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SBS改性沥青施工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廷召 《河南科技》2004,(12):29-29
SBS沥青是一种以弹性塑胶类改性沥青,正确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沥青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增加耐久性,增加抗老化能力,延长公路的寿命。它的运输储存和路面面层施工有一些与基质沥青不同的要求,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半刚性基层具有强度和刚度较高,易于就地取材,施工工艺简单,使用周期长,工程投资较低,养护维修方法简便等优点.因此,在国内外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这种结构容易开裂,虽然国内外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收缩裂缝产生和发展的机理,提出了多种防治对策,对这一重大技术难题尚未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而目前多是采取加厚沥青面层和设置隔离裂缝的中间应力吸收层防止裂缝向上反射等被动措施.这些措施对预防裂缝是有效的,但不能根除,而且改善的程度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同时还带来了另外一些问题,如大幅度增加工程造价、增加沥青面层自身产生收缩裂缝和车辙的可能性等.  相似文献   

3.
赵国清 《河南科技》2007,(13):71-72
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开裂是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低温开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于气温骤降造成面层温度收缩,在有约束的沥青层内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造成的开裂;另一种是温度疲劳裂缝.在我国还普遍存在第三种形式,那就是由于半刚性基层的收缩(温缩和干缩)而引起的面层开裂.在低温条件下沥青混凝土脆化,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开裂.SHRP研究表明90%的低温抗裂性能都是由沥青来提供的,所以选择低温性能优越的沥青将能很好地控制低温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沥青面层的防水施工是关键环节之一,其施工质量将对桥梁工程的整体结构安全及通行的安全畅通性等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必须对桥梁沥青面层的施工引起高度重视。面层施工中,施工单位要充分了解沥青面层防水处理的技术方法,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严格遵守桥梁沥青面层防水施工规范,提高施工质量,促进桥梁结构安全性和路用性能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一、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在质量控制工作上分为3大部分,即:室内试验、沥青混凝土拌和路面的铺筑.其中室内试验包括:各种原材料的性质鉴定,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沥青、各矿料和沥青混合料的日常检验,施工现场部的有关检验等.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裂缝尤其横向裂缝,近年来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无论其面层是国产沥青或是进口沥青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横向裂缝.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通过对典型结构的理论分析,探讨温度变化对半刚性沥青路面极限轴载的影响.考虑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力学性质,利用沥青劲度模量与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之间的关系,采用BISAR软件进行计算,定义极限轴载为层底弯拉应力等于各结构层材料抗拉强度时的轴载值.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半刚性沥青路面极限轴载的一个重要因素;路面温度从-30 ℃上升到60 ℃,随着沥青面层厚度从10 cm增加到30 cm,极限轴载降低24%~46%.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SBS是一种热塑性橡胶共聚物.SBS改性沥青是在原有AH-70沥青的基础上,掺加适量的SBS改性剂,从而改善沥青的使用性能,是一种新型优质筑路材料,在良好的设计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下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高温稳定性明显提高.濮鹤高速公路某标段沥青路面上面层施工中,采用日本加德仕AH-70重交通SBS改性沥青,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开裂是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低温开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于气温骤降造成面层温度收缩,在有约束的沥青层内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造成的开裂;另一种是温度疲劳裂缝。在我国还普遍存在第三种形式,那就是由于半刚性基层的收缩(温缩和干缩)而引起的面层开裂。在低温条件下沥青混凝土脆化,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沥青面层是沥青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路面结构层,具有平整、坚实、耐久的特性,其抗车辙、抗裂、抗滑能力要求较高。沥青面层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路的最终质量,其施工技术复杂,必须严格要求。在面层施工中,对施工技术标准及施工工艺的优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言 时下高级公路及干线公路愈来愈多地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而沥青面层的合理厚度是沥青路面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及工程造价。 国外修建的高等级公路在沥青面层厚度方面有不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为了有效地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采用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合料罩面层的方法,但该方法易产生反射裂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S316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我们结合河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黑色罩面成套技术研究",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跟踪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效果很好,能有效地减少和延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13.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即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础上铺上沥青混凝土面层,使原来的混凝土刚性路面变为沥青柔性路面。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施工中,作为路基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及相关施工对于保证新铺成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及使用性能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际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工程,总结了类似工程的改进设计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我国公路工程主要采用的路面结构形式有两种: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大多数水泥混凝土路面达到或者超过了其设计年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改造。【方法】本研究主要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需要,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再生工艺进行研究,施工技术利用单锤头夯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微裂破碎,并采用地聚物注浆材料黏结、填补、加固各路面结构层,对于常见的路面病害类型包括断板、错台、裂缝、剥落、坑洞等统一进行处理,使得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由刚变柔,达到直接加铺沥青面层的技术要求。【结果】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微裂均质化处治,使得原有路面结构剩余强度得以充分利用,延长了老路的使用年限。【结论】本研究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改造工程中,合理的面层结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某国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大修改建工程,对比分析了微裂破碎压稳后加铺水泥稳定碎石层再铺设沥青面层和直接加铺沥青面层两种不同加铺层结构设计。根据交通流量调查并结合路面破碎后现场弯沉值,计算了两种加铺结构弯沉设计值和下面层的最优设计厚度。反演了路面结构的回弹模量,对比了两种设计年限的面层铺设结构形式,提出了合适的面层铺设结构,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半刚性基层乳化沥青下封层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半刚性基层乳化沥青下封层的作用 在半刚性基层上铺设下封层可以起到防水、养生、封缝、粘结、应力吸收薄膜夹层(SAMI)等作用。 1.防水作用。 下封层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水是路面的杀手,水滞留在沥青面层内,会使沥青从集料表面剥落,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模量,从而产生严重的辙槽、推移、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建设中.面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容易出现车辙现象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越快来越多的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将成型好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在规定的温度和荷载条件下,测量车轮来回运行所造成的车辙变形速率,以每产生1mm变形的运行次数用动稳定度表示.车辙现象主要出现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是破坏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为严重的因素之一.本文,笔者将以一种沥青用量在经过搅拌机拌和成沥青混合料为例,分析人工装混合料过程中由于埘粗细矿料均匀分布的不同操作而导致实验室车辙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通过对典型结构的理论分析,探讨温度变化对半刚性沥青路面极限轴载的影响考虑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力学性质,利用沥青劲度模量与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之间的关系,采用BISAR软件进行计算,定义极限轴载为层底弯拉应力等于各结构层材料抗拉强度时的轴载值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半刚性沥青路面极限轴载的一个重要因素;路面温度从-30 ℃上升到60 ℃,随着沥青面层厚度从10 cm增加到30 cm,极限轴载降低24%~46%  相似文献   

19.
<正>国内高速公路设置下封层的目的是为保护基层,延缓或减少基层开裂引起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同时也是为防止雨水渗入到面层与基层的交界面上产生冲刷与唧浆损坏。  相似文献   

20.
<正>一、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在质量控制工作上分为3大部分,即:室内试验、沥青混凝土拌和路面的铺筑。其中室内试验包括:各种原材料的性质鉴定,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沥青、各矿料和沥青混合料的日常检验,施工现场部的有关检验等。在施工中要保证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组成比较均匀且沥青用量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