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巍巍  张寅平  姚远  李景广 《科学通报》2012,(17):1533-154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家具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是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低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室内空气品质低劣已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欧美发达国家已建立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家具VOC释放标识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综述了国际上已有标识体系,介绍了标识基本原理,并分别对标识体系的技术、政策和操作环节进行了探讨,重点对技术环节中目标污染物及其阈值和样品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发达国家典型标识体系中存在目标污染物种类过多、阈值制定方法的科学性还可商榷、样品测试时间过长等问题.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人造板、涂料和家具生产国,应学习国外建立标识体系的经验,但不能完全照搬,应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家具VOC释放标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王蕾  李莎 《科学之友》2010,(5):86-87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宽松,却被市场误认为绿色标准,使得消费者购买了"绿色"的产品装修,室内空气污染依然超标。要解决此问题,需要政府制定更严格的装修材料的绿色标准,严格规范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从源头控制装修污染。  相似文献   

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宽松,却被市场误认为绿色标准,使得消费者购买了"绿色"的产品装修,室内空气污染依然超标。要解决此问题,需要政府制定更严格的装修材料的绿色标准,严格规范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从源头控制装修污染。  相似文献   

4.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宽松,却被市场误认为绿色标准,使得消费者购买了"绿色"的产品装修,室内空气污染依然超标.要解决此问题,需要政府制定更严格的装修材料的绿色标准,严格规范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从源头控制装修污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建筑内部装修电气火灾成因的分析和探讨,指出发生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用电超过负荷、电线路短路、接触电阻过大、绝缘体损坏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筑内部装修电气火灾预防建议和对策,告诫人们在内部装修工程施工时,必须从所用材料及电气装修方面应重点防范的问题,确保装修电气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住宅建设的大力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庭装修越来越多。由于现代化的家电大量进入家庭,用电急剧增长,而装饰材料大部分又是易燃性的,所以配电除了要考虑适用及艺术效果外,必须考虑电气防火保安等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在装修工程中的配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切忌没有设计盲目施工在装修工程中电气负荷较大,用电设备种类多如果不经过设计,凭电工经验施工,如不注意防火问题,电气开关及导线选择不当,负荷分配不合理等,都会造成不良后果和隐患。  相似文献   

7.
笔者主要从材料选型、排砖布局等方面阐述了卫生间整体装修策划的主要内容,并详细介绍了卫生间装修工序,然后提出了卫生间装修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笔者主要从材料选型、排砖布局等方面阐述了卫生间整体装修策划的主要内容,并详细介绍了卫生间装修工序,然后提出了卫生间装修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住宅建设发展很快,许多居民从破旧的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乔迁之喜的人们80%以上要对自己的新居进行装修。但在房屋装修时,由于许多住户对建筑的功能、结构缺乏了解,随意改动结构,加大楼面荷载,改变电器线路等,经装修后的住宅往往会导致建筑物功能下降,严重的还会带来结构隐患。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室内空气污染并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于那些已经使用不合理材料装修过房子的人,重新装修是不切实际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加以留意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室内空气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70后没碰上房价如此飙涨,90后基本衣食无忧,80后买个房子就把存款折腾得差不多了,装修往往苦于"无米下锅",这就是80后普遍囊中羞涩的苦楚.但家居装修毕竟是大事,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省,以下是装修的一些经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相似文献   

12.
导言——技术是竞争的关键鉴于美国贸易逆差的增长,许多人都对美国竞争中问题的各种原因提出了推测。技术的增长和发展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有决定性作用。美国的生产率下降可能是由下列因素造成的:投资的下降率、劳动力的技能和经验、最近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以及政府的规定和管理艺术。尽管这些因素确实影响了生产率的提高,但缓慢的革新是生产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不断地寻求革新和生产率的增长,美国的纺织工业已在同来自国外的竞争中进行了激烈地抗争。而由于种种原因,美国的化学工业在1967~1982年中倒退了,在此期间,以新产品、新工艺为标志的技术革  相似文献   

13.
ZnS:Cu单晶交流电致发光老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佐纯 《科学通报》1995,40(16):1464-1464
ZnS:Cu型交流电致发光亮度随使用时间增加而下降,这是人们早就知道的老化现象,人们为维持亮度作了很多努力,研究了与老化有关的各种现象,提出了几种老化机理模型.60年代,Lehmann提出硫空位造成材料老化的观点,但他后来又否定了自己的观点.80年代,Hirabayashi等人较系统地研究了交流电致发光材料的老化,提出了引起老化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粒度、晶体的质量、掺杂的浓度、硫空位的浓度和铜离子的电迁移等.我们在180℃的低温下把表面镀上的铜扩散进ZnS单晶中,去掉表面的铜后,通过加直流电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孩子们视力下降的原因,人们往往想到,学习、看书时灯光不好,坐姿不端正,或者看电视过多,玩电子游戏机过分等等。但是,日本秋田大学医学部卫生学教授岛田彰夫却提出,"日常饮食不很好地咀嚼会造成视力下降。" 视力是由相当于透镜的  相似文献   

15.
自40年代初北半球气温陡然下降,70年代中期以来转为急剧上升,这种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些活动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大气核试验以及60年代初期开始的全球性工业发展,这是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60年代中期以后大气核试验结束,自70年代初对工业污染治理的加强以及大气CO_2浓度迅速增加,是70年代中期以来气温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今后,如不发生核大战和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气温将以上升为主,到2030年前后,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1.3℃左右,近些年来华北地区发生的旱象,还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6.
绿化装饰设计在室内装修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绿化装饰是整体装修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生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愉悦人们心理和生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棉铃虫血淋巴酚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丽红  王琛柱  钦俊德 《科学通报》2001,46(15):1303-1306
以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及其寄主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模型,研究了内寄生蜂对寄主血淋巴酚氧化酶(PO)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被寄生后,血淋巴的体外黑化率显著下降,酚氧化酶的活性被抑制。寄生后48h,血浆中PO的活性降低约83%。注射0.5雌蜂当量的萼液对PO活性的影响与寄生相似,这表明寄生引起的PO活性的下降与寄生蜂萼液中所含成分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正常未寄生情况下,血细胞中的酚氧化酶原(proPO)可被牛胰蛋白酶激活,而在寄生及注射萼液后,血细胞中的proPO则不能被牛胰蛋白酶激活,而且活性略有下降。以上结果显示,齿唇姬蜂对棉铃虫的寄生造成了PO的活性下降,而且这种抑制与寄生蜂的萼液有关,抑制的原因可能是萼液成分(多分DNA病毒等)抑制了proPO在血淋巴中的表达或加速其降解所致。  相似文献   

18.
积蓄不多的80后,装修房子要好看又要实惠,讲究能省就省.作为80后草根,奋斗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并不容易,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80后的年轻人大都选择小户型按揭买房,以减轻日后房价上涨的压力.装修市场鱼龙混杂,既要省钱又要保证装修质量已经成为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入冬以来,全国多地遭遇雾霾袭击,PM2.5及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指数多次爆表,"出门戴口罩,回家关窗户"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可雾霾最令人感到畏惧的地方在于它几乎无孔不入,居留在室内也同样不可避免受其影响,家已不再是一个安全的港湾。除此之外,室内装修、燃气燃烧、厨房油烟、室内抽烟、空调取暖等日常活动也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追求舒适、智能、自然、健康的室内环境,"让房子会呼吸",已成为很多人的健康新诉求。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室内环境质量堪忧 研究证明,新装修的建筑物室内污染物浓度是室外的100倍,不少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头痛、疲倦等症状.据有关国际组织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8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室内装修污染,世界上30%新建和重建的建筑物中发现有危害健康的室内空气,装饰材料中有毒材料占68%.室内环境污染已经被列入对公众危害最大的5种环境因素之一.具体而言,我国室内环境污染包括3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