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曾经,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说可以满足他们每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因此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天生浪漫,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只要一部能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去了,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他的嘴里、鼻孔里都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打火机;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孩子,身边的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孩子,肚子里还怀着孩子;最后出来的则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加了,为了表示感谢,我决定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相似文献   

2.
中美最大的差异在中小学科技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超越风暴》一文,我想谈五点感想。 首先,美国人“狼来了”的危机感思维一直是很强烈的。上世纪80年代面对日本在电子、汽车等产业的领先优势,他们就大声疾呼危机来了,呼唤美国人急起直追;以后随着亚洲四小龙等在经济上的崛起,美国人也发出过类似的警示;这次是基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同家经济竞争力的不断提升,美国人再次感受到某种“危机”,要寻找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欧文·柏林诞生111年 在美国,有一首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歌曲,它就是《上帝保佑美国》(God Bless America)。它好比是美国的第二国歌,美国人不但都爱唱它,而且是怀着庄严和崇敬的感情来唱它。这使我回想起几年前我在美国亲身经历的一幕往事。 1995年的春天,我和家人来到美国东南半岛的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当我们进入著名的环球影城时,首先遇到一座环幕影院,海报上有两个节目:①锦绣中华,②美国风光,轮换放映。我们正巧看到的是《美国风光》,这对刚来美国不久的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美国导游。后来我感到,此片之好远远超过我的预想。从加勒比海的迈阿密海滨到冰雹覆盖的阿拉斯加,从夏威夷的椰林到尼亚加拉的大瀑布,从大峡谷到优胜美地(译音),从大西洋的波涛到太平洋的巨浪……画面清晰,色彩鲜明,情节动人,虽说是一  相似文献   

4.
<正>罗谢尔·普尔(Rochelle Poole):学生通常没有什么办法去保护自己不受滥用职权的导师的伤害当我的野外考察进行到第四天时,我偶然听到我的博导在诋毁某人。他讲的是荷兰语,或许因为我是美国人,他认为我根本听不懂,就说"zij"(荷兰  相似文献   

5.
人天观、人体科学与人体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在两年前写过一篇讲人体科学的东西,提出把美国物理学家Robert H. Dicke在1961年首创,后来英国天文学家Branden Carter在1974年大为发挥的所谓“人的宇宙原理”或“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扩展成为人天观,后来我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我38岁那年怀孕了,而当时的我刚刚获得一个永久性研究职位。此前我一直是一个自由且敢于冒险的人。为了我的水生蓝藻研究,我加班加点地工作,不停地出差。在我读博的最后3年,每年夏天我都是在远离祖国(阿根廷)的美国实验室里度过的。之后我又在这个实验室里做了整整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一路走来,我收获了爱情、安了家,并且踏上了为人之母的道路。已经做了母亲的姐姐提醒我,我的首要任务将要有所改  相似文献   

7.
<正>每个人都想去空间站玩玩!那一定是一次奇妙的旅程。2006年7月,美国女宇航员、海军上尉莉莎·诺瓦克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前往国际空间站。她说:"航天飞机像一只猎鹰冲进太空。我就像一只猎鹰的蛋,在里面一点感觉也没有。突然,我生出来了,在太空。"莉莎是个很幽默的人。当记者问起一位男宇航员是不是她的情人时,她非常清晰地定位:"比朋友近一点,比情人远一点。"她创造的这个句型精确简练,后来被宇航员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8.
记得在几年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美国向全世界播放一段约有30分钟的所谓外星人解剖记录片。既然是对外星人进行解剖,那么“外星人”也就成了真实的客观事实。然而,至今没有找到可以佐证的其他任何根据。有人曾经问过我对此事有何看法?我表态:这不可能。问者还与我争论,说美国人不可能给全世界开这么大的玩笑。我说:在科学史上开这种类似的玩笑太多了,难保美国人这次不会作假。事情过去了几年。当然,我也没有把此事当成什么了不得大事,也早已忘却。不久前,两位泡制者终于良心发现,公开承认是他们泡制出来的惊世大骗局。水落石出固…  相似文献   

9.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10,(12):44-45
<正>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CfA)的天文学家约翰·赫钦拉(John Huchra),今年10月8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莱克星顿的家中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终年61岁,天文学界因此失去了一位"大玩家"和佼佼者。挑战传统星系观赫钦拉博士是一位钟爱望远镜的人,在还是研究生的时候,他曾爬上一台望远镜摸了摸说,"我到家了。"  相似文献   

10.
穿出美丽     
有位好友从外地出差回来,送给我一件天蓝色加白条纹的外衣式羊毛衫,她对我说:“这就是你。”我对着镜子细细品味她的话,觉得有道理。 服装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希望自己具有什么样的理想形象之间的协调关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把自我分为“物质的我”、“精神的我”、“社会的我”3部分。‘物质的我”包括一个人的身体以及主要的物质财富;“精神的我”指一个人内在的精神状态,如气质、兴趣、抱负、理想和信念等;“社会的我”则是指“我”的身份、地位,对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认识。服装将自我概念向他人传递,而他人的反应又会带来自我的强化,所以要得体地着装首先要学会分析自己。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4日,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183;德雷克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采访时宣称,地球人在未来20年内将与外星人亲密接触。而另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塞斯&#183;休斯德克更为乐观地估计地球人应该能够在2020年前找到外星人。  相似文献   

12.
1995年9月我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始参观这里著名的博物馆群的时候,我才知道这庞大的博物馆群都属于一个已有近150年历史的史密松学会。学会有一本著名刊物《史密松》(Smithsonian),是一本高级文化综合期刊。可巧9月号的封面竟是背上坐着好几个人的一只巨大的恐龙,他正稳步行走在大街上。这使我感到惊讶,这是怎么回事?我一向对恐龙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打开杂志后才知道这是科学家和美术家合作描述远古恐龙的一本科幻著作中的插图。这本书曾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栏目中保持久售不衰的记录,以百万册的销售量递增。这时我才感觉到美国恐龙热的温度的确是很高的。这又使我回忆起不久前我在纽约参观美国自然博物馆时的情景。这个馆可能是美国最大的恐龙研究、教育和普及中心。它的恐龙展厅经过重大修改于1995年6月重新开放,我在时正好赶上参观  相似文献   

13.
1997年,美国作家马克·杰肯斯参加了征服北极之巅的探险活动,下面是他的记述。探险队由五个人组成:英格玛·奥逊,瑞典旅行家兼导游;拉斯·奥根伊,瑞典评估师:彼德·郝尔佐格,奥地利滑雪教练;黑吉·巴德斯,挪威旅行家;最后还有我——一美国作家。我们的目标是北极圈内的最高峰贡比约恩峰,它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岛格陵兰岛上。这座海拔3700米的山峰曾三次被英国和丹麦的探险队征服,但还不曾有瑞典人、挪威人、奥地利人或美国人登上去。英格玛是我们的召集人,是他首先将一份1935年的探险资料寄给了我。我们准备了食物、…  相似文献   

14.
张田勘先生在《世界科学》2002年第9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静悄悄地,科学在为人类掘墓。 一看标题,就吓人一跳。把科学与掘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人,我不敢说张先生是第一人,但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为了论证这一命题的正确性,他列举了不少事实,如1945年美国  相似文献   

15.
<正>自从斯诺登揭秘事件发生以来,美国的数学家们开始质疑他们与国家安全局这一保密机构的长期关系。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据说是雇用数学家最多的机构,每年他们都要在各个大学招募新员工。这份工作曾经非常诱人,"你将每天与有趣的难题打交道,工作充满挑战,"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数学家说。在"911"之后接踵而来的恐怖袭击中,"我觉得,如果我可以用我的数学能力来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那么我有义务这样做。"在过去十年中,  相似文献   

16.
凯丽是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一名女科学记者。她非常热爱她的工作,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记录科学家探索自然的历程更让她着迷。曾经有人问她:经常跟那些科学家们去深山密林进行科学考察会不会很危险,想过放弃吗?她回答说:“我知道科考当然是有危险的,而且有时候还不得不跟那些非常讨厌的东西打交道,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随着工作经历的日渐丰富,我越来越感到科考经历是那么的可贵,那些优秀的科学家对大自然进行的探索对人类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他们的探索故事记录下来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骄傲。”下面记录的就是她讲述的前不久跟随一组研究热带疾病的科学家在厄瓜多尔进行科学考察的故事。 追踪吸血臭虫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跟大多数女性一样非常讨厌肮脏的吸血臭虫,想着那些丑陋的家伙到处爬动,叮咬人的样子我就感到恶心。而这一次我跟随的科考小组正是要天天跟那些讨厌的臭虫打交道。虽然我知道这次行程让人有些不舒服,但是我并不想放弃这次活动,而且在12月份美国俄亥俄最寒冷难耐的时候到热带去多少让我感到有点安慰。 这天刚好是感恩节后的星期天下午,当我的朋友和家人还正在吃感恩节剩下的火鸡时,我们已经站在 赤道上了。我 们抵达的地方 厄瓜多尔是一 个小国家,大 概只有...  相似文献   

17.
接纳孩子     
我第一次接触“接纳”这个概念,是在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上,看到这样一个片段:有两个中学生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儿,受一部当时流行影片的影响,他们想尝试一下抢商店是什么感受。两  相似文献   

18.
我是 75届高中毕业生 ,高中毕业时 ,正值文化大革命 ,因为有海外关系 ,成份不好 ,无法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为了能争取继续求学 ,主动要求分配去技校读书。最后到了金山的石油化工技校学习。当时金山石油化工厂刚刚开始发展 ,条件很艰苦 ,我们都居住在海边的草棚里 ,同去的人都有一种“脚踏沙滩 ,头顶蓝天”的感觉。在 1 979年 8月 ,我只身一人赴美求学 ,从此开始了我在美国的求学生涯 ,一去就是二十多年。现在 ,当我回想起过去二十几年我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 ,以及后来做出回国创业的选择 ,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 ,也有求学创业的…  相似文献   

19.
导言人类语音的研究与电话工业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关系,它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多边缘学科,包括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语音学、物理学、通讯工业等。近年来,对人—机语音通信及其应用的研究已经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语音工程(Speech Technology)。 1949年至1951年,我在美国的MIT(麻省理工学院),那一时期正是语音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由于去美国之前,我曾在斯德哥尔摩的埃里克森(Ericsson)公司从事过一段语音分析的研究,所以这一段经历不仅有助于一些有关语音研究技术性的工作,而且还促进了与其语言学和实验心理学方面的联系和合作②。在MIT我遇到了一位红头发的研究生,他就是现在贝尔实验室的J.弗拉纳根(Flanagan)③。在语音工程领域,弗拉纳根和他的同事们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又一起来接受埃里克森奖金,我十分荣幸地能与这位老朋友和语音工程界的泰斗共享这份荣誉。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是多年的老友,他曾于1957年做过我的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的委员④;而且它还象征着在这个领域内美国和瑞典的密切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为了一批出口贸易的商务事宜,到了移居美国的儿子家。不久,儿子的同事就一再怂恿他说:你一定要带你父母去赫尔诺湖钓一次鱼,那感觉真是太棒了。是的,去北美著名的第二大湖赫尔诺湖垂钓,是许多美国人向往不已的事。由于当局允许办有钓鱼执照的人去赫尔诺湖钓鱼,而美国人又不是家家都有自己的游艇,因此租船钓鱼这项运动便应运而生,且如火如荼。虽然费用较高,但儿子和儿媳还是决定给我们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