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烟煤和无烟煤对海滨钛磁铁矿直接还原-磁选钛铁分离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试验用量范围内,两种煤对还原铁指标的影响规律相近,煤用量低时钛磁铁矿还原不充分.随煤用量增加,被还原的金属铁越来越多,但粒度较小,与其他颗粒嵌布紧密,因此还原铁Fe品位低,Ti O2品位高,铁回收率则先提高后基本不变.所有煤用量下所得金属铁颗粒均纯净.和无烟煤相比,烟煤固定碳较低,还原气氛较弱,但灰分较高,有利于金属铁颗粒的聚集长大;因此相同用量的烟煤为还原剂时,焙烧矿中金属铁颗粒较少,但粒度较大,还原铁中Fe品位较高,铁回收率较低,Ti O2品位较低.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国内外煤基回转窑生产海绵铁的发展状况,介绍了成熟的SL-RN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探讨了利用贫矿资源生产海绵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我国储量丰富、品位较低和难处理的铁矿石,作者对其进行了煤基直接还原生产高纯铁粉的研究,提出煤基直接还原→渣铁分离→高纯铁粉新的工艺流程.试验中所得的高纯铁产品中含铁量均在97%以上.由于高纯铁粉的利用价值更高,所以该工艺为合理利用我国大量尚未开发的低品位难选难冶铁矿石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铁帽型含金复合矿煤基直接还原过程的铁氧化物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将矿粉配入添加剂及煤混合压制团块直接还原-磁选分离-含金尾矿氰化浸出新工艺.采用该工艺处理某铁帽型含金复合矿,可直接从矿石中提取金和海绵铁两种产品,并用粉晶X射线衍射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直接还原过程中,不仅包含铁氧化物的还原相变,同时还存在铁氧化物同其它氧化物之间的固相反应.  相似文献   

5.
煤基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回转窑法,循环流化床法,环形转底炉法以及COF法煤基直接还原铁生产方法,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鄂西高磷鲕状赤铁矿,采用煤基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制备直接还原铁,研究了还原剂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助熔剂等对还原焙烧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1 100℃,焙烧时间为50 min,还原剂用量为30%,助熔剂为碳酸钠和硫酸钠、用量分别为15%和30%时,磨矿磁选后获得直接还原铁的铁品位91.13%,铁的回收率78.87%,残留S含量0.03%,P含量0.09%,满足电炉炼钢原料要求。本文方法为同类型铁矿石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种低品位复杂难选铁矿石,研究原矿压块—直接还原—磨矿磁选工艺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将矿石破碎到粒径小于4mm后,加入一定量黏结剂C和内配煤压块,通过对压块、直接还原焙烧和磨矿磁选条件进行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采用X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原矿在不同内配煤用量下压块后直接还原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矿直接还原反应中,不仅包括铁氧化物向金属铁的还原,而且存在低价铁氧化物与原矿中脉石之间的反应,生成了铁橄榄石和铁尖晶石.提高内配煤用量,有利于铁氧化物和铁橄榄石等的还原.内配煤用量较高时焙烧块中生成的金属铁晶粒出现明显地连接和长大,与脉石矿物边缘界限明显,从而其回收率较用量低时有明显升高.得到铁(晶)位为90.05%,回收率91.26%的直接还原铁产品.  相似文献   

8.
煤基直接还原—磁选超微细贫赤铁矿新工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针对某种超微细粒贫赤铁矿难选的特点,开发了煤基直接还原一磁选新工艺,制备出高品位铁精矿。采用预热团块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制取高金属化率的直接还原团块,经磨矿一磁选,得到高品位高金属化率的铁精矿,从而为开发利用微细粒嵌布复杂低品位铁矿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及C与Fe质量比等条件的优化,得到金属化率93.72%的还原矿,经三段磨矿一三段磁选得到Fe似为69.54%,金属化率为98.01%,且有害杂质含量少的铁精矿。该工艺所得的高金属化率的铁精矿可直接作为转炉炼钢的原料。  相似文献   

9.
煤基直接还原工艺是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最具潜力的冶金工艺,应用层次分析法科学地评价了现有煤基直接还原工艺。结合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和煤基直接还原工艺特点,确定了影响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共性技术指标,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并进行判断矩阵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得出了攀西地区应优先发展的煤基直接还原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一步法直接还原新疆磁铁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磁铁精矿为原料,采用“一步法”直接还原,研究粘结剂种类和润磨方式对生球质量的影响,高强度、高还原性预热球团的制备及煤基直接还原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铁品位为69.21%的新疆磁铁精矿,采用润磨工艺,并添加粘结剂XB能明显改善生球质量;干燥后的生球在800℃预热10 min后,球团抗压强度达到581 N/个,将预热球团在1 050℃还原80 min,得到直接还原铁(DRI)的质量指标为:总Fe含量为90.33%,金属铁含量为85.05%,金属化率达到94.15%。与传统的预热-高温氧化-高温还原煤基回转窑直接还原工艺相比,“一步法”省去了高温氧化这一高能耗(1 150~1 300℃)工序,且还原所得产品结构完整,外表光滑,无裂纹。  相似文献   

11.
根据鸡西煤的煤质特点、煤岩特征及变质特征.作者采用了煤岩学配煤方法,对小焦炉配煤和半工业性配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及惰性成分合量变化都明显地影响焦炭的质量.当煤级分散系数f≤0.35,惰性成分(质量分数)小于20%时,可做为合适的配煤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在现场实测及实验室相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弹性深梁力学模型,对顶煤破坏特征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确定合理顶煤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模糊划分(软划分)法,按煤层赋存等因素,给出选择煤层回采工艺的定量方法.在选择回采工艺方式时,可对未开采的煤层给出定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七种煤进行了显微组分的分析和分离。并对不同比例显微组分混合物的发热量、燃烧以后的残碳量进行测定,发观镜质组富集物比丝质组富集物发热量高;而燃烧后残碳量,丝质组富集物比镜质组富集物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韩城矿区宏观煤岩、显微煤岩、煤岩反射率及孔隙特征,分析了该区煤层气富集特性,对煤层气的开采抽放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陕北神府矿区大柳塔井田2~(-2)煤层中煤样的显微组成,岩石类型及煤的300℃前氧化放热与燃点的关系。实验中发现,丝质组以及丝炭氧化放热量最大而燃点最低,镜质组以及镜煤氧化放热量最小,而燃点最高。随着各煤岩类型中丝质组含量的增高,其氧化放热量增加,燃点降低。因此丝质组及丝炭是最易自燃的显微组分和煤岩类型,并对其易自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评述了煤结构的研究工作。对煤的X射线散射强度解析表明,煤结构模式可设想是较小的缩聚芳香环体系按一定方式组成较大的含有缺陷的弯曲层片,它们局部平行堆砌形成了三维结构单位,其结构单位又按一定规律组合定位。本文还研究了随煤变质程度增高时煤结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采场应力和煤结构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讨论了采场应力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煤的物理性质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研究表明:煤的灰分、挥发分含量直接影响着煤体瓦斯压力、含量及煤与瓦斯的突出。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胡峪沸石矿的地质特征,探讨了其成矿原岩及成因,说明了该沸石矿床已有的及潜在的用途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神府煤田休罗纪煤层自燃区的详细观察和分析,论述了煤层自燃的特征,确定了煤层自燃的时代,进一步讨论了煤层的自燃机理和最终自燃范围,认为本区煤层自燃主要受古地貌、古气候和低的煤变质程度以及惰质组的高含量等因素的影响,且惰质组是煤层自燃的关键和导火物质。煤层自燃是沿露头和垂直露头两个方向进行的,并最终因煤层上覆岩石垮落、塌陷堵塞了供氧通道而自行熄灭。煤层自燃区主要是沿古冲沟两侧成带状展布。这为生产上查明煤层自燃范围提供了理论和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