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一大批与普通炮弹不同并具有特殊作战功能的新概念炮弹应运而生,并将显威于21世纪的战场。制导炮弹制导炮弹可以说是炮弹与导弹的“混血儿”。它像普通炮弹那样由火炮发射,却能像导弹那样捕捉目标。其制导头是炮弹的“眼睛”,当炮弹飞临目标上空时,会自动寻找攻击目标;其电子设备犹如炮弹的“大脑”,能使炮弹准确地跟踪并击中目标。对准目标中心后,弹头能以10倍音速所产生的高热能贯穿装甲或掩体,一般命中精度在1米左右,能在40米~90千米远处准确地击中装甲或掩体。侦察炮弹侦察炮弹…  相似文献   

2.
从距离地面4万米高空跳伞会是什么感觉?这将是女飞行员切丽尔·斯蒂尔恩斯试图进行的实践。2003年4月,这位45岁的美国女子将成为第一位从同温层跳伞的人。如果跳伞成功,则意味着她将打破高空跳伞在1960年创造的世界纪录——31000米。同样令人惊叹的是,她也将成为第一位在不乘坐任何飞行器(如飞机、宇宙飞船)的条件下,运动速度超过音速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莫斯科国立大学天文研究所于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一颗直径约为15米的小行星掠过地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仅为11.3万千米。弗拉基米尔·利普诺夫教授宣称,这颗小行星是由他们设在俄罗斯贝加尔湖的观测站发现的,当时它正从地球与月球之间掠过。这颗小行星与今年2月俄  相似文献   

4.
炮弹,作为一种硬杀伤兵器,在以往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与火炮一起赢得了"战争之神"的美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炮弹家族不断增添新成员,它们依然还可以像普通炮弹那样发射,但又分别具有普通炮弹不能比拟的独特本领。可以预见,在21世纪战场上,炮弹家族将大显神威。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美国航天局在太空导演了一出绚丽壮观、完美无缺的“焰火”大戏:“深度撞击”,探测器极其精确(误差仅1米)地击中了坦普尔-1彗星,成功地在太空进行了首场人工撞击“表演”。时隔一年,美国航天局在近日又公布了一项撞击月球南极的计划,定名为“积极接触月球表面”,目的是希望能成功找到月球存在水的证据。根据计划要求,2009年1月人类将上演撞击星体(月球)的第二场大戏!到时在月球南极表面会有大约1000吨月面尘埃和碎片冲向64千米的高空,在月面上撞出一个直径30米、深4.5米,有1/3个足球场大小的巨型坑,人们在地球上借助望远镜就能观…  相似文献   

6.
资讯     
美国宇航局2008年轰炸月球俄罗斯科学院天文研究所的专家们称,美国可能计划在2008年“轰炸”月球。根据该计划,2008年美国将向月球发射高速探测器。880kg的探测器将借助特殊助推火箭的力量,高速射入月球极地附近的“谢克尔顿”环行山,整个过程恰似美国惯用的“定点式导弹袭击”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将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美国和苏联未曾实现的。2018年,探月领域会出现新的领先者。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中国将做成其他宇航超级大国未能做成的事,即在月球背面着陆。随着探月计划的实施,中国的航天能力将得以迅速提高。2018年,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这是嫦娥系列的第四次任务。嫦娥四号的第一部分将于2018年6月升空。这是一颗中继卫星,定位在月球背面6万公里高空,用于提供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  相似文献   

8.
月球密约     
<正>美国西南研究所的行星学家罗宾·坎普(Robin Canup)认为,目前对于月球的起源人类知之甚少,它的形成或是一次宇宙偶然事件的发生。为了科学认知月球起源,坎普指出,在完善相关月球模型的同时,有必要适时执行一次金星探测任务。在天空中,月球不仅仅是一个熟悉的景象,它还决定了地球上的状况。月球足够大,以至于能够稳定地球的旋转、保持地球极轴的稳定。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9.
我害怕自己从高空摔下来,至于其他任何东西从空中坠落都无碍我高枕无忧。譬如说,我可从来就没有忧心过月球会坠落于九天之外;可是偏巧月球并不在坠落,事实反倒恰恰与此相反。这就是我写《变幻无常的月球》这篇文章的原因。上个月,我论述了潮汐是怎样逐渐削弱着地球的自转能量,从而造成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和使地球上每一天时间,以每相隔62,500年增加1秒的速度延长着。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巴茨&#183;奥尔德林(Buzz Aldrin,下图)又一次地登上了“月球”。只不过和1969年的那次登月不同,这一次他在《飞向月球》的三维立体动画片中为自己在影片中的卡通形象配音——故事讲的是3只喜欢冒险的苍蝇偷偷搭乘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飞船飞向月球的故事。不久前,《科学美国人》杂志对奥尔德林进行了一次电话采访,对话内容从《飞向月球》聊到了NASA50周年的庆典,包括NASA2010年停飞航天飞机和2020年重返月球等计划。  相似文献   

11.
早在1879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George H. Darwin)曾提出一个很吸引人的设想:在地球历史早期,太平洋是月球从地球体中飞出后所留下的遗迹。于是,有些人企图从太平洋和月球体积的大小对比,月球的质量、密度以及太平洋洋底缺失了大陆所具有的硅铝质花岗岩层等等方面去寻找答案。可是,随着人们对月球和太平洋地区的研究不断深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在大量先进的炮兵装备不断地涌向战场的同时,许多高技术化的新型炮弹,诸如遥感炮弹、电磁炮弹、次声炮弹、化学物质炮弹等相继出现。这些杀伤破坏力远远超过现代常规炮弹的炮弹家族新秀,正在为现代战场增添“新的景观”。遥感炮弹遥感炮弹是一种远距离打坦克的反装甲弹。每发遥感炮弹可携带几个小炮弹。每个小炮弹均由战斗部、传感器、信号处理器、降落伞、电源和保险机构组成。这种炮弹通常由155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发射,当炮弹被发射到坦克群上空时,在时间引信的作用下,抛射药被点燃,小炮弹从“母弹”中弹…  相似文献   

13.
三联 《科学之友》2006,(5):42-42
NASA最近宣布了将在2018年前重返月球的计划,对此,美国《航空与空间技术周刊》评论道:“火星可能是最终目标,但保持美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有力的领导地位将是新的月球探索计划的明确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2049项目研究所的研究员伊斯顿在一份报告中称:"如果本世纪发生大国战争的话,战争将不会始于地面和空中的爆炸声,而是始于外太空的动能和激光光束的无声启动。"这会是危言耸听吗?好莱坞科幻大片《变形金刚2》中,美军用战舰前甲板上的神秘武器发射了高超音速炮弹,对金字塔顶的"大力神"予以毁灭性打击,这件武器就是未来高超音速动能武器的典型代表——电磁炮。高超音速,是指物体的速度超过5倍音速(约合每小时移动6000千米)。高超音速武器主要包括高超音速飞行器和动能武器两大类。其中高超音速飞行器主要包括高超音速导弹、高超音速飞机以及空天飞机等。它们  相似文献   

15.
正西德尼·佩尔科维茨审视了《星舰迷航》对科学、技术和社会造成的影响。1966年9月,《星舰迷航》第一集在美国NBC电视网上播出。那时NASA还要过上三年才能让人类登陆月球,而这套新颖的电视剧不久就在每个星期都让观众在太阳系之外穿梭上许多光年。几次暂停制作之后,《星舰迷航》获得了小众经典的地位,同时塑造了进取号星舰上一批在舰长詹姆斯·T·柯克(威廉·夏特纳饰演)领导下无  相似文献   

16.
2012年2月6日.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图像图。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图像图共746幅。中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不仅仅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近年来也频频地向月球输送“探索者”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了探寻月球的奥秘而“牺牲”。静寂了20多年的探月活动再次掀起热潮。  相似文献   

17.
重返月球     
<正>尽管公众热情不高,美国宇航局的阿尔忒弥斯项目还是会继续,因为空间飞行计划得到了美国国会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大国地位的象征。美国宇航局在2023年4月向公众介绍了阿尔忒弥斯2号任务的机组成员——半个多世纪后人类第一次计划前往月球——这标志着美国及其国际合作伙伴对这次载人登月活动的严肃态度。这个场面并不多见。两任美国总统——布什父子——都曾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宇航员将重返月球,进而探索火星。然而,两次讲话之后,跟进的项目都很快夭折。于是,自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宇航员以溅落太平洋的方式返回地球以来,人类再也没有离开地球表面超过650千米。  相似文献   

18.
月球上的"文物" 在月球风暴洋西部地区,俄罗斯曾于1966年2月3日发射的自动月球考察站"月球九号"正静静地躺在那里,这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软着陆时留下的.与它相距仅几百千米的是美国的"勘测一号".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准备在未来两年半内启动探月工程。该报引述中国探月项目负责人的话说,中国第一步将发射环绕月球的轨道飞行器,接下来的项目将是使无人驾驶的探测船登上月球。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已经成功地向太空发射了无人飞船,而据信中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射载人飞船。中国月球探测项目科学家欧阳自远向《中国日报》说,月球探测是必须进行的,因为月球可能握有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国在太空发展方面占据有利位置,而这将对中国的国家威望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两年半内将启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20.
撞击月球     
美国东部时间1999年7月31日,“月球勘探者号”(美国)宇宙飞船,在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撞向了月球南极一个深达4000米的环形山内侧的山壁上,以求证月球上是否真的有水(其实是水冰)存在。月球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撞击,而这次是第1次为了科学考察的目的,由人类对月球进行的故意撞击。那么,这无数次撞击的过程是什么样子?撞击对月球的“容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你感兴趣,就跟随本文去月球领略一番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