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 《青年科学》2011,(2):56-56
邓丽君的歌里唱道“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然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咖啡加糖,才是最佳拍挡,是应对忙碌工作的良方。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发现,喝杯加糖的咖啡后,大脑负责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关键脑区变得更加活跃,因此,人们的认知功能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正弦均匀磁场激励磁感应成像(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 MIT)正问题,进行了棱边有限元法和可视化成像的研究。建立了以电场强度为待求场矢量的正问题定解方程,重点介绍了计算定解方程的棱边有限元方法,并在MATLAB中建立了棱边有限元方程的计算流程。为实现MIT对颅内出血的可视化成像,首先根据人体头部核磁共振图像数据生成了真实大脑有限元剖分模型,在此基础上用MATLAB得到了MIT对颅内出血的三维可视化成像结果。研究结果证明了以电场强度为待求量的正弦均匀磁场激励MIT正问题定解方程和棱边有限元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基于真实大脑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成像结果为MIT在颅内出血成像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书为《当前化学专题》丛书的第221卷,介绍和论述了核磁共振的发展、成像,以及当前若干重要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科技》2011,(6):67-67
波士顿与日本ATR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称,人类或可利用MRI(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将信息翻译成大脑代码,再通过MRI将其灌输进大脑,这样人类大脑就可以如插入芯片一般。  相似文献   

5.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对花岗岩进行测量,得到花岗岩的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NMR测量结果和核磁共振成像图像.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t2分布主要为3个峰,第1个峰和第2个峰的面积占峰总面积的98%以上;岩石组成颗粒粒度的不同,引起了岩石核磁共振弛豫特性的差异.花岗岩的平均孔隙度为1.79%,t'2平均值为26.1ms,束缚流体饱和度平均值占88.5%,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为孔隙结构分析提供依据.岩石核磁共振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成像结果为岩石微观结构和岩石损伤机理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可以显示大脑各个区域内静脉毛细血管中血液氧合状态所起的磁共振信号的微小变化 .fMRI作为无损和动态的探测技术 ,已日益成为观察大脑活动 ,进而揭示脑和思维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对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生物物理机制作了简要的描述 .然后分别介绍了脑高级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环节 .最后给予了脑高级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展望 .  相似文献   

7.
偏振共焦扫描显微镜的研制及其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偏振共焦扫描显微镜的原理,成功研制了一台偏振共焦扫描显微镜,用该偏振共焦扫描显微镜对各种集成电路芯片、生物组织等物体进行透射式成像或反射式成像研究,并分析成像结果,实验表明,该偏振共焦扫描显微镜能够对各种物体进行成像,具有成像方式多样,可逐层扫描,非线性成像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别出心裁     
翻开第20期,一组重头文章是《中国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这真让人耳目一新。《世界知识》本以讨论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见长,电影似乎不是它关注的对象。可是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时候,它却能别出心裁地把这个话题作为自己的重点文章,而且所取的角度又是这样新颖独特,既是对中国电影的纪念,又符合《世界知识》这本杂志的性质。读了全文,不仅勾起我对自己看过的许多新老电影的回忆(还有一些只是知道故事梗概而并没有看过)以及过去看电影的一些经历,还让我循着编作者的思路思考了一下这些电影所反映出来的“世界”观。其实很多电影过去看了…  相似文献   

9.
亢锐 《科技信息》2013,(2):477-477
<正>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核物理现象。早在1946年Block与Purcell就报道了这种现象并应用于波谱学。哈佛大学的Purcell和斯坦福大学的Bloch因发现磁共振现象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使核磁共振不仅用于物理学和化学,也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日臻成熟完善。检查范围基  相似文献   

10.
读来编往     
《科学世界》2009,(11):95-95
第一次读《科学世界》就爱上了它。在繁忙的学习与沉重的课业之余,看《科学世界》简直是一种享受。尽管我是个初读者,但已经迫不及待地写信了,想多跟编辑们交流一下。我不知道以前《科学世界》有没有做过关于能源和环境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