粒转染SiHa细胞后其HIF-1α与CXCR4表达水平的变化;划痕试验测定细胞迁移情况,同时与pcDNA3.1组和未转染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fl HIF-1α和pcDNA3.1dn HIF-1α转染SiHa细胞后,pcDNA3.1-fl HIF-1α转染组(fl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他三组比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DNA3.1dn HIF-1α转染组(dn组)与pcDNA3.1组和未转染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fl组和dn组其CXCR4蛋白水平的表达与pcDNA3.1组和未转染组相比均有较明显的差异(P<0.05).fl组迁移能力略高于对照组(P>0.05),dn组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IF-1α能提高CXCR4蛋白的表达,从而加快SiHa细胞的迁移;而dn HIF-1α的作用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大量猪脑心肌炎VP2基因及蛋白研究的细胞模型,构建pDC315-EMCV-VP2真核表达载体,且将其转染到293T细胞,筛选出阳性质粒进行克隆。EMCV VR-129B株VP2基因序列参照GenBank(登录号:X74312),利用RT—PCR方法扩增VP2的全基因序列,将其与质粒pDC315经NheI和XhoI双酶切后连接,构建pDC315-EMCV-VP2重组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至293T细胞。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pDC315-EMCV-VP2真核表达载体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双酶切PCR结果获得大小为780 bp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显示与GenBank上已经公布的同名基因(登录号:X74312)序列片段同源性为100%,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与空质粒组之间相比,EMCV-VP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01);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转染成功部分出现较亮绿色荧光,EMCV-VP2基因表达稳定。从转染细胞中提取重组蛋白与EMCV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进行ELisa反应,具有较好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