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探索致密砂岩油藏注热水降压增注技术,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了注热水对目标区块黏土矿物水化膨胀、岩石孔隙结构、油水黏度、原油热膨胀性、油水界面张力、油水相启动压力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分析了致密油藏注热水降压增注机理,并评价了不同注热水温度下的降压增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注热水具有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且注入水的温度越高,注水启动压力越低、峰值效应越弱,降压增注效果越明显;不同渗透率岩芯注热水降压增注效果不同,渗透率越低效果越好;该致密油藏区块最合理的注热水温度为100℃左右。  相似文献   

2.
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点测压参流装置分析研究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的性质,证实了该调剖剂有近井增注,远井调剖的作用,提出了用调剖指数、增注指数和增调比数等物理量度量增注和调剖效果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调剖剂作用的影响规律,说明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有增注和调剖作用外,还具有耐温、耐盐等优点通过优化试验,给出了以调剖为主,增注为主和增调结合的三种调剖剂配方,并通过平板模型试验证实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点测压渗流装置分析研究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的性质,证实了该调剖剂有近井增注、远井调剖的作用。提出了用调剖指数、增注指数和增调比数等物理量度量增注和调剖效果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调剖剂作用的影响规律,说明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有增注和调剖作用外,还具有耐温、耐盐等优点,通过优化试验,给出了以调剖为主、增注为主和增调结合的三种调剖剂配方,并通过平板模型试验证实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刑的控水增油作用。  相似文献   

4.
磁化增注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分子水平对磁化增注的机理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优化磁感应强度范围内,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和粘滞系数降低,使水的渗透性和流动性增强,达到增注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从结晶学的角度对磁化防垢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经优化磁场处理后,水溶液的临界晶核半径减小,晶体成核速率和生产速率明显增加,溶液的过饱和度迅速降低,晶体的长大受到限制而形成较小的结晶颗粒,析出的固相将有更多的部分悬浮于水中,易于随水流动而减少沉淀,从而达到防垢、增注的效果。磁化增注效果在B=0.25T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考察疏水缔合聚合物水溶液注入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用表面活性剂作为降压增注剂并评价其降压增注效果,分析表面活性剂的降压增注机制.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两性表面活性剂NPC-10及其复合体系对疏水缔合聚合物驱具有良好的降压增注作用,且降压增注效果受地层渗透率和残余油的影响;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本质是其在地层表面的竞争吸附和对疏水缔合聚合物的解缔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J油田注水井压力高导致注水井欠注和停注问题,提出利用功能性化学药剂降压增注的效果建立活化水技术,优选出活化水体系。降压增注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活化水可有效降低注入压力的50%,;活化水改变岩石润湿性;活化水体系驱油。同时,阐述了活化水降压增注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低渗油藏水井压裂增注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改善低渗油藏注水井吸水状况,提高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利用裂缝-油藏耦合技术建立油、水两相三维油藏裂缝数值模拟器,利用此模拟器模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水井压裂对注采井组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正交方差分析方法对水井压裂增注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评价.以胜利油田史深100低渗透断块油藏为例,提出综合效果评价参数,对实际油藏注水井压裂参数设计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为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裂设计和增注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研究手段,对于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巍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3):13628-13634
针对油藏CO2驱开发注气增注剂与油藏的适应性问题,以中原油田某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手段,分别考察了降低界面张力型增注剂LB-1和改善润湿性型增注剂NR-1与储层流体及储层多孔介质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增注剂均适于在该目标区块推广应用,两种增注剂与地层水混合未产生任何沉淀和絮状物,并且与原油的乳化效果较好;在一定的浓度区间上,前者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一个数量级,后者能够将岩石润湿角提高三倍以上,两者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并且稳定性好;在较低吸附滞留量范围内,可具有较好的防膨性能;基于上述适应性数据分析,分别优选了两类增注剂的适应性浓度区间,从而形成了一种增注剂浓度优选与评价方法;室内实验提高注气能力6%以上,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注气开发技术体系,为注气开发的现场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稠油油藏注水井注水压力,以表面活性剂和纳米聚硅材料为主要处理剂,通过大量室内实验研制出了一种表面改性降压增注体系,组成为0.5%季铵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HAS-1+0.03%纳米聚硅材料NPS-L+0.5%防膨剂JCL-2。研究了该降压增注体系的稳定性和界面性能,考察了体系的润湿反转性能以及降压增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表面改性降压增注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界面性能,在60℃下静置50 d后,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稳定在10-3m N/m数量级。体系具有良好的润湿反转能力,使用加入表面改性降压增注液饱和的岩心接触角从46.5°增大到134.5°,使亲水表面转变为疏水表面。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注入表面改性降压增注体系3 PV后,后续水驱压力降低40%,降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稠油油藏注水井注水压力,以表面活性剂和纳米聚硅材料为主要处理剂,通过大量室内实验研制出了一种表面改性降压增注体系,组成为0.5%季铵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HAS-1+0.03%纳米聚硅材料NPS-L+0.5%防膨剂JCL-2。研究了该降压增注体系的稳定性和界面性能,考察了体系的润湿反转性能以及降压增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表面改性降压增注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界面性能,在60℃下静置50 d后,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稳定在10-3mN/m数量级。体系具有良好的润湿反转能力,使用加入表面改性降压增注液饱和的岩心接触角从46.5o增大到134.5o,使亲水表面转变为疏水表面。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注入表面改性降压增注体系3PV后,后续水驱压力降低40%,降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田润湿反转降压增注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田中注水井难以注入达不到配注要求,严重影响油井产量的问题,开发了高效降压增注剂。实验研究了降压增注剂对动态接触角、原油/注入流体界面张力、渗吸过程中采收率和相对渗透率和模型管中的压力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压增注剂能有效地将玻片由亲油转变为亲水,加入质量分数0.1%~0.4%的降压增注剂,原油/注入水之间界面张力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范围(<10-3mN/m),能提高采收率10%同时增加水相渗透率,注入压力降低10%。现场试验表明,该降压增注剂降压15%以上,有效期10个月以上,同时提高油井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于早期注聚效果的评价没有成熟的方法,增油降水的效果基本依靠动态分析方法评价,由于早期注聚与晚期注聚的很大不同,造成动态分析方法在评价早期注聚效果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引入一种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的新方法,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渤海L早期注聚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建立高精度历史拟合的数值模型,并建立假想的水驱模型,使之与实际模型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法计算的增油量与动态分析法相比更加精确,原因是数值模拟法排除了各种措施带来的干扰,且考虑了油田的递减规律。另外建立了不同含水时机注聚的模型,通过分析认为,目前渤海L油田实行的早期注聚在各方面相较其他含水时机注聚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大庆外围某特低渗油藏不仅储层薄,渗透率特低,而且纵向上非均质性较强,水驱开发过程中层间矛盾严重,明确注水方式对特低渗透纵向非均质油藏的影响对于解决层间矛盾十分必要.建立了基于该区块地质特征的纵向正韵律非均质地质模型,采用5点井网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考虑流体在特低渗透储层中遵循的非线性渗流规律及压力敏感性特点,研究不同周期注水方式的渗流规律.结果表明,增注-减注注水方式相同含水率下采出程度高于增注-停注注水方式;增注-减注注水方式比增注-停注注水方式储层吸水剖面均匀,相对低渗储层吸水能力增强,相对高渗储层吸水能力减弱;增注-停注注水方式增注周期注水井附近压力梯度普遍高于0.2MPa/m,注水能量被消耗在建立水流通道上.该模型能直观判断周期注水方式对非均质性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FRZ和EYL两项技术是在全面分析新疆油田公司注水开发生产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研究成功的综合增注技术。叙述了FRZ+EYL复合增注技术的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效果,分析了引起油藏堵塞的主要原因,并研制了解决方法,通过五年来在彩南油田西山窑组油藏油水井共32井次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增注解堵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磁感应强度、每个磁化器中磁感应强度的峰数、磁处理次数(级数)和流动速度等为影响因素.以滤膜系数、透光率指数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按L_16(4~4)正交表安排试验.研究了孤东油田磁增注的优化参数.另外.以垢的溶解度和油水界面张力为指标.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综合多因素和单因素的试验结果.找出黄河原水和回注污水的磁增注优化参数.提出了磁增注的两级处理方案.按磁增注优化参数进行了矿场试验.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低渗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注氮技术,以某区块为例,探讨了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机理,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了注氮参数。结果表明: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隔热作用、增能作用、助排作用和解堵作用;随注氮量的增加,累积产油量逐渐增加,但是相对增油量、相对换油率和折算油汽比逐渐减小,最佳的混注比为60:1左右;太早或太晚注氮效果不佳,宜从第4周期开始每间隔一个周期注氮气;采用大段塞且先注氮气后注蒸汽的注氮方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CIO2与酸化工艺协同施工,不仅能很好的解除无机盐垢,硫化铁对地层的堵塞,而且还能有效地解除重质烃、聚合物、微生物膜等有机质对地层的污染。在青海尕斯油田中浅层N1-N21油藏的四口注水井现场试验,增注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为注水开发中后期油田酸化增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稠油油藏储层研究为基础,开展了油层有效厚度、垂向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的比值、原油黏度、剩余饱和度等参数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增油效果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当油层有效厚度大于15 m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氮气的增油效果,选择实施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油井油层有效厚度应大于15 m。当渗透率比值(kv/kh)为1时,注氮气增油量最大。在有隔夹层存在时,垂向渗透率对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开采效果影响不严重。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对50℃原油黏度小于5 000 mPa.s的稠油油藏有较好的作用。适宜注氮气的剩余油区间为剩余油饱和度在0.55-0.625,对应的周期数为3到7周期。最佳的注氮气的剩余油区间为0.625-0.6时,对应的周期数为第3或第4周期。  相似文献   

19.
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江苏油田欧北区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现状,建立了顶部注氮气重力驱数值模型。从生产井和注入井的控制条件及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影响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方案的开发指标进行计算对比,并对该区块提高采收率的潜力进行评价,提出了适合同类气顶油藏的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达到降水增油的效果;提高采液速度并不能改善顶部注氮气重力驱的开发效果;注气速度对开发效果以及气顶边缘推进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存在最佳和临界注气速度。研究区块的最佳注气速度为12500~17500m^3/d,临界注气速度为30000m^3/d。  相似文献   

20.
超低渗透油藏活性酸酸化增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储层物性及注入方式的影响,镇北、华庆油田部分井投注后达不到配注要求.依据对超低渗欠注区块储层物性及目前注水现状的分析,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酸液配方体系,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所研制的酸液体系可使岩心的渗透率提高30%;通过酸液驱替可以有效消除注水对岩心造成的伤害,渗透率得以恢复.15口井现场酸化增注试验措施有效率达到93.3%,平均注水压力下降2.9 MPa,平均单井日增注量15 m3,取得了较好的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