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2011-2020年婺源县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数据,运用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WEI)、着衣指数(ICL)和综合舒适度指数(CCI)等方法对婺源县年均、月均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婺源县近10a每年总体气候舒适度评价为舒适,全年舒适期长达9个月,只有1月、7月和8月气候舒适度评价结果为较不舒适;4-5月和10-11月是婺源县最适宜旅游出行的季节.  相似文献   

2.
尹曾曾  毛端谦 《江西科学》2020,38(4):584-589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旅游大数据越来越多。利用网络爬虫获取了婺源县2012—2020年的旅游签到数据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婺源县游客的签到空间分布不均;春季游客签到最为活跃,尤其是3月、4月份签到率最高;女性游客签到率明显高于男性游客;外地游客签到率高于本地游客。为分析婺源的旅游流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对于旅游地容量的管理、旅游地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婺源县旅游资源的特点与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县生态旅游适度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旅游目的地婺源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地利用、统计年鉴、高德地图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InVEST模型、热点分析、核密度分析方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旅游要素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婺源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2000—2020年间旱地、其他林地、中覆盖草地面积减少显著,其它建设用地、城镇用地、水库坑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婺源县生境质量总体较好,均值呈微幅下降且加速下降的趋势,后十年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前十年。低值区沿人类活动密集区呈带状或斑块状分布,高值区以北部丘陵、中部平原最为显著,热点分析显示为“北热南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婺源县整体低生境质量占比增大,高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3)旅游活动是影响生境质量变化的外在动力,旅游要素核密度高值区与生境质量退化区域空间吻合,核密度值越高区域,低等级生境质量占比越大。高等级旅游资源聚集、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区域生境退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婺源县1988、2002和2016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变化速度、区域差异、类型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婺源县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i)在这28年期间,婺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模并未发生较大变化,林草用地比例均在80%以上,但有下降趋势;(ii)从变化幅度上看,林草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面积最大.从速度上看,婺源县土地利用整体变化速度极缓慢,其中建设用地相对较快.从相对变化率上看,中心城区紫阳镇的土地利用变化最活跃.从类型转换来看,  相似文献   

6.
对婺源县野生花榈木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资源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旅游具有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养生等功能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江西森林资源禀赋较高,利用Delphi法和AHP法,对江西省100个县(市、区)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西森林生态旅游潜力较高的县(市、区)是婺源县、井冈山市、靖安县、玉山县、龙南县、定南县、资溪县、安远县、上犹县、崇义县、德兴市、铜鼓县、湾里区、芦溪县、上饶县、贵溪市、浮梁县、袁州区、瑞金市、安福县等20个,基本分布在江西省的三面环山区域。通过优化旅游线路和完善旅游设施,能够打造具有一批江西特色的拳头森林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发展旅游产业能够促进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围绕景德镇大旅游产业,首先分析其发展现状,其次分析影响景德镇大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为旅游发展观念、管理机制、产业政策、旅游投资、旅游产品和旅游营销等;最后提出改变旅游发展观念、改变现行的旅游管理制度、制定全面长远的旅游产业政策、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和加大营销力度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婺源县思口镇西冲村为例,探索了一套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针对古村落保护和发展,就古村历史建筑、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规划措施,使得规划既保护古村落生态环境,又能满足其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影视旅游是近年来一种新兴、时尚的文化旅游形式。概述大理州影视旅游的发展背景和基本情况,对大理州影视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挑战和机遇进行详细的分析,即SWOT分析,并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从旅游产品、旅游营销、影视与旅游产业化融合及运营模式四个方面对大理州影视旅游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明显特征,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区域差异对于旅游业区域腾飞和区域合作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选取一种旅游区划标准,从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水平、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业发展速度、旅游区内部发展不均衡的角度,分析中国旅游产业的区域差异,对我国旅游区域合作缩小地区差异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展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以辽宁会展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的沈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沈阳会展旅游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首先对会展旅游的概念,会展与旅游的关系,会展旅游的特点、功能,国内外会展旅游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发展模式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其次对沈阳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从区位条件、城市经济、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等方面对沈阳发展会展旅游的基础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阐述了沈阳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对德国、香港会展旅游发达国家、地区会展成功经验的分析,及对沈阳自身情况的分析,试探性地提出了沈阳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化模式;最后提出了发展沈阳会展旅游的一系列策略。  相似文献   

13.
婺源县地处江西省的东北隅,天然常绿及落叶、阔叶林面积很大,保存也相对最完好。婺源县风景优美,野生动物资源颇为丰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还有世界著名的珍稀鸟种黄喉噪鹛。近一两年来,华南虎出没的消息在婺源县一些乡村时有所闻。为此,我们走访了部分目击者。在距县城25公里的一个乡村,我们找到了—位现年41岁的程姓村民,他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奇遇。2000年4月中旬的一个夜晚,这位村民邀另—位村民一道去田间捉蛇。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州市旅游业的反思,在分析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特点,提出采取提炼旅游形象、更新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市场等创新措施,促进其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分析及案例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深圳、上海、大连为例,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进行初步分析。将城市旅游发展驱动力分为城市旅游吸引、城市区位与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与城市形象、城市经济、城市政府推力五大驱动力因子。提出了发展城市旅游,应根据旅游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结合城市旅游发展的五大驱动力来确定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驱动机制,从而实现城市旅游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安徽道路旅客运输及道路旅游客运基础设施、道路旅游客运需求和道路旅游客运等发展现状,揭示了安徽省道路旅游客运存在问题,提出了深化道路旅游客运业体制改革、进一步开放旅游客运市场、加大对道路旅游运输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旅游客运市场的准人退出机制和进一步营造旅游客运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等道路旅游客运业发展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各地兴建了大量的乡村旅游项目,但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和产业链的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多产联动发展模式,在分析水吉镇现有旅游资源和市场基础下,通过有效联动、整合及优化区域间及区域内产业要素的多产联动模式,夯实水吉镇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推动水吉镇乡村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低碳旅游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发展县域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翼城县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基础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翼城县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成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将旅游产业链中涉及的几大环节--餐饮、饭店、交通、景点、旅游商品进一步分为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企业和旅游客源四个要素,通过研究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提出优化措施,从而为成都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分析了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关系,以及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概况,调查和分析了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并提出了许昌旅游教育与许昌旅游产业规划紧密结合、产学研结合和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等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