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肖锦江 《科技资讯》2009,(9):124-124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基坑工程发生的工程事故和工程隐患与监测数据的某种波动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若据此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便能够以很小的代价避免或降低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深基坑开挖回填及支护结构参数对临近地铁隧道和地下连续墙变形的影响,依托广州地铁11号线基坑工程,在验证数值计算可靠性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基坑降水开挖及回填过程中临近地铁隧道和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支撑刚度、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和地下连续墙厚度对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地铁隧道最大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指标的影响,分析确定各因素对上述稳定性指标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坑降水施工的开展,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不断增加,最大水平位移位置也从顶部逐渐向下移,整体呈现近似中间大、两头小的抛物线形;随着基坑施工的开展,地铁隧道的水平位移曲线变得越来越凸出,其位移值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基坑范围内,最终最大水平位移为8.55 mm,位于地铁隧道近基坑侧中轴线中部;地铁隧道在基坑施工作用下,产生的最大沉降量达3.76 mm,位于地铁隧道近基坑侧的中部;施工完成时地下连续墙的最大水平位移相对于开挖完成时增长了50%左右;采用极差法分析时,因素Ⅲ(支撑刚度)作用下各稳定性指标最大变形均值的极值均大于其他因素,支撑刚度参数对地下连续墙和地铁隧道变形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郑州市某地铁车站的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 NX建立整体有限元模型,对基坑开挖的每步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连墙的水平位移、周围地表沉降及内支撑轴力分布情况,用于判定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分别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的建筑物沉降、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及支撑轴力进行了监测,并与数值模拟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现场监控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果误差不大,均在设计报警值以内;墙体水平位移随着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且最大的位移逐渐向下移动,土体地表沉降的变形基本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内支撑轴力不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是呈现波动的变化趋势;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重点对开挖引起的对墙体变形、地面过大变形和支撑结构内力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监控量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能较好地运用于基坑开挖,也可为类似基坑工程的开挖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苏州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监测结果,总结了地下连续墙的侧向变形、地表沉降、管线沉降、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形,严重会导致工程事故发生的问题,采用了现场实例方法,以广州地铁六号线东湖站基坑工程为例,描述了该车站基坑开挖的变形监测过程,并结合工程现场施工情况对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施工过程中基坑连续墙及支撑结构、支撑轴力、立柱、地下水位、周边建筑(构)物等项目的变形情况对工程安全施工具有重要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变形监测的结果,随时调整施工参数,优化设计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后续施工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对附近环境的影响,本文以合肥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项目为研究背景,利用MIDAS/GTS软件建立3D模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施工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最大模拟值约为10.8 mm,最大监测值约为10.0 mm;地表沉降变化曲线呈“抛物线”形式,最大模拟值约为11.9 mm,最大监测值约为12.1 mm;基坑底部隆起呈现出“中间大,两端小”的规律,最大模拟值约为19.3 mm,最大监测值约为19.0 mm。现场实测的变形趋势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说明数值模拟技术在合肥市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深基坑施工中通过准确及时的监测,全面准确地反映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发生工程事故,有利于及时指导工程的施工。文章叙述了某地铁车站风道基坑变形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例,介绍了如何选择基坑工程监测方案。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推断变形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基坑变形进行控制,以避免基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依托合肥市某深基坑开挖工程,用MIDAS/GTS对基坑开挖及支护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地表竖向位移发展规律,并将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竖向变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开挖深度对地表竖向变形的影响增大,地表沉降规律呈“凹槽形”;地表沉降模拟最大值约为27.3 mm,监测最大值约为29 mm;地表最大竖向位移点位置对开挖深度不敏感,出现在离墙后约8 m的位置;地表竖向位移随周围荷载减小、土体弹性模量增大、钢支撑直径及钢支撑壁厚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深基坑工程的地下连续墙实施的动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了设计结果,并及时优化了基坑内撑的数量与位置。将原来三道内撑减为一道加强内撑.对最后超挖提供了保障。有效地指导了基坑的施工过程.不仅节省了资金,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广州某地铁站处于广州市繁华路段的三岔路口,周边环境复杂,平均开挖深度为24.0 m,属于超深基坑.采用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支护方式,采取详细监测方案,实施信息化施工,文章重点对施工过程中侧向变形和内支撑轴力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安全,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桩锚支护变形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市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工程为背景,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深基坑变形作了模拟分析.将模拟数据与滑动式测斜仪测得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桩-锚支护体系下,基坑最大水平位移随开挖下移,最终出现在桩体的中部,靠近第二道锚索,模拟变形曲线和测斜仪监测结果吻合良好;锚索轴力最大值在端头,且中间排锚索轴力小于上下两排.  相似文献   

14.
结合佛山市海八路隧道超大软土深基坑工程施工和监测成果,分析围护结构变形、支撑轴力、坑外地表沉降等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依据监测对施工进行信息反馈,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得出对类似大型基坑工程有价值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地铁工程支护结构对周围土体变形影响的问题,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DINA对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进行开挖支护模拟,建立明挖法深基坑开挖支护过程的三维模型,分析开挖过程中连续墙支护开挖和连续墙、锚杆联合支护开挖两种工况下,基坑周边地层的位移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过程是一个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内土体、基坑周围土体共同作用的问题,支护结构和支护方法对基坑周围环境的影响明显,周围土体和基坑内土体对基坑性状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站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与稳定性问题,以地表沉降变形≤22 mm、土体侧向位移≤20 mm及等效安全系数SSR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深基坑开挖进程中地表沉降变形、底部土体隆起变形、深基坑内支撑稳定性和连续墙及墙后土体变形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表土体受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规律呈抛物线型,最大沉降量0.5 mm;基坑...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宁波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过程监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并应用反演法,作者得出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特点和规律,并对控制深基坑变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及措施,对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的变形及安全控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降水渗流引起的基坑变形问题十分复杂,采用流固耦合的数值方法,以兰州某地铁车站红砂岩深基坑为研究背景。对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基坑内外土体竖向位移和水位变化进行现场监测,利用FLAC3D建立车站基坑降水开挖耦合模型,分析了围护结构的变形特性以及基坑内外土体竖向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围护桩体最大水平位移在0.5倍左右坑深处;基坑开挖对周围土体在0至2.5倍坑深范围内的沉降变形影响显著,最大沉降值发生在距离基坑边缘约0.55倍坑深;降水引起的基坑内外沉降随时间增加呈减小的趋势,降水与立柱桩联合作用使坑底隆起显著减小,基坑内外同时降水有利于解决红砂岩透水问题。考虑流固耦合的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预测兰州地区基坑变形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杜锡华 《科技资讯》2010,(35):58-59
通过对某深基坑支护工程变形监测的原理、方法的介绍,对监测成果数据处理,及时反馈基坑变形的信息,从而科学指导施工,表明基坑变形监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