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水泥搅拌桩对湖州市创业大道跨长湖申线大桥工程东引桥桥头软土路基进行了处理,随机抽取3根水泥搅拌桩进行了桩基静载试验,并对桥头段2个断面工后变形进行了监测。试验及监测结果表明:桩基各参数均符合地基处理的力学要求,地基承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路基沉降较缓慢,且变形速率在施工之后几个月逐渐变小,符合桥头地基的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珠海市某水船闸工程中因局部搅拌桩成桩质量不理想,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存在沉降过大,造成无法满足水船闸运行需要的结构物不均匀沉降,采用加打PHC管桩与搅拌桩联合加固的方法,根据桩基需承载的载荷、地质情况、与非加固区域沉降协调等条件设计桩基加固方案,并根据试桩压桩力及静载试验的载荷沉降关系线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正.经联合加固法施工后的加固区域承载力及整体稳定能满足规范要求,总体沉降与非加固区域基本相协调.作为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在珠海地区的水船闸工程中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3.
王智 《厦门科技》2007,(4):46-48
某地下蓄水池工程,场地岩土主要工程特性指标如表1.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径Φ500,桩长15.0m,按1000×1000 mm纵横双向均匀布置,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50kN,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80kPa;施工后抽检4根桩进行载荷试验,水泥土搅拌桩单桩或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未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瓯江治理工程需进行15811根水泥搅拌桩软基础处理,试桩调查分析其中I类桩占80%,成桩优良率偏低。业主和工程项目部要求对存在问题组织调查分析,从人为因素、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材料四方面分析,明确3个影响成桩优良率的主要因素,制定质量意识的提高、对压浆机进行自动化控制、钻透局部硬层相应的工程管理和技术措施,有效提高搅拌桩成桩优良率,使产生产良好的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5.
李林 《科技信息》2011,(35):I0303-I0303,I0342
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路基,采用深层搅拌法打穿软弱土层、通过变桩距设计形成沉降过渡段,经过超载预压后大大降低了桥台与引道之间的工后沉降差.对于预防桥头跳车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某高速公路段水泥搅拌桩处理桥头软土路基为工程背景,在简要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的基本理论后,对加固技术和试验检测方法等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水泥搅拌桩是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方便、无振动、无污染、工后沉降小等诸多优点。虽然,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已经比较成熟,在公路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但是,由于它属于隐蔽工程,施工控制难度大,所以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本文对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查进行了探究,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7.
以青岛某重点工程为依托,对6根冲孔嵌岩灌注桩进行大吨位竖向静载荷试验与桩身内力测试(其中3根试桩加载至极限状态),探讨深厚回填土中(厚度为10 m)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与竖向承载特性,分析强夯预处理技术对深厚回填土承载力的影响,总结现存嵌岩段极限侧摩阻力估算方法并评估其在本场地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6根试桩荷载-沉降曲线均为缓慢型,沉降与桩顶荷载呈非线性关系;桩顶沉降介于23~60 mm,且卸载回弹率较大,多数超过50%,嵌岩灌注桩的弹性工作性状较明显;在极限荷载状态下,桩端分担的桩顶荷载高达50%,嵌岩段侧摩阻力高达750 k Pa。强夯后回填土层的桩侧摩阻力由30 k Pa上升至120 k Pa,桩顶沉降平均值约为21 mm,约为未强夯处理回填土层中基桩沉降的50%;与采用Hoek-Brown破坏准则的理论估算法相比,基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UCS)的经验法较简单且能提供较为合理的估算值,且当折减系数取0.200~0.225时,误差率小于10%。  相似文献   

8.
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为具有稳定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各种成因的饱和软黏土,加固土质有砂类土、黄土、淤泥、淤泥质土、黏土、亚黏土等,处理效果显著,处理后可很快投入使用。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水泥搅拌桩的成桩质量,确保软基处理的效果是我们在工程实践中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对如何有效地控制水泥搅拌桩的成桩质量,确保软基处理的效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树屏段,路堤最大填土高度12m,地层上部为松软土,多为软塑至流塑状的砂质黄土及黏质黄土,具自重湿陷性,部分地段湿陷等级为Ⅳ很严重。为满足路基工后沉降要求,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和压缩变形对路基工程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尤其重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沉降观测、动态检测及运营实践证明,此种地基处理措施有效控制了路基工后沉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适用于饱和黄土的湿陷土层的地基加固。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具有节约投资、提高地基承载力、有效控制工后沉降等优势,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计算理论出发,以单位处理面积水泥用量最少为优化目标,对沉降计算中桩长和置换率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水泥搅拌桩沉降控制优化设计方法.工程实例应用表明,沉降控制优化设计方法思路明确、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目前的地基处理技术和施工设备,研究海相淤泥特性水泥土搅拌桩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对海相淤泥特性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强度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找出各种影响因素与桩身强度存在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本次实验用土场地的海相淤泥特性水泥土搅拌桩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公式。这些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公式,无论对海相淤泥特性水泥土搅拌桩设计理论,还是对海相淤泥特性水泥土搅拌桩工程设计及施工指导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软土地区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规律,以某客运专线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该段路基填筑过程和工后长期地基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土工格栅+水泥级配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形式的地基处理十分有效,满足客运专线地基沉降要求小于15 mm的要求.根据该工程实例情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建立相应的路基计算模型,模拟了桩径和桩间距不同时,路基填筑过程中地基表面的沉降变形规律,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路基填筑过程中地基沉降的预测公式.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沉降观测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地基沉降变大,且呈凹形沉降.研究结果表明,桩径和桩间距与地基沉降关系较大,桩径与地基沉降量成负相关关系,桩间距与地基沉降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合肥中日美术馆建设场地位于南淝河河漫滩上,地基土为疏浚河道堆填的厚层淤泥质新填土。根据场地地基土层性质、地下水位以及工程建筑物的要求,选择小直径灰土桩加固方案,通过试桩、载荷试验、静力触探和轻便动力触探等原位试验,分析了灰土桩处理淤泥质新填土地基的效果及复合地基强度与变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灰土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桩周土的地基承载力提高了50%以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提高1倍以上,地基强度和变形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文中还探讨了灰土桩处理新填土地基的加固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嵌岩PHC管桩竖向承载性能和变形特性,对青岛某商业住宅楼的3根PHC管桩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荷破坏性试验,并采用双曲线函数及修正的双曲线模型预测嵌岩PHC管桩的荷载—沉降(Q-s)曲线。试验结果表明:3根试桩Q-s曲线均为陡降型,桩顶回弹量较低,桩顶沉降均超过40 mm,表现出端承型桩的特性;双曲线模型对桩体由弹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阶段预测较好,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度较高,但修正后的双曲线模型对桩体塑性变形阶段预测效果更为准确,并将修正后双曲线模型用实际工程加以验证,证实了修正后双曲线模型与双曲线模型相比精准度有所提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桩基设计、施工与检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玉娥 《工程与建设》2007,21(5):755-757
深层水泥搅拌桩进行软基处理已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中施工准备、试桩、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注意事项、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以及常用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广州大学城市政组团五标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的施工实践,总结水泥搅拌桩应用于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手段,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和其它软基处理方案对比,水泥搅拌桩处理后的软基,克服了涵洞基础沉降,桥头跳车,路基沉降现象,并且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17.
何芳梅 《甘肃科技》2020,(9):102-104
目前,高速铁路对路基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的工后沉降控制和高标准的要求——无(有)砟轨道正线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线路平顺性、结构稳定性和扣减调整能力的要求。无砟轨道工后沉降不宜超过15mm;有砟轨道正线路基时速250km/h工后沉降一般地段工后沉降≤10cm、桥台台位过渡段工后沉降≤5cm、沉降速率≤3cm/年。本文主要阐述传统"后截法"基础上创新改进工艺"前截法"桩头处理工艺控制要点,此法在施工阶段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成桩过程时易产生人为环切断桩、桩间土扰动、桩头破损及低应变检测合格率低,且桩帽成形速度慢、不标准、工艺繁多、成本高等诸多弊端。故选用该工艺措施以确保桩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统计分析水泥土搅拌桩处理的路堤填筑期竣工实测沉降,采用双曲线法求出任意时刻的沉降量,并预测其最终沉降量进而得到工后沉降,通过对几条高速公路的观测沉降数据的分析得到采用双曲线法计算得到工后沉降偏于保守,提出了修正水泥土搅拌桩处理的高速公路路堤工后沉降的经验关系公式.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和实验检测方法,指出经检测路基的沉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说明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的方式是有效的,其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深厚层强湿陷性黄土区桩基负摩阻力分布特征,通过天水南站2根试桩在预加荷载条件下的浸水载荷试验,对浸水前(后)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分布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浸水前后2根试桩桩端荷载与桩顶荷载比值分别为9.1%、18.3%和6.1%、15.8%,均为摩擦型桩;浸水前最大桩顶沉降为6.1mm,浸水后桩顶附加沉降分别为3.8 mm和2.8 mm,说明当桩长超过湿陷性下限深度,自重湿陷引起的附加沉降是有限的;浸水前后,桩身轴力在中上部衰减较慢,浸水后由于负摩阻力的产生,导致桩身轴力出现峰值,均大于预加桩顶荷载;浸水前,侧阻力随桩深呈先增后减的分布状态,峰值点随桩顶荷载的增大逐渐下移,桩身中下部为主要发挥区域;浸水后,在桩身上部产生负摩阻力,其随黄土湿陷的发展而增大,并出现峰值(-32、-43 k Pa),桩侧正摩阻力与浸水前相比,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正负摩阻力峰值点和中性点均随浸水时间增加逐渐下移;稳定时2根试桩的中性点与湿陷性土层下限深度比值分别为0.6和0.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