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外测温技术可以简便、快捷的对运行中的电力设备进行实时检测,在变电站巡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变电站日常维护测温的实例分析,探讨了红外测温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红外图谱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一种利用钽酸锂热释电探测器实现的实用化双波长光纤测温仪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反射辐射、探测器本身的辐射与环境温度、光路中选择性吸收气体的光谱吸收及除此之外的其他诸种因素对系统测温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热色液晶的测温及标定原理,对近年来液晶测温技术在搅拌槽内传热、混合时间的测定以及温度场分布的测定等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液晶测温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试方法,尤其是在搅拌槽温度场的测量中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将PAG淬火介质282A用于钢板弹簧的热处理中,与传统的机油淬火介质进行比较,表明这种淬火介质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沈岳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0,(7):21-21
本文简单论述了红外测温技术在检测线路绝缘子缺陷方面的应用,重点分析了红外测温技术检测绝缘子存在缺陷的原理,以及简单归纳了实际工作中应用红外测温技术判断绝缘子是否存在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液晶测温测速技术在流体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利用微胶囊液晶粒子同时测量流体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新技术 ,并运用该技术同时测量了位于壁面下气泡周围的液体中自然对流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 .文中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林南仓矿业分公司所开采的各煤层均属自然发火煤层,为加强工作面后方采空区的防火管理,对采空区自然氧化情况及时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在1019工作面的采空区运用热电偶技术进行温度监测,得到了工作面后方采空区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矿井安全生产,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某工程筏板基础混凝土为例,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灌的可行性;重点介绍计算机测温技术在该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解决了测温自动化问题,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了一个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朱广奎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8,31(2):129-131
对35CrMo钢常规调质处理时,采用油淬火和水(盐水)淬火进行了实验及生产性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水(盐水)淬火其综合力学性能完全达标,σb略有降低,塑性韧性指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使用OPC技术将MATLAB与现场过程设备连接,实现了MATLAB仿真在现场设备的实时控制.通过MATLAB的S imu link实时读取数据和控制设备.利用MATLAB在工程计算方面的强大能力和组态软件在现场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方面的优势,使MATLAB仿真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离线计算和纯数字的仿真,而易于在实际系统上实现先进算法.以单神经元PID算法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C--Mn--Mo--Cu--Nb--Ti--B系低碳微合金钢915℃淬火和490~640℃回火的调质工艺对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实验钢的组织、析出物形态和分布以及断口形貌进行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结果表明:调质后,实验钢获得贝氏体、少量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复相组织,贝氏体板条宽度只有250 nm,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淬火与520℃回火后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2.1%.调质后析出物的数量激增,6~15 nm的析出物占70%以上.实验钢经过915℃淬火与520℃回火后,其屈服强度达到915 MPa,抗拉强度990 MPa,-40℃冲击功为95 J.细小的析出物及窄的板条提高了钢的强度.板条间有残余奥氏体存在,改善了实验钢的韧性. 相似文献
14.
丝锥是一种常用的钳工工具,经淬火后容易出现淬火裂纹,而导致工具报废.本文主要针对T12钢丝锥的淬火裂纹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其热处理工艺、显微组织,找出其淬火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扩展规律,并对其热处理工艺加以改进.试验研究表明,通过优化T12钢丝锥的热处理工艺,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其淬火裂纹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淬火过程中淬火设备内流场的分布情况和淬火工件的温度变化情况,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工件雾化气体淬火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在fluent平台上建立雾化气体的二维非稳态模型,模拟了雾化气体淬火设备内流场和工件温度场的分布,以及淬火过程流体类型和流体速度对试件冷却速度的影响,并研究了工件在淬火区内的放置位置对工件冷却曲线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相同的条件下,工件在淬火区的放置位置不同,淬火效果也不相同。模拟结果为雾化气体淬火工艺的优化提供了有益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验测定的1045钢淬火冷却曲线,应用有限差分原理和非线性估计法对非线性导热方程的逆问题进行了求解,给出了一种求解钢淬火时非线性表面换热系数的方法;应用数学转换方法计算了1045钢在连续冷却时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的体积百分数.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了1045钢淬火时具有相变和非线性表面换热系数的温度场.研究表明,钢淬火时的温度场、导热与换热是非线性的,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下,为了提高弱信号的测量精度,必须注意信号输入通道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传感器末端、传感信号的传输通道、信号调理、模/数转换等.介绍了某型产品中温度测量的几个具体问题.分析了温度的测量电磁兼容能力以及由此引起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钢轨全长淬火工艺发展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绯绯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3):304-309
综述了目前世界上具有工业生产规模的钢轨全长热处理的几种主要工艺,即整体油浸淬火、感应淬火、整体常化-轨头淬火和二步火焰加热轨头淬火,并加以分析比较,对我国钢轨全长热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9.
重新认识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玉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2):84-85,103
钢铁热处理目的是改善其组织 ,提高其机械性能 ,延长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然而该工艺大量消耗能源。我国机械工业正在服役的热处理设备中 ,电炉约占 90 % ,年耗电量将近 90亿度 ,经过多年努力 ,虽然全国热处理平均电耗已由 1 978年的约 1 60 0度 /吨 ,下降到目前的约 1 0 0 0度 /吨 ,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平均处理 1吨工件的耗电量比日本和欧美要多 2至 3倍 [1]。热处理能耗绝大部分用于加热和保温 ,因此为了降低能耗 ,降低产品成本 ,应在满足热处理质量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加热温度 ,缩短保温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测试手段的完善提高 ,对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与热处理后钢材性能之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探讨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 相似文献
20.
MoCu球铁激光淬火过程温度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激光淬火过程的特点及复杂性,提出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激光淬火过程中温度场及组织分布的传热学数学模型;在计算中对热物性值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段线性回归处理;激光淬火属快速加热范畴,奥氏体化点相应提高.相变潜热则根据相变量的多少以温升、温降的形式加以处理.以MoCu球铁为例对不同激光处理参数下的温度场及组织分布进行了计算及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