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依法治国”的口号响遍神州大地,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对法治的重视和需求。然而,口号并不等于实际,法治口号与法治实践之间尚存较大差距,尽管法治口号震天响.公共权力腐败问题仍十分严重,如何防止滥用公共权力和遏制权力腐败,成为当代民主与法治的重大课题,因此要着重从权力制约的价值基础,权力制约在依法治国中的意义及完善我国法治的权力制约机制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权力腐败是指公共权力拥有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它具有多样性、扩散性的特征。从历史、国际教训和现实环境方面看,遏制权力腐败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紧迫性。从遏制权力腐败的基本思路看,当前应着力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把预防权力腐败置于首位,从源头上遏制权力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腐败的实质及产生的原因,认为腐败是权力非公共运行的表现,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反腐败关键要靠完善制度,靠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提出了建立民主为基础,法治为原则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设计思路,认为应从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善党的领导,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几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公共权力是腐败生成的生态基础。公共权力一旦失衡,便会蜕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本文论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权力失衡的原因和表现,进而阐述权力失衡导致腐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古今中外有关腐败的论述中概括出腐败的涵义,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腐败应包括三大要素: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共权力主体;腐败现象违反或背弃公共权力规范和规则;腐败的目的是谋取不正当的私利。  相似文献   

6.
腐败,即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其核心是谋取私利的 权钱交易行为。纵览世界各国,腐败现象虽然带有普遍性,但 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现 代化进程中快速的社会变迁使然,我国就处于这样一个特殊 的历史时期。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使社 会方方面面都处于从原来的有序→无序→建立新的有序的 调整过程中,这就为公共权力进入流通领域,、并成为特殊的 社会资源提供了土壤和条件。而且。腐败行为大多数采取以 政治行动换取经济财富的形式,腐败成为权力拥有者敛聚财 富最便捷、投入最小的首…  相似文献   

7.
腐败主要是权力异化的产物.权力异化就是公共权力蜕变为私有权力,它是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而权力异化主要来自于对法律制度的凌驾和践踏.因此,只有重视和加强法制建设,才能遏制权力的异化,进而遏制腐败和逐步消除腐败.  相似文献   

8.
公共权力监督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的运用违背权力设置的价值目标,必然产生腐败.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现代社会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我国虽然建立了较为齐全的权力监督体系,但随着社会的转型,这种传统的权力监督体系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另外,《监督法》的出台和实施也必然要求针对我国目前公共权力运行的实际情况,构建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力运行的权力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9.
陈健 《海峡科学》2008,(2):24-25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经验,结合企业实际,就国企如何重点抓好教育、制度、监督三项基础工作,从而达到从教育上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从制度上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从监督约束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并通过分析教育、制度、监督在惩防腐败体系中的内有联系,阐明树立整体观念、正确处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 ,公共权力腐败现象的蔓延已成为困扰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化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从掌权者、公共权力的对象、公共权力所处的环境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 ,认为只有从不同角度提高掌权者腐败的私人成本 ,降低其私人收益 ,提高查处腐败的概率 ,增强惩治腐败的严厉程度 ,完善监督环境 ,才能使反腐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集体腐败是指公共权力机构、社团组织、经济实体等具有独立利益的群体中部分或者全体在观念和行为上的堕落。和一般腐败相比,它具有组织化、多样化甚至制度化的特征,如不及时遏制,将会阻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治理集体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我们提高认识,而且要做好建立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改革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云同志党风廉政建设论断的核心思想是“权力要接受制约与监督”,该论断对当前我党遏制权力腐败的系统工程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有效遏制权力腐败,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必要性;其次,必须在权力制约与监督的着力点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小燕 《科技资讯》2007,(10):184-185
在我国转轨时期,公共权力异化现象严重,为了保证公共权力的公共性的价值取向,必须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本文就以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提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是实现对公共权力有效监督的前提,是抑制公共权力腐败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的现状,简要阐述了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的原则和加强法制建设的内容,希望政府通过采取公开化和透明化的方式保证公共权力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公共权力的内部监督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高校系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建设缺陷.因而,加强对高校公共权力监督、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建设.要构建严密、合理、有效的公共权力监督制度体系,必须基于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坚持系统、制衡、可操作、法治、民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失去约束和监督,要对权力行之以有效的约束和监督,除了建立和健全监督法纪、规章外,关键在于权力主体在其职务活动过程中能否提供可受监督的场景。我国以往的反腐败斗争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未从根本上奏效。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现已成文的监督法纪、规章不能直面这种场景,而只能面对无法窥视的“暗箱操作”。因此,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还有赖于制度性努力即构造一种能够置权力运行于公开化场景之中的制度。本文认为权力职务活动的公开化及其强行化、规范化,是这种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形式。  相似文献   

16.
腐败现象由来已久,党和国家对此的治理也是竭尽其力,但腐败之风并未从根本上被遏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陷“现代性困境”中的人们对腐败的纵容。因此要遏制腐败之风,就要从“现代性困境”这一视角出发,构建中间权力和培养公共精神,打破“现代性困境”。  相似文献   

17.
反腐倡廉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如何从源头治理腐败,本文从机制创新上做了一些探讨。意在通过创新监督制约机制、权力运行机制、公开透明机制、公务消费机制、保障调节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制定既有利于市场经济竞争又有利于反腐倡廉的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产生、发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赵金东 《科技信息》2007,(5):217-217,210
权力容易导致腐败,实践证明,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所谓腐败,就是权力行使者违背公有权力的应有界限和目标,将公有权力变为个人或小集团的私有资源,并谋取私利的堕落行为。对此,权力行使必须受到相应权力的制约,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如何强  相似文献   

19.
腐败行为是滥用公共权力为私人谋利的行为,属于一种经济行为,反腐败必然要求强化经济卫士——政府审计的监督作用,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内生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能有效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为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保驾护航.分析了加强审计监督对廉洁政府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审计监督在腐败治理中的局限性,并对国家审计如何更好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侯文胜 《科技信息》2012,(35):I0424-I0424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治本措施。作为国有企业,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实现关口迁移,确保“不出事”,是摆在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