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发展中的每一种形态都可以追溯出它的原初模式,并从中找出某种规律和启示。神话对于现代文学特别是现当代小说来说就具有这样一种原型的意义。现代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神话融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神话中人类创生型神话、贤者诞生型神话和复生型神话进行考察。在这些神话里,表现了原始人朴素的观念:宇宙自然事象具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量,这种生命力量通过转换,可以创造、产生或恢复人类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灵感与幻想,它是人类各种精神活动的起源,如宗教、祭祀、文学、艺术等,都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原始初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神话;但是,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丰富和发展了神话。本文试图就神话与上古西部的文明存在的这样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了一个大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应该是相对的,与时间、空间的参照有关。历史上形成的文明中心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神话系统,这些神话系统具有表层结构的差异性,但也具有某些深层结构的相似性。神话研究常常以神话系统或神话类型为研究对象,这是因为这两种特点是最容易被察觉的。其实,神话类型只是人为切割的结果,每一则神话文本都可以与近似的文本组成一个类型,并向相异者渐变;因此两个表面看起来毫无关系的神话类型,我们往往可以找出其中间的过渡异文。  相似文献   

5.
对于日本神话研究而言,无论是持有“北方起源”主张的还是坚持“南方起源”观点,只有将其放置于比较神话学研究的层面上与世界诸民族神话进行比较,才可以彰显日本神话的起源和意义。日本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间存在显著的类似,绝非一种纯粹的偶然。“西来说”为日本神话研究打开了一个新视域。  相似文献   

6.
约瑟夫·马里在《神话历史》中提倡一种"现代史学"——神话历史,通观全书,神话历史是一种叙事模式,主张"体认神话",探寻历史意义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还主张运用"神话手法"。约瑟夫·马里启示我们在现代历史和生活中发现神话历史。  相似文献   

7.
受到文化界广泛关注的汉族民间叙事长诗《黑暗传》作为一种“活态诗史” ,具有“神话史诗”的特征 ;完全可以将《黑暗传》认定为“汉民族神话史诗”。  相似文献   

8.
神话不是一类幻想材料,也不只是听起来好玩的故事。神话是一种关于人与宇宙万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认知和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人类思想的早期时代广泛存在,因而与很多文化门类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就中国的神话研究而言,无论是单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神话,还是执着于神话的历史化问题,都缺乏一种对神话的整体性观照。只有将神话视作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才能真正理解其生生不息的缘由。对于受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主宰已久的今人来说,整体性神话观将提供新的智慧启迪。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希腊神话研究从早期的口传到理性萌发后的“神话”同其它学科分立的范式,在近代以降的中国神话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神话历来被认为有“历史化”的特点,从近代到现代,国内外的中国神话学者们不断地关注此一问题。闻一多的“志”与史及诗关系的研究,叶舒宪的诗与寺、瞽同史关系的研究把这一问题带入新的领域。以此为基础,可以得出结论:在人类早期时代,文字产生以前,口传神话同史的混生是中国神话的最早样态。神话历史化是西方观念对中国材料的框定。神话分化出历史是中国神话同历史乃至文学关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0.
神话,反过来也可以说话神,即讲述原始时代有关神的故事。神话一词源于希腊语。在希腊语中,神话是用来指原始时代关于神以及受神支配的自然事物的故事。神话离不开神,这是神话有别于其他文学种类的特殊点。神的观念是人创造出来的,但是,它一经创造出来,就不是很服贴地归人管辖,甚至会控制人的思想行为,因此考察这一领域,首先涉及到的便是神的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神话母题是神话分析的特定单位,也是神话叙事过程中可以感知的最自然的基本元素,具有对各民族神话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文化功能。构建科学系统的母题体系要在对神话准确分类的基础上,做好母题类型内部层级的划分与呈现,并将母题检索的多种形式应用于中国神话数据库建设中。  相似文献   

12.
神话是人类古老文化的遗产,是人类蒙昧时代的童话,其中蕴含着先民们美好的幢憬。人类社会是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的,因此在古代神话中女神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神话中。女神众多而且形态各异,她们是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孕育的一朵奇葩。在与西方神话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对中国女神有更深刻地了解,她们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她们身上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3.
余汉华 《科技信息》2010,(24):I0128-I0128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代表着东西方两种文明,是人类艺术的瑰宝。关于这两种神话,有过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本文着重从神话内容中分析比较两种神话的统属关系异同,并剖析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14.
谷种起源神话是文化起源神话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展现出了先民在特定时期内步入农业文明社会的艰难历程。在目前搜集到的谷种起源神话文本中,可以划分出若干不同的类型,其中"创造型"是较为特殊的一类。在15个民族的32篇神话文本中,根据创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六个亚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汉赋的大结构特征,历来褒贬不一。赋家何以能够写出大结构?鲜有新论。但引入神话视角后可以发现:汉代赋家在创作时存在着一种不自觉的创作力,而这创作力来源于汉帝国神话。正是这一存在,才使赋家创作出大结构、劝百讽一等特征的汉赋作品。  相似文献   

16.
历史悠久的蒙古族和部分藏族均以游牧文化著称于世,他们所创造的天神体系的神话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蒙古族的天神神话和藏族的天神神话从神话体系和天神信仰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蒙古族的敖包祭祀和藏族的拉资都是天神信仰的表征,由此可以总结游牧民族天神神话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神话历史的提出建立起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在其烛照下神话的历史隐喻性质得到彰显:神话非但不是历史的对立面,甚至是构成历史书写和政治话语的内在机理;历史的内在神话模式也被提示了出来。在神话历史视野下重新进入中国文化,不难看出作为合法性和权威来源的神话始终在与历史、思想文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建构作用,理应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身体最下端的部位——“足”在神话思维中与生命形式,与人类对神形象的描绘以及生殖等方面的问题紧密相关,一直影响至今,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存在。N级神话编码理论作为一种具有丰厚性和实用性的理论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足一.神”的符码之网。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小说的原始雏形,它的变迁对古今小说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神话的形成、发展及变迁入手,可以发现神话文学对后期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女娲、伏羲神话是中国神话史上流传最长、演变最多的神话,较早时期各自独立叙述,女娲神话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显示出一种农耕民族"地母"和女性始祖神的特质。伏羲神话的流传地区似乎与女娲神话流传地区相近;以后,逐渐靠拢。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互相联系的最早文本是出土于南方的长沙子弹库楚墓帛书乙篇,这就似乎为这样一种假说提供了证据,即伏羲、女娲相互联系起来以至与洪水兄妹婚神话三者联系起来可能是在南方完成的。于是,女娲在作为女性氏族首领、地母、造人神、高禖神等等之后,与伏羲连称并列,更明显地突出了其生育崇拜的意味,与伏羲一道成为整个人类女性和男性始祖神,以至阴和阳的象征(在北方地区)。当其随着民族的迁徙流传到南方以后,与南方各民族的洪水神话结合起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神话中藏葫芦避洪水繁衍人类的姐弟或兄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