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0%.创造了全球约80%以上的GDP,同时也消耗了全球85%的资源和能量,并排放出85%的二氧化碳和废物,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源。城市化不断扩张、高能耗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得城市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工业现代化规模不断扩大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垃圾、污泥、废水、 废渣等各种有机废物越来越多。如不及时处理,会 影响城市建设,恶化环境,为害人民。 经研究,城镇的有机废物也是一种可供开发利 用的生物质能资源。通过厌氧消化(发酵)技术,不 但能把  相似文献   

3.
垃圾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垃圾的产量在日复一日地增长;垃圾的种类在日复一日地增加;垃圾的结构也在日复一日地改变。同时处理垃圾的手段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处理垃圾的手段是否现代化,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尺子。通过地球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城市  相似文献   

4.
A、蚯蚓充当清道夫澳大利亚悉尼市税务局与当地一家公司合作,斥巨资兴建了一座废物处理工厂。在这个处理厂中充当主角的不是工人,而是4000万条蠕动的蚯蚓,它们每天的任务是处理40吨的废物。这批垃圾清道夫10年来一直生活在实验室里。它们来到废物处理工厂进行为期5年的废物处理实验。研究人员夸奖这些蚯蚓可以处理所有的有机废物,包括废物沉淀物、食物渣滓、动物粪便、废纸等等。据科研人员称,蚯蚓还可以消灭附于废物沉淀物和其他废物上的人类病原体。这些废物经蚯蚓处理后将提炼成纯度高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剂。这些肥料具有很好的肥效,可以…  相似文献   

5.
相关数据表明,每人每天平均的生活垃圾制造量为1kg~2kg。中国有将近10亿人生活在城市中,按照这个比例,那么每天全国的生活垃圾增长量为10亿kg~20亿kg!每个生活垃圾场都会污染方圆200m~300m范围内的空气,会污染地面下20m以内的地下水和直径100m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会令垃圾堆放处的土壤发生化学反应,也许100年也恢复不了。近年城市考核数据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59.71%(实际真正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足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的城市有130个,占“城考”城市总数的25.59%;地级以上城市危险废物(特指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率为零的城市有80个。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这么庞大的生活垃圾,那么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径对它们进行合理利用呢?现在,聪明的科学家和生态艺术家为我们找到了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20年前,一些专门从事预测发展研究的未来学家就预言,城市垃圾将成为困扰人类、使各国政府头疼的污染因素。如今他们的预言开始显现。 垃圾是随着人类生活而出现的。最早的城市垃圾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当时的古罗马,垃圾在城里任意堆放,天长日久为细菌、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使霍乱、伤寒、虐疾等传染病流行,危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于是有了专职的垃圾清理工。中国的专职清洁工大概  相似文献   

7.
开发城市垃圾能源,利用城市垃圾发电,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为解决当今能源匿乏问题开创了新路,是解决日益增多的城市环境污染和日渐短缺的常规能源的一种最佳选择。专家们断言,垃圾发电在ZI世纪将成为能源市场的一名新主角。城南垃圾是一种新能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运动的兴起及全球能源短缺向人类亮出"黄牌"警告,城市垃圾的科学处理与合理利用,成为目前科技界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寻求处理城市垃圾和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的途径中,发现被废弃的城市垃圾也是一种很有利用…  相似文献   

8.
蒋凤华  谢林青  孙承君  张雨  李景喜  鞠鹏 《科学通报》2021,66(13):1571-1579
塑料自问世以来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改变和方便,但同时由于其难降解性而产生大量塑料垃圾.这些垃圾在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破碎降解产生微塑料,成为环境中微塑料的一个重要来源.本研究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包装袋、垃圾袋、厚塑料膜和快递包装袋等塑料薄膜制品开展UV光降解实验,通过拉伸性能检测,结合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由才 《世界科学》2000,(10):22-23,42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公害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由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668座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10981.92万吨,年平均增长速率达到6%;据估计至2010年城市人口将增达4.5亿,垃圾年产生量将达2亿吨。目前垃圾处理率为57.3%,而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比例约为20%。大量城市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处置,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也迅速变化,耐久性大件物品、高分子化学用品及…  相似文献   

10.
塑料袋据统计,全国一个星期所产生的垃圾塑料袋的总面积等于全国土地的总面积。废纸家庭废物中,废纸的比例占了20%,如:废报纸、雪糕纸、广告纸……  相似文献   

11.
王娅 《科学24小时》2001,(11):15-16
在天津市远郊某地,有一座不起眼的半地下式的建筑物,这就是天津市的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该库是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到目前为止,该库已经贮存了废放射源400多个,放射性垃圾5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垃圾,它是一个老话题。每个大都市,每天都要制造并处理上万吨垃圾。垃圾处理是市政建设的一个重点。它既占用土地——常常是可耕地,又容易污染环境和水源。因此处理的代价十分高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资源、能源变得持续紧张。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垃圾,既能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又能回收一部分有用的物质,把垃圾变成一种资源和能源。城市垃圾平均含有70%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菜叶、碎纸、包装袋、泥土、果皮、碎玻璃、砖渣、石块……它们的利用价值较低。目前较好的办法是把它们分离出来,经过简单加工后燃烧发电。所谓加工,往往是把散乱的垃圾…  相似文献   

13.
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密集、各种工业废物(废水、废气等)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直接危害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因此,防止城市公害是摆在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人口的集中地,也是垃圾的产生地。如何处理垃圾已成为各国环境保护工作者及各国政府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据报导,美国城市家庭每天总计产生的垃圾为500万吨,人均3.6磅。按传统的办法是用垃圾车运往城郊理填处理掉。该法至今已出现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埋填地点已越来越少,并已达到饱和状态。如美国纽约,素有“垃圾之都”称号,过去廿年间已封闭了17个垃圾埋填处中的14个。截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垃圾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还要消耗大量人力、能源来处理它。当今世界各国除了采取措施减少垃圾数量外,还运用科学推出了许多新颖的垃圾清除方法,取得显著的效果。美国是垃圾生产最多的国家,至今已兴建80座以垃圾为燃料的工厂,既处理了垃圾,又提供了能源。现在已能将一部分垃圾制成类似塑胶的液体,利用它作为路面的铺料,它比沥青还耐用。美国的垃圾有一半是纸张和可燃  相似文献   

16.
据今年5月21日《湘声报》报道,湖南省首家垃圾发电厂合作兴建的协议,由省能源产业化中心与美国RGI大中集团签订。这意味着湖南电力这个主要由水电和火电组成的大家庭,不久将迎来新成员——垃圾电。 顾名思义,垃圾电是指燃烧垃圾或废弃物获得的电力。 垃圾发电又称废弃物发电,是城市化倾向加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的产物。据报道目前长沙市区日产生活垃圾1600~1800吨,且还以15%~20%的速度增加。北京目前日产垃圾超过1万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过去城市垃圾数量少,回填空地多,人们对垃圾的处理,基本上都是采取填埋和堆肥的办法。现在垃圾数量剧增,填埋与堆  相似文献   

17.
正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当家里有垃圾时,我们都会这么做:清理→拿到楼下垃圾桶→垃圾车清理拉走,然后呢?垃圾最后会被运到哪里,我们已经不再关注。不关注不代表不存在,现在垃圾问题已经是全球性难题。  相似文献   

18.
会说话的“废物”──“垃圾”DNA最终能传递信息HayleyBuchbinder著吴经灿译人们谈起DNA(脱氧核糖核酸),总会想到那些包含一系列碱基对,能编译密码、制造细胞中蛋白质的基因。但是,由这种基因组成DNA的,在人类细胞中只占3%。另外97%...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底,科学家在恒河和孟加拉湾分别投放了25个带有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标签的塑料瓶。3个月后,通过卫星追踪,他们发现漂流最远的塑料瓶移动了2845千米,平均移动距离为267千米。城市塑料废物被排入河流后,会在全球水体中快速散布。有研究显示,海洋塑料中的80%来自河流运输。科学家希望,未来研发出太阳能的塑料瓶追踪装置,以便能更长期了解塑料垃圾在全球水体中的移动模式,助益塑料垃圾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提高,城市垃圾将越来越多,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合理地开发城市垃圾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城市垃圾问题》一文提供了许多有力的数据,可供读者参考。相信文章的刊登将使人们对如何认真处理日常生活中随时遇到的“垃圾”产生有益的思考。一些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研究成果,也将对我国从事此项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和领导同志有所启迪;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科技人员、领导干部对这一问题提出探讨,以使我国人民能尽早生活在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