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空清 《松辽学刊》2006,27(4):105-107
对我国31支老年气排球队的106名男女优秀气排球队运动员膝关节损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男子膝关节损伤发生率占所有运动损伤比例为32.6%,女子膝关节损伤发生率占所有运动损伤比例为27.0%。损伤率与肌肉力量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因素有关.结合老年气排球运动的特点就导致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各类学校不同学生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广泛调查研究,详细分析了造成运动损伤的普遍原因.有针对性地对武术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跟踪调查等方法对我国不同运动等级的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脂百分比较低的未定级运动员其重度、中度和轻度运动损伤的发病率均较高;体脂百分比较高的二级运动员重度性运动损伤处于较高水平,中度和轻度性运动损伤有所下降;体脂百分比处于20.4%水平线的健将级运动员在重度和中度运动性损伤的发病率与未定级运动员等同,但在轻度运动性损伤中发病率较低;体脂百分比处于21.2%水平线的一级运动员在重度、中度和轻度三个等级的运动性损伤中均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我国不同等级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与运动性损伤的发病率是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且只有在体脂与瘦体重之间形成最佳的配比关系,才能起到有效降低运动损伤、促进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尚长孝  张良祥 《高师理科学刊》2011,31(3):115-116,120
在篮球专业学生的运动处方新型教学模式中,介绍了篮球运动员腕关节和手部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腕关节和手部运动损伤的绷带包扎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陈庆熙  陈荔妮 《松辽学刊》2010,31(1):144-146
对于我国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体系、办队模式、运动员的训练和竞赛状况本文进行了调查并给出结论.针对这些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队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省15所业余体校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损伤率为97.5%.以举重、田径、足球、篮球项目损伤的比较多;在动作技术不规范、不熟练,违反规则以及准备不充足,疲劳的情况下发生损伤比较多:运动损伤的部位情况况主要是肌肉拉伤、擦伤、挫伤.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贾利 《松辽学刊》2006,27(4):116-117
中华武术素有南北派之分.对于两派的起因与形成,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着重就南派武术中福建南拳的特点,进行阐述,旨在更好地弘扬中国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出青年长拳的教学十法,这套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弘扬中华武术提高认识为主导,以加强武术基本功练习为基础,以熟练青年长拳的套路和攻、防技击为重点,坚持课内外结合,以实现武术教学的多功能效益的目标,把武术教学与健身、防身、育人、娱乐等紧密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孙虹  林伟贤 《松辽学刊》2004,25(1):93-95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探讨短时间、中时间、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在武术套路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应用方案,并指出武术套路训练中运用重复训练法应注意的问题,为武术套路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武术动作质量,关键在于加强学生武术意识的培养,这是武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那些从未进行武术训练的学生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武术意识,提高武术动作质量进行初步探讨.1武术意识武术意识是武术动作练至高层次的自然反映,是精、气、神在动作上的集中体现,没有意识的武术动作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一样,看上去象胜身体操,动作无精打采,不能称其为武术动作.武术意念活动具体表现为:(l)是意念引导动作;(2)是想象动作所要表现的形态;(3)是运动中想象与对手搏斗,要有攻防意识;(4)用意…  相似文献   

11.
套路运动是武术的一种主要运动形式.套路的演练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与专项身体素质.要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必须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系统科学的训练.在训练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出现损伤.本文分析损伤发生的原因,指出常见损伤发生的部位,剖析损伤发生的机理,提出预防损伤的措施和处理损伤的方法.这将有助于武术套路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贾利 《松辽学刊》2005,26(3):102-104
运动员在紧张激烈、斗智斗勇的武术散打比赛情境中审时度势、运筹帷握、果断决策、雷霆出击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依靠的首要因素和基础是运动员的心理敏捷性.深入研究心理敏捷性的构成及其心理过程实质,对提高运动员心理敏捷性操作水平,并取得好的运动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对武术套路与散打两种运动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通过对武术的历史与现状的剖析,以及一些调查结果来对套路和散打两种运动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其特性,这对于指导武述运动中的不同形式的教学与训练,繁荣我国武术事业,把中华武术推向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篮球运动的发展,首先要从少儿抓起.打好基础,提高技术。但是篮球运动的训练与比赛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了解其常见的损伤及损伤发生机制,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运动性伤害事故的发生,加快青少年运动员体能恢复,投入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5.
农村学校武术教学普遍落后于城市.为了详细的了解现阶段农村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对克山县农村学校的教学器材设备、课程内容、课时比例、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农村学校武术教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的集中反映.它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又有其独有的理论涵义和文化渊源.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形态定位法运用在长拳教学中 ,并通过实验对比法 ,在哈师大体育系 93级武术普修课教学中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实验 ,结果“形态定位法”优于普通教学法 ,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