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采的《千金记》(《六十种曲》之一)在秦失其鹿、项刘角逐的刀光剑影中,写韩信以布衣取侯王的奋斗历程。剧本因富贵后的韩信以千金酬漂母昔日一饭之恩而得名。 尽管舞台上充满了金鼓杀伐之声,但作品却通过战争中人心向背的画面把观众的目光引向超越战争的更一般性问题:改朝换代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人才在战争中究竟具有什么  相似文献   

2.
从詹姆斯·费尼莫·库柏开始,美国的战争就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和主要作家写作的主体。描写美国战争的文学名著《红色英勇勋章》(1895)、《永别了,武器》(1929)和《裸者与死者》(1948),是美国重要的文学遗产。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社会有深远的影响,而对这些战争的文学描述又影响着当代的战争思想及其性质。本文将概括地论述描写这些战争的文学作品和过去二十年来发表的有关评论文章。主要  相似文献   

3.
《太阳照常升起》和《五号屠场》都是战后的文学产物.海明威与冯内古特并没有着重体现战争和战争英雄的辉煌.与之相反的是,他们都是以着重描写参战者战后的迷惘生活以及创伤记忆来体现战争的残酷.以战争为切入点,通过比较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乌托邦意识,从而揭示战争背后人们对乌托邦的向往与追求的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4.
马会平 《科技资讯》2006,(24):193-193
《群英会将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五回。《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这部小说擅长刻画人物,但与其他三部作品相比较,这部小说在故事情节设计上更为突出,不仅连贯性强,曲折跌宕,更为重要的是文中描绘战争的场面残酷、惊心的较少,通常都是重笔描绘战争前奏,而读者对于战争结果在阅读前奏之后便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5.
在印度近代文学史上,泰戈尔的戏剧作品是极其珍贵的文学遗产。在长达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泰戈尔先后创作了《修遭士》(1884)、《国王和王后》C1889)、《齐德拉》(1892)、《邮局》(19l2)、《红夹竹桃》(1926)等40余部戏剧作品。这些戏剧作品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  相似文献   

6.
《活着,并且要记住》是拉斯普京反映战时生活的中篇小说。作者没有描写战争的残酷场面,而是以战争为背景通过安德烈和纳斯焦娜一对夫妇的悲惨命运揭示了战争的毁灭性,最可贵的是,作品中探讨了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中所包含的伦理道德和哲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远大前程》是他创作后期比较著名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岛尾敏雄是日本有名的战后派作家之一。《死の棘》是他历时17年完成的一部以家庭生活经历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一直以来,这部小说被当成私小说进行论述、分析。虽然这是一部描写家庭生活的作品,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作者作为特攻队队长的战争经历却与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息息相关,通过作者与战争经历和南岛的关系,可以将其作为战争文学来解读。  相似文献   

9.
一、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作品(一)从标题入手钢琴作品,除少数作品的标题与内容无直接关系外,大部分作品均是对作品内容的提示。如《保卫黄河》、《牧童短笛》等,就这些标题能给人提供理解的方便。(二)以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为参考任何创作,都是社会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里的反映,每一篇作品都和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作者本人生活密切相关,从标题入手,同时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作为入门的参考是很有必要的。如分析《北风吹》、《G大调小步舞曲》(贝多芬)等作品,如脱离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个人生活状况,仅仅从标题入手,…  相似文献   

10.
《小雅·采薇》一诗是《诗经》中的名篇,亦是《诗经》战争诗中的重要作品,对其主旨的研究,先贤前哲众说纷纭,争议不断。文章挖掘大量文献资料,通过对"薇"和古代祭祀关系的研究,对《采薇》的主旨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麦克白))(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乔叟)《失乐园》(英国,弥尔顿)《傲慢与偏见》(英一,奥斯《罪与罚》(俄国,陀斯妥耶夫斯基)《战争与和平》(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美国独立宣言》(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哈克煲利·芬尼历险记》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的作家在文学的领域里如何描述和评价战争,展示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与精神气质。在世界文学交流融汇的背景下,解读中国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有助于发现各民族文学的独特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多民族文学世界的丰富性。将傣族英雄史诗《厘俸》与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中国主流文学中较多描写了战争的《春秋》、《左传》等作品相比较,可以看出傣族人民崇尚力量、赞美勇敢,但却否定掠夺、向往和平生活的独特文化心理。它的尚武精神是战争频繁的历史时代与农业文化环境相交融而孕育出来没有血腥味的尚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盛唐时代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所创作的大量边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唐以及后代诗歌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近来有的论者持有异议,提出了“边塞诗人讴歌不义战争的诗篇,理应受到批判”,“边塞诗派创作的价值……主要是在他们仕途不得意,或是受到严峻现实的教育,所写下的那些揭露不义战争的作品”的观点。(《文学评论》1980年3月号:《边塞诗派评价质疑》)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现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质疑》的作者吴学恒,王授青二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4.
马克·吐温历来以幽默作家著称。很多人不知道他曾在内战中加入邦联军队,并以自己的战争经历创作了短篇小说《败仗秘史》,表达自己的反战诉求。小说发表后引起评论界的种种猜测与攻击,认为吐温在作品中虚构误杀陌生人的情节是为自己在内战中当逃兵开脱。但通过分析发现,《败仗秘史》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的反战诉求。作品中轻松幽默的故事情节实际暗讽了战争的愚昧,并为最后枪杀陌生人的情节进行铺垫;枪杀陌生人的情节旨在揭露所有战争的真实本质。纵观吐温的创作,反战是一贯的主题,“人道情怀”是其作品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师陀的《果园城记》体现了战争时期特有的荒原体验与感伤色调,作家在对战争和民族进行反思后所持的启蒙立场与作者原有的情感立场产生了多重冲突,而情感、理智及其与时代之间犬牙交错的紧张与焦虑又为作品打上了浓重的挽歌情调。  相似文献   

16.
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在他卷帙浩繁的著作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彩照人、艳丽夺目的女性形象。从平民妇女萨维申娜(《一个地主的早晨》)、阿库林娜(《勃里库什卡》)、玛德琳(《人靠什么活着》)、阿尼霞(《一个农民的命运》)、玛丽亚娜(《哥萨克》)和卡秋莎·玛丝络娃(《复活》),到贵族妇女娜塔莎、玛丽亚(《战争与和平》)、杜丽、吉提、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唐代的许多诗人,运用诗歌这一艺术形式,从各方面深刻揭露严酷的社会现实。战争是唐代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对于正义的战争,诗人们尽力赞扬和讴歌;对于非正义的战争,诗人们竭力反对和谴责。天宝时期对南诏发动的两次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诗人们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笞,李白的《古风·三十四》就是一首代表性的作品。 李唐王朝第一次对南诏的用兵,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七五一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领八万士兵征伐南诏,  相似文献   

18.
孙犁的《荷花淀》与茹志鹃的《百合花》同为战争题材小说,虽创作年代、背景不同,但作品风格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两者同中有异,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感受到,基于不同的性别经验造成的审美感受和认知,使文本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话语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浮云》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林芙美子的代表作,通过这部作品分析了林芙美子的战争观。小说由两条主线构成。在第一条主线下,作家重点表现了对战争性质的认识以及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终将以失败而告终的战争观;在第二条主线下,作家从战争带给人心灵的巨大痛苦这一角度,揭示了战争的罪恶。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八年十月,美国利特尔·布朗公司出版了《战争风云》一书的续集——《战争与回忆》(War and Remembrance)。这本书立即成为美国一九七八年十大畅销小说中的第一部畅销书。该书作者赫尔曼·沃克在前言中说: “《战争与回忆》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历史小说。主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观点是美国的观点。“作为序曲,一九七二年出版的《战争风云》描绘了一步步引向珍珠港的那些事件,为本书规定了历史的范围。本书则是一部关于战争时期的美国小说,从珍珠港到广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