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而在中国更加突出.21世纪的中国大学要实现一流的教育质量、产出一流的教育果实,必须回归大学的本原,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谈当代大学精神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云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4):114-118
经历了千年风雨后,大学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组织机构之一,并且其重要性仍在与日俱增.在现代社会里,大学被誉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已经政治化,市场化,功利化了.早期的大学精神如何?大学精神又是如何失落的呢?又该如何重塑大学精神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从回顾大学精神的历史入手,进而对当代大学精神作一个全面了解,明确大学定位,把握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尺度,建立多样化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民办高校在培育大学精神时,应处理好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争先精神和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和自立精神的辩证关系.要重视发挥好学校组织的引领作用、学校师长的垂范作用、学校环境的熏陶作用、学校传统的召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要消除精神疾患,抑制精神病变的蔓延,必须重塑支配新时代的价值规范和体系,实现价值重拯,同时,增强社会主体的社会预见和心理承受能力.在我国加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期,应强化、健全社会运行机制,增强社会的利益综合能力和分配能力,尽可能消除精神疾患产生的病根.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而在中国更加突出.2l世纪的中国大学要实现一流的教育质量、产出一流的教育果实,必须回归大学的本原,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以铸就大学创新文化之魂为核心,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文化是提升大学创新能力的引擎,在创新人才培养、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引领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发展大学的创新文化首先要创新大学发展理念,通过发挥创新精神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形成创新的文化底蕴和氛围,构建起新时期的大学创新精神文化体系. 弘扬现代大学理念,培育创新精神文化 大学理念,反映了大学在其办学历程中所积淀形成的价值取向、文化传统和独特个性.要围绕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当代使命不断进行理念创新,结合自身传统深化校风、学风、教 风等精神内涵,把科学研究所倡导的求真求实、批判求新的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所蕴涵的自由民主、激励包容等人文关怀统一到创新实践之中,使创新活动具有不竭的精神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中,浙江大学迁往贵州的遵义、湄潭和永兴等地坚持办学.从1940年到1946年近7年的办学中,浙大在竺可桢校长的领导下,克服了物资匮乏、政治环境险恶等重重困难,在西部相对落后的遵湄地区扎根并得以发展壮大.浙大成功的原因在于:竺可桢校长的人格魅力和正确领导;浙大师生对求是校训的恪守、对求是精神的弘扬;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遵湄良好的人文环境及当地人民的支持.总结浙大成功的原因,对我们今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人民满意的大学有重大的启示.浙大成功的启示就是:办大学要有一种精神;大学的成功在于服务社会并引领社会潮流;大学师生应安贫乐道、乐观向上,坚守自己的事业和使命.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精神建设面临新挑战.高校统一战线因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服务高校中心工作过程中,将强有力地推动大学精神建设.因此,要正确认识新时期的高校统战工作,也要全面理解大学精神建设的新内涵,使高校统战工作切实服务于大学精神建设.高校统战工作在服务科研中,要发扬求真精神;在服务教学中,要传播人文精神;在服务民主建设中,要培养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9.
培养完美人格与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根本旨归.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走出功利的误区,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引导学生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念、责任意识和人文精神,从而真正成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文化精英.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社会为大学德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传统德育提出了挑战.大学德育应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新内容,逐步实现大学德育科学化、专家化,建立社会、大学、家庭、媒体四结合的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