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圣叹研究一直是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对金圣叹的关注始终没有停止过。审视金圣叹研究的历程和现状,可以预期,在新的学术视野中对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作接受史研究,是拓展和深化金圣叹研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统文论是诗学。小说理论发展较晚,主要体现在明清的小说评点中。金圣叹是其集大成者。他的小说理论,集中到一句话便是——“因文生事”,从而使小说从历史中彻底分离出来而独自成为一种新兴文体。  相似文献   

3.
对于小说创作 ,金圣叹提出“文成于难”的总命题 ,并在对小说虚构特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 ,论述了创作动机、创作主体修养等问题。由于其理论以评点形式存在 ,他的论述尚不能称系统完善 ,但他关注小说创作内部规律 ,主要从小说审美角度出发进行审视和探讨 ,这是超越于前人之上的  相似文献   

4.
李金松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45-49,75
自17世纪中叶至民国时期,金批《水浒传》招致了众多批评,这些批评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金圣叹的历史地位与文学地位随着这些评论而发生变化。透过这些批评,我们既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又能认识到金批《水浒传》的思想价值与理论价值。可以说,近三百年的这些批评展示出人们对金批《水浒传》的完整接受史。  相似文献   

5.
历史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小说本质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始终笼罩在史学观念的阴影之下.批评家长期以来也将小说、历史并提,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实录纠缠在一起.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他认为小说与史书一样具有劝勉惩戒即对社会有着认识和批判作用.他指出,在艺术上,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著作对古代小说影响深远,同时指出,"因文生事"的<水浒传>在艺术上也有着其超越<史记>之处.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通过评点《水浒》,充分揭示了小说艺术的社会作用和审美价值,把被封建正统轻贱的小说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深刻论述小说艺术的审美特性,提出了以性格塑造和性格分析为中心的小说理论。金圣叹的美学贡献,对于我们探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是富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小说批评,主要包括文言小说批评和通俗小说(以白话小说为主体)批评。文言小说批评以胡应麟的建树最为卓越,蒋大器、李贽、袁于令、叶昼、冯梦龙、凌濛初、金圣叹等则是明代通俗小说批评的几员健将,其中金圣叹尤为卓越。本文对明代小说批评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丰富蕴含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如何评价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中提出的“文法”?胡适等认为是“八股流毒”的表现,至今人们对它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此作了辨析,说明金圣叹提出“文法”论,不仅表明他对《水浒》的卓越艺术见解,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进一步觉醒。金圣叹的“文法”论,是对中国小说理论的宝贵贡献,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有意用"画"评点《水浒传》有三个原因:文论与画论相通的文学批评史特点;接触的人物;才子观念。从更深的层次看,金圣叹用"画"点评《水浒传》源于其对"自我存在"的虚幻确认。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代,西方的小说及小说理论随着坚船利炮的侵入传到了中国。理论家们对中西小说的发展历史、小说的作家、小说的类型、翻泽小说与创作小说等问题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阐释了中西小说的优劣。晚清时代关于中西小说的对比功利性极强而且随意性极大。  相似文献   

11.
“绮靡”文学风格形成于西晋,首倡者为陆机。它是一种注重文学辞藻、对偶、声律等形式技巧并追求作品绮丽色彩的文学风格,于两晋、南朝十分兴盛。“绮靡”文学风格之所以成型于西晋(265--280),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汉末清议衰颓、西晋玄学思潮继续兴盛、西晋士人普遍卑俗的人格情趣和审美趣味。古今关于“绮靡”的争论各有其道理,正确认识“绮靡”在我国文学史、文论史上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回归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在晚清诸子学研究中,由于西学的广泛传播、"西学中源"说的再次兴起和研究方法的内在需要,出现了"以西释子"的学术特色。其发展在晚清大致经历了从通过西学对诸子的再注解来发掘诸子中的自然科技,到阐发诸子中的现代价值观念两个阶段,出现了一系列"以西释子"的学术专著。由于这一学术特色的出现,为中国近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推动了西学的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促进了儒学独尊地位的瓦解。  相似文献   

13.
王曾瑜所著《金朝军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术界对金朝军制研究的不足,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这部著作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是缺乏头绪,使人有敷衍成篇的感觉;其次是尊重历史事实不够,妄加臆测的情况相当严重;复次是引用史料虽多,但在运用上有许多不够妥当之处;第四是书写欠规范,错别字和标点等方面的问题更是不少.为此,文章一一加以列举,并作出评论,希望对该书的作者和读者都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华裔美国作家哈金的长篇小说《战争垃圾》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除了因为哈金独具慧眼的选材角度和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以回忆录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部朝鲜战争战俘的创伤史。以创伤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主人公所经历、所见证的创伤以及创伤愈合过程,最终揭露出这场战争的虚伪、荒谬以及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相似文献   

15.
“奇”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内涵,“第一奇书”《金瓶梅》首先“奇”在作品内容彻头彻尾的“俗”、“邪”、“恶”;其次“奇”在作品主题的“雅”、“正”、“善”、“常”,因此成为一朵伟大而永恒的世情人性的“恶之花”。  相似文献   

16.
西晋太康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进行模拟创作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的模拟观与后世不同,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其模拟创作主要分为拟乐府类、拟古诗十九首类等五大类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食货派的学术研究,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及海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食货派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科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食货派的“魏晋封建说”成为中国社会史分期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学说.他们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化为了现代学术的一部分,被学者频频引用.《食货》半月刊与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是台湾《食货》月刊复刊的渊源.从食货派绵远的学脉谱系中,食货派学人何兹全和沈任远的学术成就也成为了一道淡雅的风景.食货派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