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弹舱段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是导弹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导弹舱段主要承受集中力和集中质量的特点,本文首先建立了舱段的简化分析模型,采用传递矩阵法对该简化了的舱段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同时对该模型进行有限元法模拟,对比可知,两种方法获得的舱段振型相符.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为使计算接近舱段实际结构,利用ANSYS建立完整舱段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后得出其5阶振型及其对应的振动频率.本文的分析结果为完整舱段的振动特性提供了直观的认识,可以为舱段结构的实际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战斗部对导弹目标的毁伤效应,在导弹功能、结构和毁伤机理的基础上,确定了导弹目标的毁伤级别和各舱段的毁伤准则。含能战斗部由钨合金、含能材料、尼龙弹托和底座组成。含能材料由铝镁合金粉、硝酸钡和聚四氟乙烯组成,通过在真空容器中高温烧结制备。利用12.7 mm机枪进行穿甲和引燃试验,依次射击25 mm/60°均质装甲板、导弹设备舱和燃料舱模拟靶,并用高速摄影记录战斗部对油箱的毁伤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含能战斗部兼有侵彻能力和引燃纵火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子母弹抛撒开的子弹散布范围可以覆盖来袭导弹,在分析来袭导弹和子母弹弹道轨迹的基础上,以开舱后子弹群中心点的脱靶量为优化目标,以母弹的射角和方向角为设计变量,建立了无约束优化数学模型。在MATLAB中使用fminsearch无约束优化程序求优,得到了脱靶量取到极小值时母弹的最佳射角和最佳方向角,并根据当弹目距离达到一定数值时母弹开舱的原则计算了母弹开舱的时刻。还研究了优化模型在不同发射时机时的求解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子母弹的各项参数和来袭目标轨迹给定的情况下,应用优化的方法可解出母弹发射的最佳射角和方向角。随着发射时机越来越晚,最佳射角越来越大,而最佳方向角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4.
含导弹的内埋弹舱缩比模型空腔噪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含弹的内埋弹舱缩比模型的空腔噪声。研究了不同的来流速度、前缘扰流板、后缘挡板等对含弹的内埋弹舱空腔噪声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来流速度影响空腔内的噪声分布,弹舱的纯音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带锯齿的前缘扰流板对弹舱内噪声不会起到抑制作用,反而会增大弹舱内噪声;后缘挡板倾斜角度越大,对弹舱内噪声的抑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一种新型弹体结构,研究了导弹的分离动力学问题.为了保证分离过程的安全,避免弹头与舱段、整流罩发生碰撞,必须对分离过程中弹头、舱段以及整流罩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推导了整流罩锁死前和舱段组成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设计了整流罩锁死后舱段和弹头的碰撞判断条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得出了分离过程中整流罩和舱段每一时刻的运动参数以及铰链所受的作用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验证采用垂直分离这种方案可以安全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质量对高密度内埋空空导弹总体设计的制约问题,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导弹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通过分析空空导弹不同阶段的飞行特性,在现有导弹助推段运动模型和巡航段运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积分法解算出导弹总体质量;其次,以最小起飞质量为目标函数,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导弹有效载荷、弹体相对质量系数、发动机结构系数、翼载、助推段比冲和巡航段比冲进行优化;最后,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的弹道速度曲线和轴向过载曲线,对模型的优越性和优化结果的可信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导弹主要参数,不仅能减小导弹总质量和弹翼面积,而且还能保证导弹飞行性能基本不变,提高了导弹作战性能和内埋数量。为高密度内埋空空导弹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高能气体压裂用无壳弹是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高能气体压裂的增产效果.解决有壳弹存在的问题.文中给出了所设计的无壳弹的整体结构,设计了点火系统,并对无壳弹中心管进行了抗内压强度校核、抗挤压强度设计、螺纹抗剪切强度校核,最后给出了应用该无壳弹进行的高能气体压裂的实井应用效果情况.应用表明,无壳弹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已较为成熟,其应用效果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多弹协同制导律研究为背景,针对四维制导控制中的时间协同和空间协同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原有的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使导弹满足协同作战的四维制导要求。而到达时间的控制又与导弹的速度和飞行路径有直接的关系。在设计了高度速度解耦控制器并设计了BTT导弹协调回路、高度补偿回路、速度补偿回路之后,完成了四维制导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并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多弹协同作战的时间协同和空间协同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医疗建筑在设计中对电气系统要求较高的现状,本论文重点对病房大楼内各个医疗单元的电气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电气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了分析探讨,从电气节能设计和电气设备的防雷设计两个角度论述了医疗建筑内电气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对于进一步提高医疗建筑病房大楼电气系统的设计可靠性和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综合潜艇和导弹在作战中的优点,将陆上导弹常用的提拉活塞发射方式移植到水下,并利用潜艇进行水下导弹发射,对提拉活塞式导弹发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耦合求解非定常流场和运动的数值仿真模型,在给定初始条件下,模拟了导弹在水下和空中发射的出筒过程,分析了发射流场和导弹运动参数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水下发射导弹的过程中,海水来不及填补因导弹运动形成的弹尾区域空隙而形成了空化,产生了较大的压差阻力,减小了出筒速度和增加了出筒所需时间;弹尾处空化的产生增大了导弹水动力特性的不确定性,给发射内弹道的设计和控制造成了困难,弹尾处空泡溃灭后产生的压力波对弹尾和筒底形成巨大的冲击载荷,并对弹尾和筒底的结构防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发射干扰弹时飞机弹舱腹板可能出现损伤的情况,对弹舱腹板受载情况和动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开展了干扰弹发射时的冲击波载荷和金属腹板响应原理试验,对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并进一步分析了实际弹舱腹板结构在冲击波作用下可能出现的最大响应。根据弹舱空腔结构的非定常流场仿真所得的脉动压力功率谱密度载荷,计算了弹舱腹板在不同飞机构型脉动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均方根值。分析结果表明:弹舱空腔结构所产生的脉动压力是造成弹舱腹板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干扰弹舱结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导弹弹上计算机研制和生产的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了一套弹上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基本思想和关键技术。该设计系统不仅能够为弹上计算机构造一个虚拟的弹上工作环境,而且还能够对弹上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为弹上计算机的研究、生产与设计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测试与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分布式通信数据链的多枚侧滑转弯导弹采用领弹-从弹模式协同作战的问题,提出一种协同作战制导控制方法.假设领弹按照比例导引律攻击目标,设定领弹和从弹之间的通信拓扑并设领弹为唯一的根节点,将各导弹的弹目距离作为协调变量,在弹间通信拓扑固定和跳变的情况下,研究了能使各从弹的弹目距离与领弹的弹目距离达到协同一致的一致性协调策略,从而得到各从弹的期望弹目距离.基于反馈线性化方法,并考虑框架角等约束,推导了能够使从弹的实际弹目距离跟踪期望弹目距离的速度前置角指令.综合考虑侧滑转弯导弹的制导与控制问题,建立了其在水平面内运动的制导控制一体化模型,基于滑模动态面控制理论,设计了能够良好跟踪速度前置角指令的鲁棒控制器.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协同制导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结构简单的非线性PID控制方案.通过对导弹动力学特性的分析,设计了导弹纵向飞行通道的全空间串级控制结构,弹道外回路采用非线性PI控制,姿态内回路采用非线性PID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结构简单,并能在全空间内实现较高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红外图像处理系统为背景,应用协同设计技术对红外制导舱嵌入式系统进行了设计.整个设计过程从图像增强算法开始,直至软件的实现,展示了协调、可靠、高效的设计流程.通过应用基于模型的软件建模设计技术,使设计人员构建软件模型并仿真其工作过程,为弹载软件设计提供产品建模、模型管理、性能评估,并具有可重用、可扩展的标准化数字化环境,从而确保产品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两相弹状流中液弹及气泡合并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液两相弹状流中液弹和气泡合并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最小稳定液弹长度是液弹尾部达到充分发展的速度分布所需的长度.通过对液弹内弥散气泡的统计分析,得出稳定液弹内不存在直径大于5mm的气泡.借助流动可视化技术,对弹状流中各种尺寸气泡的合并情况进行了描述,得出小气泡之间的合并为二元式合并,而小气泡与大气泡之间的合并是非二元式合并.  相似文献   

17.
以多弹协同制导律研究为背景,针对四维制导控制中的时间协同和空间协同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原有的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使导弹满足协同作战的四维制导要求.而到达时间的控制又与导弹的速度和飞行路径有直接的关系.在设计了高度速度解耦控制器并设计了BTT导弹协调回路、高度补偿回路、速度补偿回路之后,完成了四维制导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并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多弹协同作战的时间协同和空间协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对导弹装填训练中弹箱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弹箱的力学模型以及弹箱位姿变换的数学模型。基于Visual C++编程语言,结合OpenSceneGraph(OSG)图形渲染引擎,设计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虚拟弹箱位姿实时控制方法,实现了弹箱在虚拟场景中运动位姿的交互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真实模拟装填训练中操作人员协同控制弹箱位姿的训练过程,为研究分布式导弹虚拟装填协同训练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速动能弹探讨了几种推力方案下导弹质量、速度和推力之间的关系,并对这几种推力方案从质量的角度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为确定高速动能弹的推力方案和总体参数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船舶及钻井平台等的上层建筑和潜水器内部平面舱壁板,大多采用弹塑性设计.考虑到这种舱壁板是一次性承载,为提高舰船或平台的承载能力,减轻重量,以提高经济性和增加有效载荷,采用屈服线分析法设计上述壁板,并从理论计算和试验两个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板的极限承载能力的数据并提出了该设计方法下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