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的气象科普意义深远,更加有效地向青少年普及气象科技知识是广大气象科普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该文论述了将卡通动漫元素融入气象知识普及,影响科普传播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极端天气引发的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天气和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的安全和福址,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对气象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为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和防御气象灾害知识搭建一个平台,既是对外传播气象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的阵地。如何利用现有的气象资源,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发气象科普产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已成为各级气象部门和气象学会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在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普内容建设是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亟须完善与充实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规范气象科普内容,将气象科普分为气象科学知识、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利用、气象与生活、气象文化、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科技发展、气象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等8个方面内容。同时,针对气象科普内容的传播载体和效果反馈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普内容体系是气象科普体系的重要部分,科普方式种类众多,不同的灾害需要不同的科普信息,气象部门和相关网站在网上进行气象科普是一种便捷快速地传播科普内容的途径。本文主要研究网上直播平台气象科普内容体系的构建,本文首先将网上直播平台体系分为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网上直播平台针对应急信息的科普内容。本文提出了基于灾害应急阶段划分的科普内容,并根据每一个阶段提出具体措施,最后根据中国天气网等直播平台,以"莫兰蒂"台风为例,研究我国气象科普内容体系,列举出此次灾害中国天气网的科普内容及表达形式,并提出做好气象科普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自2001年起,广州卫星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有关部门的指导与积极配合下,率先开展卫星气象高科技知识传播工作,十几年来紧紧依托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独特的高科技资源,使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本文仅以基地在学校、乡村、社区和重大科普活动中试验推广《模拟电视天气预报主持人》项目,使此互动项目从基地走入社会,从固定模式发展成流动模式,从重讲解到重体验,从单纯介绍天气预报知识到多学科传播卫星气象知识、抠像知识、云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传播生态已逐步建成,公众对科普传播方式也提出了便利化、体验化的新需求,微博、微信、微视频等自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人机互动方式为公众喜闻乐见。以暴雨、泥石流气象灾害为例,介绍了VR虚拟现实技术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总结出虚拟现实技术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推广价值,为今后开发更多感知类、体验类、互动性强的气象科普产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普的对象是社会公众,目的是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因此,校园气象科普宣传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考虑学校师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应尽量体现参与性、互动性、普遍性和实用性,实现寓教于乐,使气象科普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容易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与理解并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优势和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图书和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活动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普工作在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提升防御突发气象灾害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河南省气象局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文从优化气象科普发展环境、促进气象科普融合发展、激发气象科普创新活力和彰显河南气象科普特色4个方面概述了河南省气象局在科普社会化方面所探索的途径,总结了河南气象科普社会化成效,提出了加强气象科普社会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本文就如何把握气象科普社会化的规律性,探索气象科普社会化的科学性,形成气象科普工作的理论方法指导,促进气象科普工作的良性开展,扩大社会普及影响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把气象科普社会化研究与湖北省气象科普馆建设管理、社区气象科普等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为增强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长宁县经商科技局、县科协与县气象局等部门联合编印了以"科普科技防灾减灾"为主要内容的《2018年防灾减灾气象历书》5万册。该气象历书包括2018年气候预测及2018年日历介绍,环保节能知识、防灾减灾知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彻底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气象领域来说,气象行业主要以普及防灾减灾和应对气象变化知识为重点,想要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宣传力度,就必须要加强与新媒体合作,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手机等渠道进行宣传。基于此,本文重点从3个方面探究气象科普特色品牌的构建途径,包括:打造气象科普示范区、开展主题气象科普活动、实现与新媒体融合,旨在构建气象科普特色品牌,提高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科普基地平台建设的气象科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科普工作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气象局对气象科普工作高度重视。本文以郑州市气象局及所属县局为例,总结了新时期气象科普模式,对推进气象科普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天津科普网设置了三个子系统,即科普工作子系统、科普工作支撑子系统、科普知识传播子系统。科普工作子系统整合一切相关机构,开发各种科普工作信息资源,共同构筑促进各科普工作主体提高科普工作水平的环境。科普工作支撑子系统包括政策法规、科普设施、科普人力资源数据库、科技活动方案库等,初步形成全市科普工作的支撑体系。科普知识传播子系统针对不同对象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4.
从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科普宣传与推广的必要性出发,采用调查分析和比较分析法,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宣传策略、内容、传播渠道等进行描述与分析,提出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宣传推广建议,主要有:建立由政府部门、保险公司、气象部门等多方参与的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宣传体系,通过运用科普视频、宣传典型实例的手段,采用地面推广与媒体宣传相结合的途径,向农户推广新型惠农的指数保险,从而帮助农户提高气象灾害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突发、频发、重发,台风、暴雨、强对流、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气象趋利避害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该文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出发,分析气象信息科普传播的主要环节,探讨提高公众利用气象信息产品防范气象灾害能力和气象高敏感行业利用气象条件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路径,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通过气象科学普及促进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丁书萍 《科技资讯》2023,(21):245-248
该文借助互联网+、采用Web程序,以开源的PHP语言进行开发设计。该平台具备气象科普知识在线学习、在线答题、自动评分、试题管理、学习答题统计、更换界面模板等功能,使其适用手机、电脑、平板等不同设备,可无缝接入微信公众号平台,无须安装,便于传播和推广,增强公众互动体验,交互参与科普行为。以互动答题的形式,增加用户的参与程度,能够增强公众对气象知识的了解,提升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正良  许伟彪 《科技资讯》2012,(15):232-232
该文就科普工作的一般知识作了简单的介绍,井就当前科瞢面临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新时期气象科瞢工作以加强领导、完善职能机构,充实科普作品创作队伍以及科普活动要面向社会大众。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天津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公民气象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结合天津市气象局制定的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天津气象事业发展现状,从分析天津气象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入手,对天津市气象科普队伍结构、体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探究,总结加强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也为其他行业培养科普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究学习 气象万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科普教育是上海市彭浦新村第四小学的一项特色工作,在海军航空兵部队气象站的支持和关心下,学校组建了中心气象组,成立了模拟气象站,建成了“小小气象研究基地”和“科技宫时间研究基地”,而且每年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气象节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学习气象知识,测量气象数据,还开展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防灾减灾意识的不断增强,气象科普知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当前气象科技在不断发展,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步伐也要随之加大,对气象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公众对于突发性气象灾害的认识以及应对能力,有效地减少突发性气象灾害事件的发生,有效地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和破坏程度。本文通过对气象科普资源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前气象科普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气象科普资源开发和建设的方法与途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