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索柳杉种子合子胚的愈伤组织诱导技术,选取柳杉4个家系,采集其尚未完全成熟的种子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并经器官发生再生途径得到再生植株。利用6-BA、2,4-D等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的正交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柳杉种子合子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发现:柳杉4个家系的愈伤组织诱导量在8月中旬采种时呈明显上升,至8月底时各家系的子叶胚愈伤诱导率达到最高,其中57号家系愈伤诱导率最高,达92%。柳杉4个家系,在不同激素组合中愈伤诱导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57号家系子叶胚在DCR+6-BA1.0 mg/L+2,4-D 1.0 mg/L培养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且诱导出来的愈伤组织状态为白色、干燥、无针状突起,结构紧密。愈伤组织在DCR培养基上成功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
花生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花生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条件.用汕油71花生幼苗上胚轴、下胚轴、子叶、幼叶等不同外植体类型进行比较,发现幼叶较易诱导愈伤;用不同激素质量浓度配比研究对花生幼叶愈伤诱导的影响,发现IAA(吲哚乙酸)对花生的愈伤诱导效果较2,4-D(2,4-二氯苯氧乙酸)和NAA(萘乙酸)好;用不同叶龄及叶切段比较,发现以10d苗龄的叶片中部切段愈伤诱导率较高取苗龄10d的花生无菌苗的幼叶中段为外植体,置于ρ(MS+IAA)3mg/L+ρ(BA)1mg/L培养基中培养,30d后诱导率达到100%且愈伤呈淡绿色、半透明、疏松状.50d后转至ρ(MS+IAA)0.5mg/L+ρ(BA)2mg/L+ρ(TDZ)0.5mg/L分化培养基中诱导芽(TDZ,噻重氮苯基脲),截取诱导芽单芽,转接至根诱导培养基中。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
从毛花猕猴桃(ActinidiaerianthaBenth)田间生长的茎段、种子无菌条件下萌发的下胚轴及试管苗的茎段和叶片得到愈伤组织。田间来源的茎段诱导愈伤组织较难,愈伤组织生长缓慢;下胚轴及试管苗茎段和叶片容易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生长旺盛。消毒时间、接种方法、基因型和培养基都可能影响到田间来源的茎段愈伤组织产生。在MS附加玉米素或6-苄氨基嘌呤(BAP)的培养基上下胚轴来源的愈伤组织不经转代即分化芽和根。试管苗茎段和叶片在附加玉米素或N-(2-氯基-4-吡啶基)-N′-苯基脲(CPPU)的MS培养基上培养一代也分化出芽、试管苗茎段在附加0.0025mg/LCPPU和0.1mg/L吲跺乙酸(IAA)的MS培养基上产生愈伤组织、芽的分化和苗生长都较理想;试管苗叶片则以附加0.025mg/LCPPU和0.1mg/LIAA或0.5mg/L玉米素和0.1mg/LIAA的MS培养基较好。当苗伸长至1cm或以上时切下,转入MS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上后可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4.
花生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成熟花生种子的上、下胚轴和叶片外植体为对象,在离体培养下,考察几种外植体再生能力的差异并对其作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并能够进一步再生出幼苗,但不同外植体的再生能力有所差异,其再生能力大小依次为:上胚轴>叶片>下胚轴,培养基的差异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起决定性作用,不同预培养时间对愈伤诱导及再生也有影响,总的来看是预培养时间短的外植体要好于预培养时间长的外植体. 相似文献
5.
以茴香幼苗的茎和叶柄为外植体,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激素处理下产生了愈伤组织,进一步诱导生成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形态建成的两种基本方式:器官发生和胚状体发生,得到了茴香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7.
为提高白花泡桐繁殖效率,防止丛枝病的传播,保持优良种性,利用愈伤组织再生技术对其增殖.研究表明:叶柄产生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为MS 2.0 mg/L BA 0.2 mg/L NAA 0.05 mg/L2,4-D;诱导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MS 2 000 mg/L脯氨酸,可使诱导分化率达27%;增殖继代最适培养基为B5 1.0 mg/L BA 0.1 mg/L NAA,增殖系数达6.79;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 0.1 mg/L IBA 0.1 mg/L NAA,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影响水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频率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水稻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水稻伤组织再生频率的各种因素,如渗透压,植物激素素和AgNO3等。发现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再生频率有很大差异,增加诱导培养基或分化培养基其中的渗透压和琼脂浓度,继代培养时加入适量的激动素或6-苄基氨基腺嘌呤以及在分化增减基中加入活性炭、玉米素等均可明显提高水稻愈伤组织的再生频率。 相似文献
9.
驱蚊香草(Pelargonium citrosumVanleenii)具有较强的净化空气作用,因其所分泌的挥发性成分香茅醇、香茅醛具有驱蚊功效而广泛栽培.利用愈伤组织再生技术对其增殖进行研究.叶柄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 BA 1.0 mg/L NAA 0.1 mg/L 2,4-D 0.05 mg/L,可使诱导分化率达87%;增殖继代最适培养基为MS BA 1.0 mg/L NAA 0.1 mg/L,增殖系数达9.79;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 NAA 0.1 mg/L,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玉米幼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受粉7—10天的幼胚,在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生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胚状体,成苗后移栽于温室内,至成熟结实。这些试管苗植株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雌穗顶生,顶生雌雄同穗,植株矮,叶片少,雌穗着生部位低及轮生叶序和对生叶序等多种显著的差异和变异。 相似文献
11.
杉木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杉木试管苗靠近茎尖的茎段为外植体,通过不同预培养时间及不同浓度6-BA、TDZ、头孢霉素、卡那霉素等处理,分析诸因素对茎段再生芽的影响,建立了以杉木茎段为外植体的高频再生系统。结果表明:DCR+6-BA(1.0mg/L)+TDZ(0.001mg/L)+NAA(0.1mg/L)最适干杉木茎段诱导芽发生,预培养时间为2d时,芽诱导频率、平均芽数和芽形成能力最高。切片观察发现,茎段发生的芽多起源干茎段表面,是农杆菌容易抵达的位置,说明茎段附着农杆菌的细胞与再生芽的部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蝴蝶兰叶片诱导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蝴蝶兰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蝴蝶兰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1)可通过花梗节芽建立丛生芽诱导体系,获得大量无菌材料,丛生芽诱导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7.5 mg/L 6 BA 1.0 mg/L NAA;(2)植物激素显著影响叶片类原球体的诱导,在10.0 mg/L 6 BA 1.0 mg/L NAA的激素组合处理下,各品种的诱导效果最好;(3)4种基本培养基中,1/2MS和Hyponex对类原球体的增殖和分化效果较好;(4)蔗糖浓度对类原球茎分化成苗的影响可用y=-0.019 92x2 0.077 51 x 0.17 进行拟合,在蔗糖浓度为20 g/L时,蝴蝶兰类原球茎分化率达最高。 相似文献
13.
杉木维管形成层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细胞生物学手段,初步观察了杉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发育。观察结果表明:(1)杉木的顶端分生组织的周围分生组织区细胞分化为原形成层束和皮层;(2) 在初生分生组织区,原形成层呈束状分布,并且具有边分裂边分化的特点;(3) 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晚于初生韧皮部;(4) 杉木维管形成层于三月初开始活动,4 月中下旬进入活动旺盛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醇浸提的方式对福建泰宁产野生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实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雷公藤各器官的醇浸提物在各浓度下对发芽率、发芽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平均胚根长和平均胚轴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雷公藤醇提取物在各个浓度上对杉木种子的萌发整体上都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与人工栽培雷公藤醇浸提液处理实验结果相比较,野生栽培雷公藤醇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有更为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组织分离及物种鉴定,对信阳杉木内生真菌种类进行了研究.得到丝孢纲(Hyphomycetes)和腔孢纲(Coelomycetes)真菌4科12属15种.淡色孢科(Moniliaceae)3属5种,暗色孢科(Dematiaceae)2属2种,黑盘孢科(Melanconidaceae)2属3种,球科孢科(Sphaeropsidaceae)5属5种,这些真菌均为半知菌,是杉木内生真菌首次记载.其中,拟茎点霉Phomopsis sp.、球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分布于杉木各样地各器官,为杉木内生真菌广布种. 相似文献
16.
HUANG Zhiqun XU Zhihong BOYD Sue WILLIAMS David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5,50(22):2581-2586
Decomposition of stumps in successive rotation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plantations was studied using a chronosequenee approac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composition rate constant of Chinese fir stump was 0.02695 as calculated from Olson's model. The N content of stump increased during the first two-year decomposition. When the dead stump C/N ratio was 463.2 ± 27.3, the stumps started to release N. The pattern of P release was similar to that for N. However, K content of stumps showed a consistent declining trend over time during the whole decomposition.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with cross polarization and magic-angle spinning (^13C CPMAS-NMR) was used to analyse organic carbon (C) components in decomposing stumps. The ^13C CPMAS-NMR spectra of stumps displayed that stump was dominated by cellulose and hemieellulose. The spectra also showed the accumulation of intensity in alkyl C, aromatic C, and earboxyl C spectral regions, which was expected as the labile cellulose and hemieellulose components in O-alkyl C spectral region were selectively decomposed first. 相似文献
17.
为对比杉木优良品种区域造林的效果,选用本地普通苗(对照组)、西山良种苗和福建组培苗3种杉木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调查1 a和3 a生长量性状.结果表明:西山良种苗、福建组培苗造林1 a和3 a生的地径、树高和冠幅显著高于对照.西山良种苗造林的地径、树高和冠幅增长量比对照分别高14.24%,34.28%和12.85%,福建组培苗高出12.88%,17.92%和23.99%;良种苗造林初期生长迅速,树高-地径生长呈线性相关;采用良种造林能显著提高幼林生长量,从而提升造林成效,可推广到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离子对匍匐翦股颖愈伤组织形成、生长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培养基中镉离子浓度在2.50 mg/L 以下时, 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高于对照, 并在浓度为2.50 mg/L 时高达83.3%, 说明低浓度镉离子对匍匐翦股颖愈伤组织的形成可能具有刺激效应; 随着镉离子浓度的进一步增加, 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明显下降, 并在浓度大于50.00 mg/L 时完全抑制了愈伤组织的形成; 在愈伤组织生长初期(0~30 d), 镉离子浓度为12.50 mg/L 时, 愈伤组织生长形态最大, 随着愈伤组织继续生长(30~45 d), 低浓度(2.50 mg/L)的镉离子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刺激效应强于更高浓度. 在植株再生过程中, 当镉离子浓度为1.25 mg/L 时的效果最佳, 再生苗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9.
杉木单染色体扩增产物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显微操作器上微分离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的4条单染色体,以简并寡核苷酸为引物进行PCR扩增(DOP—PCR),并将其DOP—PCR产物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染色体扩增产物间有明显多态性;用RAPD-PCR的方式可反应出不同染色体遗传信息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可能找到属于某单染色体的特异信息,进而在分子水平上对染色体进行编号。 相似文献
20.
杉木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冰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5(3):68-72
在杉木新鲜针叶和干叶DNA提取过程中,应用pH值较低,无机盐浓度较高的提取缓冲液可沉淀蛋白质,其中加入2%的β-羟基乙醇可有效地防止酚类物质使变色,提出2出的DNA样品产率在60~200nm/mg.FW,DAN质量和纯度较高,260nm/280nm光密度比值在1.8~1.9,所得DNA可直接用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可用于随机引物PCR扩增,该方法为杉木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